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驹眼中的长城,Beyond心中的世界

自省和反思,无论在人的哪个年纪出现都是可贵的,因为很多人一生都不曾尝试过自省和反思。装睡是最恐怖的状态,叫都叫不醒。

Pink Floyd乐队有一张堪称神作的专辑,名为《The Wall 》,迷墙。Roger Waters在音乐里鞭笞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围墙,这些墙悄然树立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在诠释这些精神层面的藩篱时,他不仅融入了自己的经历更掺杂了他对世界对社会的反思。整张专辑的想象力和艺术性都相当了得,里面的大部分作品之前都做过推荐。

看到The Wall就联想到万里长城,长城翻译为英语是The Great Wall,Beyond乐队单曲长城的日语版名字也是The Wall。

Beyond的长城,也是一首反思之作,可以说它是一反常态的,黄家驹没有从高大美的赞颂角度出发,而是选择了自省和理智。如果你想通过这首歌去体验万里长城的雄伟壮阔,只有编曲和意境可以实现。在家驹的演唱和刘卓辉的歌词里,更多的是无奈和苍凉。

很多人唾沫横飞的指责Beyond的作品肤浅,尤其黄家驹创作的海光真大更是肤浅系列的代表作。其实只要这些人能拿出15秒钟照下镜子,就会发现原来家驹的音乐从来不曾与肤浅有染,相反镜中人早已肤浅到不可救药。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实在很必要,积极和消极从来都是连体的。不信你去观察周围的Beyond歌迷,越是一分为二看问题的人越是理智,身上也会有越多的积极面。

先把音乐世界里的长城放下,姑且不表。成蹊想先聊聊现实世界里的长城。

提起总长超过两万公里的长城,任何人都能如数家珍的列出它的伟大之处:世界文化遗产,军事防御屏障,南北文化交汇点,民族智慧的象征……很多影视剧和诗词歌赋中都有长城的影子,对长城的褒奖,可谓不吝笔墨。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黄家驹眼中的长城,Beyond心中的世界

四大古文明已亡其三,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印度相继淡出了人类文明史的长河,唯剩华夏一支不仅得以延续,还在今天以更顽强的姿态融合着发展着壮大着。长城凸显出中华民族居安思危的特征,它不仅是一道缜密的防御工程体系,同时也是战略进攻的积蓄地。进可攻,退可守。

蜿蜒的长城,对中国对世界都有着无可估量的积极意义。甚至在某些场合,长城可直接代指中国。

长城是一座巨大的墙。墙,能隔开坏的东西,但同时也可能隔开好的。还是那句话,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甚至多面性。

Beyond歌曲长城,作曲黄家驹,粤语填词刘卓辉,国语填词詹德茂,日语填词真名杏树。梁邦彦和Beyond共同编曲,键盘部分由喜多郎完成。MV的拍摄地取景于日本富士山下。

黄家驹眼中的长城,Beyond心中的世界

刘卓辉:Beyond去了日本,我们仍有合作。「长城」就是第一首Made in Japan的中文主打歌,有了喜多郎参与编曲更显华丽。Demo传来时,上面已经写着“长城”二字。这难免会让人想起中国的过去,但我要有别于一般歌颂长城的歌曲,太肉麻,这不是我或Beyond的风格。古今中外革命都在不断发生,有成功也有失败。《继续革命》的命名可堪玩味,「长城」和「农民」,与革命的关系都是如此深刻。

黄家驹:写此歌是要描写中国人一贯的民族意识,长城反映着一个封闭的国度,它是强权暴政的产物,是牺牲了无数血肉之躯铸成的。后人大多以它为荣,无视值得反思之处。

Beyond的长城立意高远,艺术性也独一无二,家驹创作时融入了自己对历史和现状的思考。在他眼中,长城固然伟大,然而代价更大,一向反战的他自然觉得这样的围墙不值得歌颂。此外,他在继续革命音乐会上曾说,“我们中国人都喜欢留恋5000年的历史,留恋一些伟大的建筑,但我们真的不能永远缅怀过去的灿烂历史,这些灿烂已经过去,我们该着手编写明天的辉煌,我确信中国人将来在世界上可以做到更好。”

刘卓辉的词别有深意,借物喻人,借古讽今。这条万里长城围住了很多东西,里边的人看不到外面,外面的人看不到里边,蒙着耳朵和眼睛的部分,让人不禁想起了崔健的「一块红布」。

遥远的东方

辽阔的边疆

还有远古的破墙

前世的沧桑

后世的风光

万里千山牢牢接壤

围着老去的国度

围着事实的真相

围着浩瀚的岁月

围着欲望与理想

迷信的村庄

神秘的中央

还有昨天的战场

皇帝的新衣

热血的樱枪

谁却甘心流连塞上

围着老去的国度

围着事实的真相

围着浩瀚的岁月

围着欲望与理想 叫嚷

朦着耳朵

那里那天不在听到在呼号的人

WOO--AH WOO--AH AH AH

朦着眼睛

再见往昔景仰的那样一道疤痕

WOO--AH WOO--AH AH AH

留在地壳头上

无冕的身躯

忘我的思想

还有显赫的破墙

谁也冲不开

谁也抛不低

谁要一生流离浪荡

围着老去的国度

围着事实的真相

围着浩瀚的岁月

围着欲望与理想 叫嚷

朦着耳朵

那里那天不在听到在呼号的人

WOO--AH WOO--AH AH AH

朦着眼睛

再见往昔景仰的那样一道疤痕

WOO--AH WOO--AH AH AH

留在地壳头上

朦着耳朵

那里那天不在听到在呼号的人

WOO--AH WOO--AH AH AH

朦着眼睛

再见往昔景仰的那样一道疤痕

WOO--AH WOO--AH AH AH

留在地壳头上

1988年10月,Beyond四子到北京开演唱会,刘卓辉一路同行。在演出结束返港前一天,众人游历了八达岭长城和颐和园。他们第一次到长城,没有想象中的伟大,反而从长城北望塞外的风光,有种一望无际的开阔感。无疑,这次同行,为几年后歌曲长城的诞生做了很好的铺垫基础。

黄家驹眼中的长城,Beyond心中的世界

黄家驹眼中的长城,Beyond心中的世界

黄家驹眼中的长城,Beyond心中的世界

黄家驹眼中的长城,Beyond心中的世界

黄家驹眼中的长城,Beyond心中的世界

黄家驹眼中的长城,Beyond心中的世界

很多歌迷曾留言问我,成哥,家驹是不是很讨厌长城啊?我说恰恰相反,他不仅爱长城,更深爱着这个国家,假如不爱,就不会有这首巨作了。有时还有人会继续追问,那他干嘛写一个讽刺长城的歌呢?我说,长城这首歌从来都不是讽刺物的,而是讽刺人。有时候,很多人接受不了一部作品,其实是接受不了作者反思和批判的独特角度。批判也是一种爱,顿足捶胸的喊口号却不一定是。

我20岁时听的长城,和大多数人一样,除了华丽和气势,别的压根儿就没听懂,而且我听歌往往是很久之后才看歌词,等后来琢磨歌词时忽然发现,这果然是一首不同凡响的摇滚佳作。反思有很多角度和对象可选,可家驹偏偏选了万里长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这很Beyond!

这是一首视听感受极佳的巨作。耳机里听,音色之美和意象之美兼有。它能带你回溯历史神游长城,歌里有飞度边塞的豪迈也有发自心底的凄凉。鼓角争鸣的战争,熊熊燃起的烽烟,疾呼呐喊,慷慨悲壮,尽显万丈豪情的男儿情怀。视频里看,四个冷酷的汉子矗立在雪地间,黑衣配白雪,三琴一鼓,别有气象。富士山下,仗剑而歌,弹到兴起,抬腿踢雪。家驹的嗓音特色把长城诠释的雄沉激昂豪气盖天,此后再难超越。

长城有一点值得特别指出,虽然想要表达的东西很多很厚,但它一点也不晦涩难懂,旋律、乐器、意境和曲风都极易流传,这是伟大作品真正的伟大之处。再过一个世纪,这首歌会被更多人膜拜!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终于开始自省并思考了,虽然反思的依然还不够彻底。成蹊确信,长城的解禁之日应该不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