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烧21个亿翻盘无果,淘票票却试图裹挟小影院攻城掠地?

目前国内的电影售票几乎完全转移到了线上,而在线票务平台领域,淘票票则是野心较大的一个平台。阿里影业在今年2月初的公告中表示,将投入必要资源,进一步加速巩固淘票票的市场地位。而且阿里影业董事局主席兼CEO樊路远表示,成为行业第一是淘票票在2018年的进攻方向。

可见淘票票作为阿里布局电影产业的重要资产,被给予了厚望。既然阿里影业对淘票票有如此高的期待,那淘票票肯定会有抢占市场的大动作吧。但我们看到的大动作却是胁迫影院配合自己进行票补,试图裹挟小影城攻城掠地。

不久前就有某影院经理在网上爆料称,接到了淘票票商务的通知,说是影院没有给到淘票票价格优势,要发函警告处罚。影院经理表示,这是影院在和其它平台搞活动,活动期间会给到其它平台一定价格优势。

一年烧21个亿翻盘无果,淘票票却试图裹挟小影院攻城掠地?

而淘票票却认为,这是影院蓄意给淘票票价格劣势,并且以影院违反了淘票票制定的规则为由,要对影院进行处罚。无论影院经理如何解释,淘票票最终还是断了影院接口,淘票票页面上显示影城已经下线。当然,淘票票应该是知道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之所以仍旧不讲规则野蛮威胁小影院,或是与它其近期面临的竞争压力有关。

根据比达咨询发布的《2017第2季度中国在线电影票市场研究报告》,淘票票占有在线票务市场份额的22.9%,这在当时群雄逐鹿的格局下,可算是一方豪杰,但如今与市场第一的距离,就真的有点远了。

不过淘票票依旧有喊出成为行业第一的资本,而它的资本就是背靠阿里影业这棵大树。要知道,仅去年一年,阿里影业就为淘票票烧了21个亿!

一年烧21个亿翻盘无果,淘票票却试图裹挟小影院攻城掠地?

根据阿里影业在2月17日公布的2017年业绩报告中显示,阿里影业2017年营业总收入23.66亿元,但经营亏损仍然超过9亿元,公司税后亏损为10.5亿元。关于2017年为何亏损仅10亿元,阿里影业的解释是“因为公司的销售及市场费用高达20.87亿元,这主要是由于淘票票增加其总商品交易额及市场份额而产生市场费用”。

尽管阿里营业没有明显指明淘票票这笔近21亿元的巨额“市场费用”的具体去向,但业内人士指出,这笔所谓的“市场费用”,其实就是“票补”,主要用来与淘票票的竞争对手来争夺市场份额。

早在去年月份,阿里影业就发布盈利警告称2016 年预计净亏损在 9.5 到 10 亿元人民币之间,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淘票票”平台在市场推广方面的巨额支出。当时业有业内人士发文称,“对于淘票票而言,不烧钱,哪里来的市场规模,2016年的10个亿,只是开胃菜。”果不其然,到了2017年烧钱的速度就比2016年快了一倍!

一年烧21个亿翻盘无果,淘票票却试图裹挟小影院攻城掠地?

事实上,通过“烧钱”烧出的高排片在面对市场时极容易“现形”,在真正的市场面前,票补虽然极易做大市场,但也会轻易做烂口碑。但淘票票对票补的力量还是颇为信奉的,毕竟阿里大手笔烧钱票补帮助淘票票从诞生之初的市场份额不足2%,一路做到了近30%。

不过在过去的一年里,阿里的“票补力量”突然失灵了,烧了21个亿仍没有让淘票票走到在线票务市场的优势地位,依旧是屈居第二,无力翻盘

为了抢占市场,淘票票不仅是用大把大把的钱来“烧”出一条路,还不顾小影院死活,胁迫他们配合自己进行票补。但无论是淘票票烧钱进行票补大战,还是胁迫中小影院,可以预见的是,淘票票不能帮助阿里影业在短期内扭转电影业务整体受挫的态势。哪怕今年再烧上上百亿的票补,淘票票翻盘任务依然艰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