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是一个所有人都想去却不敢去的地方

《桃花源记》是魏晋时期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其文学地位不用过多赘述,单只论桃花源便让后人吩吩嚷嚷、争吵不休了。

“桃花源”是一个所有人都想去却不敢去的地方

《桃花源记》的诞生可谓恰逢其时,大家都知道东晋末年天下大乱,这是五胡乱华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中原人口大量减少,偏安一隅的东晋也国弱民困、百姓民不聊生。陶渊明经历了那个战乱的年代,再加上本身嫉恶如仇、曾不为五斗米折腰,那个特殊的历史再加上这样有文才的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横空出世也就不足为怪了。

桃花源是理想的居住地

千百年来,桃花源总被人们当做世外桃源,那里没有战乱、没有饥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一派理想居住地的样子。事实上,桃花源本身就是隐世的一个文化符号,古人想要辞官归隐也总拿桃花源做说辞。

“桃花源”是一个所有人都想去却不敢去的地方

归隐桃花源的理由有很多,比如不用再跟人勾心斗角、不用再戴着面具伪装自己、没有世俗的束缚,这就是最大的诱惑了。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想活出自己真的太难。

桃花源想去却去不得

《红楼梦》中,贾宝玉就生活在自己的“桃花源”里,除了他父亲偶尔管教他,其余时间完全是自己的理想世界。所以,当他不得不去学堂时,总是百般推辞找借口不去,当他父亲让他会见官场上的人的时候,他心里也是一百个不愿意。当薛宝钗婉转的劝他要多学一些经济处事的学问的时候,他勃然变色,拂袖而去。是的,贾宝玉活出了自己想的那样子,但他有资本,他可以不用担心衣食之忧,光这一点,大部分人就无法不顾虑吧?

我们生而为人,就被教育要出人头地,要活出样子来,可究竟什么样子才是我们本来应该有的样子呢?人生在世,怎能不委曲求全,一味的横冲直撞到最后伤害的还是自己。

桃花源常在,而“去”的人却不常有,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