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駒眼中的長城,Beyond心中的世界

自省和反思,無論在人的哪個年紀出現都是可貴的,因為很多人一生都不曾嘗試過自省和反思。裝睡是最恐怖的狀態,叫都叫不醒。

Pink Floyd樂隊有一張堪稱神作的專輯,名為《The Wall 》,迷牆。Roger Waters在音樂裡鞭笞了各種各樣的思想圍牆,這些牆悄然樹立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在詮釋這些精神層面的藩籬時,他不僅融入了自己的經歷更摻雜了他對世界對社會的反思。整張專輯的想象力和藝術性都相當了得,裡面的大部分作品之前都做過推薦。

看到The Wall就聯想到萬里長城,長城翻譯為英語是The Great Wall,Beyond樂隊單曲長城的日語版名字也是The Wall。

Beyond的長城,也是一首反思之作,可以說它是一反常態的,黃家駒沒有從高大美的讚頌角度出發,而是選擇了自省和理智。如果你想通過這首歌去體驗萬里長城的雄偉壯闊,只有編曲和意境可以實現。在家駒的演唱和劉卓輝的歌詞裡,更多的是無奈和蒼涼。

很多人唾沫橫飛的指責Beyond的作品膚淺,尤其黃家駒創作的海光真大更是膚淺系列的代表作。其實只要這些人能拿出15秒鐘照下鏡子,就會發現原來家駒的音樂從來不曾與膚淺有染,相反鏡中人早已膚淺到不可救藥。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一分為二的看問題實在很必要,積極和消極從來都是連體的。不信你去觀察周圍的Beyond歌迷,越是一分為二看問題的人越是理智,身上也會有越多的積極面。

先把音樂世界裡的長城放下,姑且不表。成蹊想先聊聊現實世界裡的長城。

提起總長超過兩萬公里的長城,任何人都能如數家珍的列出它的偉大之處:世界文化遺產,軍事防禦屏障,南北文化交匯點,民族智慧的象徵……很多影視劇和詩詞歌賦中都有長城的影子,對長城的褒獎,可謂不吝筆墨。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黃家駒眼中的長城,Beyond心中的世界

四大古文明已亡其三,古巴比倫、古埃及和古印度相繼淡出了人類文明史的長河,唯剩華夏一支不僅得以延續,還在今天以更頑強的姿態融合著發展著壯大著。長城凸顯出中華民族居安思危的特徵,它不僅是一道縝密的防禦工程體系,同時也是戰略進攻的積蓄地。進可攻,退可守。

蜿蜒的長城,對中國對世界都有著無可估量的積極意義。甚至在某些場合,長城可直接代指中國。

長城是一座巨大的牆。牆,能隔開壞的東西,但同時也可能隔開好的。還是那句話,任何事物都有雙面性甚至多面性。

Beyond歌曲長城,作曲黃家駒,粵語填詞劉卓輝,國語填詞詹德茂,日語填詞真名杏樹。梁邦彥和Beyond共同編曲,鍵盤部分由喜多郎完成。MV的拍攝地取景於日本富士山下。

黃家駒眼中的長城,Beyond心中的世界

劉卓輝:Beyond去了日本,我們仍有合作。「長城」就是第一首Made in Japan的中文主打歌,有了喜多郎參與編曲更顯華麗。Demo傳來時,上面已經寫著“長城”二字。這難免會讓人想起中國的過去,但我要有別於一般歌頌長城的歌曲,太肉麻,這不是我或Beyond的風格。古今中外革命都在不斷髮生,有成功也有失敗。《繼續革命》的命名可堪玩味,「長城」和「農民」,與革命的關係都是如此深刻。

黃家駒:寫此歌是要描寫中國人一貫的民族意識,長城反映著一個封閉的國度,它是強權暴政的產物,是犧牲了無數血肉之軀鑄成的。後人大多以它為榮,無視值得反思之處。

Beyond的長城立意高遠,藝術性也獨一無二,家駒創作時融入了自己對歷史和現狀的思考。在他眼中,長城固然偉大,然而代價更大,一向反戰的他自然覺得這樣的圍牆不值得歌頌。此外,他在繼續革命音樂會上曾說,“我們中國人都喜歡留戀5000年的歷史,留戀一些偉大的建築,但我們真的不能永遠緬懷過去的燦爛歷史,這些燦爛已經過去,我們該著手編寫明天的輝煌,我確信中國人將來在世界上可以做到更好。”

劉卓輝的詞別有深意,借物喻人,借古諷今。這條萬里長城圍住了很多東西,裡邊的人看不到外面,外面的人看不到裡邊,蒙著耳朵和眼睛的部分,讓人不禁想起了崔健的「一塊紅布」。

遙遠的東方

遼闊的邊疆

還有遠古的破牆

前世的滄桑

後世的風光

萬里千山牢牢接壤

圍著老去的國度

圍著事實的真相

圍著浩瀚的歲月

圍著慾望與理想

迷信的村莊

神秘的中央

還有昨天的戰場

皇帝的新衣

熱血的櫻槍

誰卻甘心流連塞上

圍著老去的國度

圍著事實的真相

圍著浩瀚的歲月

圍著慾望與理想 叫嚷

朦著耳朵

那裡那天不在聽到在呼號的人

WOO--AH WOO--AH AH AH

朦著眼睛

再見往昔景仰的那樣一道疤痕

WOO--AH WOO--AH AH AH

留在地殼頭上

無冕的身軀

忘我的思想

還有顯赫的破牆

誰也衝不開

誰也拋不低

誰要一生流離浪蕩

圍著老去的國度

圍著事實的真相

圍著浩瀚的歲月

圍著慾望與理想 叫嚷

朦著耳朵

那裡那天不在聽到在呼號的人

WOO--AH WOO--AH AH AH

朦著眼睛

再見往昔景仰的那樣一道疤痕

WOO--AH WOO--AH AH AH

留在地殼頭上

朦著耳朵

那裡那天不在聽到在呼號的人

WOO--AH WOO--AH AH AH

朦著眼睛

再見往昔景仰的那樣一道疤痕

WOO--AH WOO--AH AH AH

留在地殼頭上

1988年10月,Beyond四子到北京開演唱會,劉卓輝一路同行。在演出結束返港前一天,眾人遊歷了八達嶺長城和頤和園。他們第一次到長城,沒有想象中的偉大,反而從長城北望塞外的風光,有種一望無際的開闊感。無疑,這次同行,為幾年後歌曲長城的誕生做了很好的鋪墊基礎。

黃家駒眼中的長城,Beyond心中的世界

黃家駒眼中的長城,Beyond心中的世界

黃家駒眼中的長城,Beyond心中的世界

黃家駒眼中的長城,Beyond心中的世界

黃家駒眼中的長城,Beyond心中的世界

黃家駒眼中的長城,Beyond心中的世界

很多歌迷曾留言問我,成哥,家駒是不是很討厭長城啊?我說恰恰相反,他不僅愛長城,更深愛著這個國家,假如不愛,就不會有這首鉅作了。有時還有人會繼續追問,那他幹嘛寫一個諷刺長城的歌呢?我說,長城這首歌從來都不是諷刺物的,而是諷刺人。有時候,很多人接受不了一部作品,其實是接受不了作者反思和批判的獨特角度。批判也是一種愛,頓足捶胸的喊口號卻不一定是。

我20歲時聽的長城,和大多數人一樣,除了華麗和氣勢,別的壓根兒就沒聽懂,而且我聽歌往往是很久之後才看歌詞,等後來琢磨歌詞時忽然發現,這果然是一首不同凡響的搖滾佳作。反思有很多角度和對象可選,可家駒偏偏選了萬里長城,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這很Beyond!

這是一首視聽感受極佳的鉅作。耳機裡聽,音色之美和意象之美兼有。它能帶你回溯歷史神遊長城,歌裡有飛度邊塞的豪邁也有發自心底的淒涼。鼓角爭鳴的戰爭,熊熊燃起的烽煙,疾呼吶喊,慷慨悲壯,盡顯萬丈豪情的男兒情懷。視頻裡看,四個冷酷的漢子矗立在雪地間,黑衣配白雪,三琴一鼓,別有氣象。富士山下,仗劍而歌,彈到興起,抬腿踢雪。家駒的嗓音特色把長城詮釋的雄沉激昂豪氣蓋天,此後再難超越。

長城有一點值得特別指出,雖然想要表達的東西很多很厚,但它一點也不晦澀難懂,旋律、樂器、意境和曲風都極易流傳,這是偉大作品真正的偉大之處。再過一個世紀,這首歌會被更多人膜拜!

值得欣慰的是,我們終於開始自省並思考了,雖然反思的依然還不夠徹底。成蹊確信,長城的解禁之日應該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