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冠軍作死挑戰拉力賽,結果翻車丟臉全世界?

WRC拉力賽與F1方程式,全球最受歡迎的兩個汽車賽事,它們場地不同、賽制不同,各有各的難度、各有各的魅力,那麼這兩種賽事對車手考驗的區別是什麼?到底哪種比賽難度更大呢?

拉力賽和方程式,就好比西瓜和牛肉,錘子和鉗子。他們同樣都是賽車運動,但是技能,技術和戰術完全不同。

F1冠軍作死挑戰拉力賽,結果翻車丟臉全世界?

當一名F1車手進入拉力賽場的時候,它會不習慣於處理移動,冰或窄軌道的表面,或者除了柏油碎石賽道之外的其他任何東西。因此,在處理以下事情的同時:一輛重得多的四輪驅動汽車、一群一直在向你大喊大叫的人、並非熟悉的賽道,偶爾的事故是不可避免的......

而以上,就是kimi當年跑WRC時所經歷的事情。

F1冠軍作死挑戰拉力賽,結果翻車丟臉全世界?

1、比賽環境不同

方程式比賽如其名,方程式。每年變動不大的十幾站比賽,正賽前雷打不動的三次練習,排位賽決賽正賽發車順序。

F1冠軍作死挑戰拉力賽,結果翻車丟臉全世界?

每條賽道在每一位車手腦子早就像奇異博士預測故事情節一樣走了成千上萬遍。即便是我們這些車迷,也都對每條賽道的概況瞭如指掌。

F1冠軍作死挑戰拉力賽,結果翻車丟臉全世界?

而拉力賽不同,每站比賽裡,同一個彎角你一定不會跑第二遍,車手也只能從領航員嘴裡聽到類似於”50 m, Jump into immediate right hand bend severity 2 tightens “(50米跳躍接立刻收緊右彎)這樣的描述。

除此之外還有未知的道路狀況,你無法像方程式比賽一樣預測彎道的積水、暗冰等等不可知因素。

以及一眼望不到頭的廣大吃瓜群眾。

F1冠軍作死挑戰拉力賽,結果翻車丟臉全世界?

2、技戰術要求不同

方程式比賽如其名,方程式。對車手的要求也如其名,方程式。最大的概括不過精準二字。

F1冠軍作死挑戰拉力賽,結果翻車丟臉全世界?

剎車點、apex、精準的油門控制,時機控制是對方程式車手最基本的要求。之前總結F1 2018賽季的時候,歸納了幾點對F1車手實力的衡量指標:

飛馳圈的能力

對於F1比賽來說,杆位某種程度奠定了正賽的成績基礎。而在排位賽當中,最最重要的就是飛馳圈的能力。而對於梅奔來說,應該就是掏褲襠的能力。從本賽季的比賽來看,漢密爾頓的飛馳圈能力好像又有所提升。當然這也是建立在梅奔賽車的性能優勢相對之前更小,甚至是有劣勢的情況下。

漢密爾頓本賽季的代表作就是Singapore。漢密爾頓的這一圈的飛馳圈的表現可以用天秀來形容了。

F1冠軍作死挑戰拉力賽,結果翻車丟臉全世界?

2018賽季新加坡大獎賽Q3 漢密爾頓杆位圈PK維特爾最速圈

通過雙屏對比,我們能發現這是少有的兩位車手走線出入很大的qualifying,而漢密爾頓快也就快對賽道的不同理解上,從而帶出了整整0.6秒的圈速差距。

雨戰能力

F1冠軍作死挑戰拉力賽,結果翻車丟臉全世界?

如果說能拿到全球僅有的20車手席位的F1車手都是天賦異稟的話,那麼雨戰能力可以說用來把這些天賦稟異的車手們再次分級的最好工具。超一流雨戰能力對F1車手的可謂是可遇而不可求。與生俱來的雨戰能力向來被用來鑑定歷史級別車手和一般車手。

往前追溯,塞納1984年在大雨瓢潑的摩納哥開車不入流的Toleman先是一路超車秀上到第二,然後又對教授普羅斯特窮追猛趕一戰成名。舒馬赫1992年在比利時的大雨中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個分站冠軍。近的來看,維斯塔潘在2016的巴西展示出了肉眼可見的天賦。

而維特爾的雨戰能力相比歷史超一流車手確實捉襟見肘。在今年一整年的比賽的重要轉折點的德國,維特爾的上牆或多或少都與“片雨”有關係。而在法拉利佔優的比利時,維特爾也在排位賽中敗給了漢密爾頓。這樣的雨戰能力,著實算不上優秀。

輪對輪能力(wheel to wheel)

F1冠軍作死挑戰拉力賽,結果翻車丟臉全世界?

輪對輪恐怕是正賽最令人興奮的內容了。近幾站最精彩的輪對輪應該是上一站最後維斯塔潘和漢密爾頓的攻防了。輪對輪不光考驗的是技術,更是心裡抗壓能力的考驗。

漢密爾頓利用賽車優勢以及DRS率先對維斯塔潘展開進攻,面對漢密爾頓的進攻,維斯塔潘十分清醒的利用了賽道狀況(多對組合彎)以及漢密爾頓一定不會撞上來的心裡判斷死守住了線路。

而漢密爾頓也在一連串的攻防險些得逞之後沒有頭腦發熱並主動放棄了超車,穩穩的拿了第三完賽保證墨西哥可以提前奪冠。能在這種時候把賬算清楚是最好的,偷雞不成也要保住手裡那把米。

反觀維特爾,在本賽季一隻手數不過來的輪對輪的較量當中,我甚至記不清那次是維特爾從中獲利。事實上,維特爾在關鍵時刻選擇確實容易大腦發熱燒CPU從而陷自己於不利的局面。

而對於拉力車手來說,

飛馳圈的能力和輪對輪的能力沒有過多要求,拉力車手的每站冠軍不會取決於那4公里內的絕對快慢,而同時更是沒有輪對輪的要求。

在拉力賽中,車手的比賽風格是將賽車扔進彎道里,不斷判斷未知情況,不斷修正。相比於精確,更多的是快速應變和勇氣,這就體現出不同比賽環境對車手技戰術的不同要求。如果把方程式比作華麗的華爾茲,那拉力可能就是狂野的拉丁。

雖然風格不同,但都是駕駛藝術的精華。

3、共通之處

作為賽車運動,

對抓地力的感知以及車身姿態的控制,

是對車手要求的共通之處。

雨戰之於一級方程式,猶如芬蘭站瑞典站之於WRC,衡量一個車手天賦和技術夠不夠超一流,在極限抓地力以及抓地力複雜多變條件下的絕對速度,是一個幾乎可以一眼看出的指標。

F1冠軍作死挑戰拉力賽,結果翻車丟臉全世界?

對於車輛的控制自不必說,上世界80年代的一級方程式和瘋狂B組都是人類難以駕馭的洪水猛獸。

wrc和F1由於沒有統一的標準,很難判別孰重孰輕,但他們都是都是駕駛的藝術,值得好好欣賞,好好玩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