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還在,華山論劍文化永流傳

但凡有少年處,皆可讀金庸。

字字句句,都是一代人的江湖。

金庸先生留給我們的是不可磨滅的經典回憶,

而經典中的經典莫過於“華山論劍”。

2003年,金庸先生於絕壁之上“華山論劍”。

此後華山論劍西鳳酒應運而生。

2013年“金庸•華山論劍”十週年

【華山論劍·煮酒論英雄】

華山論劍西鳳酒用一場文化論劍

表達對金庸老先生的敬意,

對金庸“華山論劍”十週年的紀念。

江湖還在,華山論劍文化永流傳

中外英豪 縱論英雄

江湖還在,華山論劍文化永流傳

熒屏硬漢施瓦辛格

英雄所見:有為國為民的血性和情懷,就可以是英雄

看到有人處於困境之中時,奮不顧身衝向前去挽救他人的性命。這就是英雄。英雄不一定非得身強力壯或者諳熟劍法,許多時候普普通通的人也能成為英雄,成就可歌可泣的事業,成為勇士。

江湖還在,華山論劍文化永流傳

武俠名導 張紀中

英雄所見:有為國為民的血性和情懷,就可以是英雄

英雄,在中國表現為一種俠義精神,是中國文化所獨有的。因為過去的社會不是法治的社會,老百姓都期盼有英雄來救他們。實際上歸根結底,我們講的華山論劍,是講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我們拍武俠片也是希望能夠在每個人心裡埋下英雄的的種子,喚起大家的正義,有一種為國為民的精神。

江湖還在,華山論劍文化永流傳

文化名家 肖雲儒

英雄所見:東方英雄與西方英雄的基本精神是相似的

中國英雄是一種集體主義,意味著犧牲,西方英雄是一種個人主義,意味著拯救。這與文化大環境有關係。因為中國文化自古以來比較注重群體的座標,而西方文化特別是近代人文主義文化比較注重個體的座標,但犧牲和拯救是殊途同歸的。

酒中江湖 英雄相惜

江湖還在,華山論劍文化永流傳

文化名家肖雲儒

英雄所見:酒有水一般的形態,但是有火一般的質地。

酒有水一般的形態,但是有火一般的質地。它是燃燒我們血液,也就是點燃我們血性的一個催化劑,所以英雄總是跟酒聯繫在一起。它可以使愛情更美麗,陸放翁有一首詩“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使愛情那麼溫馨、那麼可愛。它也可以使才情更加迸發,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是在跟郁達夫喝酒喝到半醉的時候想出來的,它成為我們民族的格言。

武俠名導 張紀中

英雄所見:酒,跟英雄一生功業的頂點和結局息息相關。

酒,跟英雄一生功業的頂點和結局息息相關。在中國,武俠人物的結局,有這樣幾種講究。一種是達到一種人生的頂點,壯烈犧牲。像金庸先生筆下《射鵰英雄傳》裡郭靖和黃蓉的結局,就是守襄陽而死。還有一種是帶有道家的情懷,最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跟自己心儀的女子,隱沒在茫茫人海之中,追求一種人生的曠達和江湖的遼遠。

熒屏硬漢施瓦辛格

英雄所見:華山論劍是一杯英雄的酒

無論在西方還是東方,不管是武士、騎士、牛仔、戰士,還是捨身救人的普通人,都是英雄。我們喜歡英雄的電影,喜歡英雄的故事,而英雄大多數都愛酒,酒能讓他們更有勇氣。

以酒為媒,傳播中國優秀文化

江湖還在,華山論劍文化永流傳

自然賦予了華山險絕的外形,

金庸先生則賦予論劍的靈魂。

我們不僅要感謝金庸先生帶給我們俠義的江湖

更應感謝他賦予華山論劍的文化

華山論劍不僅是一個武俠名詞,

更是一個挑戰自我、成為英雄、成就夢想的詞彙。

它所飽含的“勇智敏仁”的中國儒家核心文化,

正是華山論劍西鳳酒多年來大力弘揚的中國精神。

華山論劍西鳳酒將繼續以酒為載體,

為中國文化的傳播做出自己的貢獻。

在踐行“勇智敏仁”精神的路上努力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