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人三妻四妾,除了傳宗接代,還有一個作用,揭露了人性醜惡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即一個男人可以擁有多個女人伺候自己。而這些女人,雖然同在一個男人的庇護下,身份卻差別極大,家庭地位也就不盡相同。像我們所熟識的“三妻四妾”,就是分別有嫡、偏、下,三種妻子的家庭代稱,地位自然是“嫡”最高,“下”最低了。通常理解三妻之下就是妾,妾的數量可以有很多,地位更是不用說了。因為她們除了要淪為家庭中傳宗接代的工具之外,還會被當做禮物贈送給別人。如此境遇,足以折射出古代封建制度中,人性的醜惡。

古代男人三妻四妾,除了傳宗接代,還有一個作用,揭露了人性醜惡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妾”的遭遇這麼不公,為什麼還會有女人願意做一個男人妾呢?其實,在古代那種階級分明、兩極分化的時期,窮人家往往沒有任何權利和財富,但凡他們有了女兒,一旦生的漂亮,招人憐愛就很有可能成為富人家的妾,如果再加上運氣好、跟男人感情深厚,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家的正妻。從此,也便可以飛上枝頭變鳳凰,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是,那些自身條件不好的,在成為了富家子弟的妾室之後,因為男尊女卑思想的禁錮,也只能甘為男人的一個玩物。即使生下了男孩,也只能是無法跟嫡子相提並論的庶子,不會得到最好的關愛。一個家庭裡的妾,一邊要遭受正妻的打壓,一邊還要遵從她們的意願,為她們做事,稍有不慎,便會遭遇飛來橫禍。還有,雖然做了一個富家男人的妾,過著溫飽無憂的生活,但她們的遭際只能完全依賴於男人。感情好的,還可以享受較為安慰舒適的生活,為這個男人傳宗接代。可一旦男人對她們只是一時的新意,過後便會對她們棄之如敝履,成為男人轉送的禮物,贈予其它人。此等行為,可見當時人性的醜惡。

古代男人三妻四妾,除了傳宗接代,還有一個作用,揭露了人性醜惡

除了以上所說的“妾”的悲慘遭遇之外,還有在家庭中生活更悽苦的女人,那就是“通房丫鬟”。從字面意思上就可看出,她們只是男人們取樂的工具,沒有地位,沒有關愛,任人宰割。但是,礙於身份地位和社會制度,她們沒有權利去反抗,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忍受屈辱,頑強的活著。

古代男人三妻四妾,除了傳宗接代,還有一個作用,揭露了人性醜惡

通過以上的敘述,相信都已經對古代封建社會下的女人們,有了些許瞭解。她們無權、無利。年少時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父母,嫁與人妻之後,所有的喜怒哀樂只能繫於丈夫一人。一邊整日被生活所壓,一邊還要擔心丈夫的意願,是否心裡還有自己。稍不留神,便已成無家可歸之人。由此比較,我們當下社會的“一夫一妻制”,對女人是多大的幸福。不僅提升了女人的地位,也讓男人無法處處留情,專心守護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