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巖生意經之——誠信是財源不斷的根本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都說商人唯利是圖,目的就是儘可能獲取更多的財富。而很多時候,財富並不僅僅意味著金錢,比如一個人的信譽就是一種潛在的更大的財富。胡雪巖也是商人,但是他是商人中的君子,他知道什麼錢可以賺,什麼錢不可以拿,因為他始終把誠信放在第一位,所以他才能在上海中站穩腳跟,他的生意才能越做越大,財源也就滾滾而來了。

胡雪巖生意經之——誠信是財源不斷的根本

在胡雪巖的資助下,王有齡進京捐官成功,得到了個候補知縣的名額,併發配回了浙江。當時浙江的巡撫黃宗漢就給他分配了一個海運局“坐辦”的崗位,乍聽起來,這個位置可是個肥缺呀,管理水路運輸,應該很多油水才對,可是當時的情況並不然。因為當時收成不好,加上運河河道堵塞,而目前因為江寧失守,到了現在官糧仍然遲遲沒有運到上海,而朝廷卻命令加緊運輸,完不成任務可是要被治罪的。剛剛上任沒多久的王有齡就遇到了這樣的難題,他也不知如何是好,於是便把這個情況告訴了他的好朋友胡雪巖。胡雪巖通過分析,按照目前這個情況等待河運進糧是肯定不能在朝廷規定是時限內完成任務的,只能用現銀在上海直接買了。通過四處打探,他得知當時漕幫屯了大量的米,想賣但是卻沒出處,於是胡雪巖找到了漕幫的老大魏老太爺,並達成了漕幫先墊十五萬石大米給海運局的協議,解決了王有齡的燃眉之急。

胡雪巖生意經之——誠信是財源不斷的根本

那個時候洪秀全領導的太平軍在南京開國稱王,並派出兵馬北征,因此,用不了多久清政府與太平軍之間肯定又有一場惡戰。王有齡通過對當時時局的分析,認為古往今來,但凡有大戰,糧食的價格必定飛漲。於是他和胡雪巖商量,是不是可以把跟漕幫借的那十五萬石大米的款給結了,把這些大米先上交了完成了朝廷的交兌任務,等到現在還來不及運到上海的那批漕米到了之後,我們再屯起來,等到糧食漲價了再賣出去賺上一大筆。

胡雪巖生意經之——誠信是財源不斷的根本

這樣的分析本也無可厚非,本來漕幫就急於用這批大米套現以解燃眉之急,而且王有齡對時局分析得也很透徹,糧食不久肯定是要漲價的。主意是個不錯的主意,是個穩賺不賠的買賣,可是胡雪巖卻不同意了。因為他的原則告訴他,做生意跟做人一樣,必須言必行,行必果,做任何事情都要講誠信。既然之前跟漕幫已經達成了協議,就應該按照協議去履行,如果因為眼前的利益而損害他人的利益,那樣做人和做生意都是不會長久的。

胡雪巖生意經之——誠信是財源不斷的根本

正是由於胡雪巖沒有被眼前一時的利益所矇蔽,堅持按自己的原則誠信做人做事,所以這看似有錢不賺的買賣卻幫了胡雪巖的大忙。如果說胡雪巖同意了王有齡的主意,把漕幫的糧款先給結了,剛開始漕幫肯定會很高興,因為他們一開始的目的就是要現銀,但是等到糧食價格飛漲的時候,他們又肯定會記恨胡雪巖的陰險狡詐。所以胡雪巖沒有這樣做,不是他該拿的利益他不要,也正是因為這樣,胡雪巖跟漕幫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以至於在後來胡雪巖進入的軍火生意和生絲生意能夠成功,漕幫都出了不少力。這正是因為胡雪巖的誠信做人給他帶來的。

胡雪巖生意經之——誠信是財源不斷的根本

如果一個人言而無信,那麼這個人就會讓人看不起,他的信譽就會大打折扣,看似得到了一時的便宜,最終卻會失去更多寶貴的東西。胡雪巖正是因為秉著誠信經營的理念,得到了與之交往的人的認可,所以後來才會越來越多人願意找胡雪巖做生意,他賺錢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多,門路也就越來越廣。所以說,誠信是一個人的眼界,做生意的朋友切莫因為一時的便宜因小失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