「传承优秀文化」红寺堡四中翰墨飘香润课堂

「传承优秀文化」红寺堡四中翰墨飘香润课堂

寒意袭人,吴忠市红寺堡区第四中学却墨香馥郁,让人感受到这所中学书香墨韵下的浓浓暖意。

走进校园,抬头就可以看到教学主楼楼顶正面中央竖立着一枚设计独特的校徽:红白二色,用钢笔和毛笔设计出的浑然一体的图案。

进入学校二层教学楼的书法教室,眼前出现的是一张张古香古色的桌椅,桌子上铺放的是已经被水墨经常晕染的桌布,以及摆放整齐的毛笔架、砚台。这节正是书法课,该校9年级的学生们认真练习毛笔书法。

「传承优秀文化」红寺堡四中翰墨飘香润课堂

让学生感受书法魅力

红寺堡区第四中学始建于2014年5月,虽然是一所移民地区的中学,但在建校之初,学校就确立以创建“书法特色”学校的目标,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让每一名学生的素质发展和生命品质得到提升。

“我很庆幸自己能上四中,在这里我开始认识和学习书法,在练习毛笔书法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可以更静心,而且培养了我做事的专注和耐心。我还有姐姐和弟弟,他们现在也和我一样,课余时间会学习毛笔书法,我的父母也十分支持学校能开设书法课程。”王燕弟今年在四中上9年级,说起学习书法的心得,她这样讲道。因为真心的喜欢和刻苦的练习,2017年,王燕弟获得了吴忠市第四届青少年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中学组优秀奖。

有耕耘就有收获。近年来,学校在书法上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在2017年吴忠市第四届青少年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中,书法类有2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4人获优秀奖。在全区教育系统“清风校园”作品征集评选中,该校师生书法绘画作品均取得优异成绩。

2018年1月,学校被教育部列为第二批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书法示范学校。

「传承优秀文化」红寺堡四中翰墨飘香润课堂

书法教师的传承和尽心

今年77岁的齐石,是红寺堡区四中德高望重的一位校外书法辅导教师。从学校建校开始,他就被聘为该校的书法老师。在书法教室的后排,有两排桌子上专门摆放着教师们用毛笔抄写的四大名著、名人论著等,其中,有齐石用小楷抄写的长篇论述,长长的书卷上,可以看到小楷字体隽秀中带着刚劲。

“对于那些刚开始接触书法的孩子,我会从最基本的笔画描红开始,书法的基本功很重要,一定要扎实。”谈起书法,齐石侃侃而谈:“我现在虽然年龄大,但是我最大的愿望还是能把书法的文化底蕴传承给孩子们,让更多的学生娃娃学习书法。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能让孩子们把书法作为一辈子学习的爱好,更需要老师的引导。”

“用毛笔书写的过程中,可以让一个人的性情安静下来,精神愉悦起来。”邱云飞是四中另一位书法教师。谈起书法教学,他说:“我在教学中,不仅仅注重的书法本身,更注重引导学生们体会精神上的充实,除去握笔姿势、气息这些基本功,我更注重德育的培养,让学生体会中华传统的书法带来的文化和精神魅力。”

「传承优秀文化」红寺堡四中翰墨飘香润课堂

为学生创造更多条件

加入书法学习中

“虽然我校是一所移民学校,条件有限,但我们尽力营造好的学习环境,建设单独的书法教室,开辟书法课程,这些做法填补了书法传统文化在移民地区校园的空白。”该校副校长张旭升介绍,目前,书法已经融入该校3200多名学生的课程教学中。同时,学校秉承“当好老师、做好学生”的校训,逐步形成了“安全、卫生、文明、进取”的校风,“爱教、会教、教好”的教风和“爱学、会学、学好”的学风。学校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传统文化教育也是学校最为注重的。

据介绍,为了更好地形成浓厚的墨香味,学校积极开设书法兴趣小组。每周一课外活动、周三社团活动期间,在书法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书法练习。书法社团活动和书法兴趣小组的开展,让学生在选择中发现自己的爱好和天赋,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发展能力。

说起今后的工作,张旭升表示,学校将更加注重书法的普及,更加重视对书法特长学生的培养,更好地为书法教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学校也会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书法兴趣的行列中,一起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