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崩乐坏”论春秋(二):鲁国,“三桓”的诞生与崛起

“礼崩乐坏”论春秋 第二期

上一期,我们讲了晋国“曲沃代翼”的故事。这一期,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东方的诸侯国鲁国,来讲讲鲁国著名的“下克上”的三个专权大家族,“三桓”,即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鲁国在周代诸侯国之中地位超然。鲁国的开国之君是西周初年的权臣周公旦,周公留在王室辅佐,就派自己的嫡长子伯禽去鲁国继位。伯禽完全用周礼治国,使得鲁国完全就是东方小周朝。周成王长大亲政后,为了表彰周公辅佐的功劳,特赐鲁国“郊祭文王”、“奏天子礼乐”的特权,世称“周礼尽在鲁矣”。就是这样的一个诸侯国,却在东周初年同样难逃“礼崩乐坏”的命运。在“三桓”面前,鲁国国君如同小侯。“三桓”究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为何鲁国在“三桓”的统治下,从一个一等侯国沦落到了东周末年的小国呢?

“礼崩乐坏”论春秋(二):鲁国,“三桓”的诞生与崛起

三桓

“三桓”的诞生

东周初年,鲁国国运开始走衰始于鲁桓公。此时齐国尚未称霸,但是在齐襄公的带领下已经隐约有了小霸的趋势(齐襄公之后的齐国君主就是春秋首霸齐桓公)。鲁桓公娶了前任齐国国君齐僖公之女,现任齐国国君齐襄公之妹文姜。这个文姜很不检点,和自己的哥哥齐襄公有着不伦之恋。他的父亲当年想把她嫁给春秋小霸郑庄公的太子公子忽,被子忽以“齐大非偶”拒绝。恐怕公子忽也是听说了文姜的名声吧。后来,鲁国主动来求亲,于是,文姜就嫁给了鲁桓公。结果,在回家省亲的时候,文姜与齐襄公通奸被鲁桓公发现了。齐襄公仗着齐国的实力强大,在齐国暗杀了鲁桓公。桓公之子鲁庄公继位。

“礼崩乐坏”论春秋(二):鲁国,“三桓”的诞生与崛起

文姜

在不检点的文姜和齐国的震慑下,鲁庄公又娶了齐国之女哀姜为夫人。为了娶哀姜为正妻,鲁庄公24岁了才大婚(古代国君15岁就应该有儿子),这是因为哀姜岁数太小了,不到出阁的年龄。但是鲁庄公很讨厌这种政治联姻,不喜欢哀姜,这就导致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鲁庄公没有嫡子。没有嫡子,按照周礼就该立长子。此时鲁国的长子是哀姜的陪嫁女叔姜生的儿子公子开,一辈子活在齐国阴影下的鲁庄公自然不愿意立他。鲁庄公中意自己的宠妃孟氏之子公子斑,但是子斑又不是长子。极度郁闷的鲁庄公开始找自己的两个亲弟弟试探。

“礼崩乐坏”论春秋(二):鲁国,“三桓”的诞生与崛起

鲁庄公

此时,鲁庄公有一个庶长兄,名为庆父。另有两个嫡亲弟弟,叔牙和季友。鲁庄公先找来叔牙商量,谁知道叔牙说,咱们的大哥庆父很贤能,一定能把鲁国治理好,主张立庆父为储君。无论如何,鲁庄公是不会希望自己的哥哥继位的。失望的鲁庄公又找季友商量,季友知道庄公的想法后,就自己拿了鸩酒逼叔牙自杀。叔牙知道这是庄公授意的,并且为了自己家人的安全,就自杀了。鲁庄公不久去世,季友扶植庄公儿子公子斑即位。结果公子斑尚未即位,就被庆父派人暗杀。季友无奈出逃陈国。

庆父开始了执政,立叔姜之子公子开即位,是为鲁闵公。此时,齐国的君主就是春秋第一霸,齐桓公。鲁闵公和齐桓公会盟后,胆子大了起来,请回了季友制衡庆父。庆父听说后,就杀了鲁闵公。杀了鲁闵公后,季友回国迎立鲁庄公另一个儿子公子申为君。这段史书一直含糊其辞,但是可以猜测,齐桓公的齐国一定是做出了干预,否则庆父也不会因为季友回国就出逃流亡。后来,庆父在莒国被季友逼着自杀了(季友相当于逼死了自己的两个兄弟)。

鲁国进入了季友执政的时代,这一执政就是十多年。春秋时期,尤其是周王室和姬姓诸侯国,贵族分为三等,第一等是卿,第二等是大夫,第三等就是士。季友虽然杀死了自己的弟弟叔牙和哥哥庆父,但是并没有为难这二人的后代,还都封为了卿。从此,庆父、叔牙、季友的后代都成了大家族。周代,嫡子排序号为“伯、仲、叔、季”。而庆父是庶长子,故称为“孟”,而不是“仲”,其子孙自称“孟氏”或“孟孙氏”。叔牙后人自称“叔孙氏”。季友后人自称“季孙氏”。因为庆父、叔牙、季友都是鲁桓公之子,因此被称为“三桓”。这就是“三桓”的由来。

“三桓”打倒“东门氏”,崛起

季友死后,“三桓”进入了第二代。庆父之子公孙敖,也就是孟孙氏的孟穆伯,本有希望成为执政。公孙敖以卿的身份,多次代表鲁君同宋、陈、晋、郑等诸侯会盟。眼看着孟孙氏就要崛起,这时候“三桓”之外另一个家族崛起了,这就是鲁庄公的另一个庶出儿子公子遂,他自号“东门氏”,史称东门襄仲。东门氏的崛起,一定程度上,使“三桓”专权延后了十多年。

英雄难过美人关。本来占据优势的孟穆伯公孙敖,却看上了本应该嫁给东门襄仲的莒国女子。可能公孙熬是真的喜欢莒国女,之前他已经娶了两个莒国女子了。公孙敖借着与莒国会盟的时机,率领大军相逼,强娶莒国女。东门襄仲勃然大怒,暗中报复,都年以后私下与晋国执政的赵盾结盟,准备除去孟穆伯。此时,孟穆伯正代表鲁国在周王室吊丧,听说东门襄仲的动作后,担心回去后被杀,于是出逃莒国。从此,鲁国进入了东门氏执政的时代。然而东门襄仲没有赶尽杀绝,于是孟穆伯的儿子继承了孟孙氏,史称“孟文伯”。

“礼崩乐坏”论春秋(二):鲁国,“三桓”的诞生与崛起

东门襄仲

孟孙氏败了,叔孙氏还在。叔牙有两个孙子,叔孙得臣和叔孙彭生,号庄叔和叔孙惠伯。庄叔、惠伯多次代表鲁国参与诸侯会盟,与东门氏争权。当时鲁国的国君是鲁文公,正妻是齐国女,宠妾是嬴姓女子(不知道是不是秦国宗室女)。鲁文公去世后,东门襄仲,身为鲁国之臣,居然不守周礼,强行拥立嬴姓女子之子为国君,是为鲁宣公。东门襄仲此时的威望达到了什么程度呢?刚才说了,鲁文公正妻是齐国女,襄仲为了齐国不干预自己的立庶计划,亲赴齐国去交涉,最后齐国硬是没有过问此事。此时的东门襄仲嚣张至极,杀死齐女生的嫡子,不仅杀嫡立庶,并且连坐杀死了嫡子的老师,叔孙惠伯。叔孙得臣也敢怒不敢言。于是,叔孙氏也被打压下去。但东门氏依旧没有赶尽杀绝,叔孙氏依旧存在。

看到孟孙氏、叔孙氏都失败了,季孙氏的第三代掌门人季文子开始依附东门氏。“三桓”进入了隐忍期。东门氏专权近八年,此时东门襄仲去世,东门氏就再也压制不住“三桓”。此时,“三桓”都已经是第三代了,而“东门氏”才第二代,执政权落入到了襄仲之子公孙归父手中。一直隐忍不发的季文子站了出来,逐渐开始侵蚀东门氏的权力。季孙氏正式开始挑战东门氏。

鲁宣公十四年,公孙归父代表鲁国前往齐国会盟,见到了齐国重臣晏桓子。晏桓子就是后来齐国重臣晏婴的父亲。晏桓子在见到志得意满、自以为位高权重的公孙归父后,回国说:“公孙归父恐怕要逃亡了,贪于权势必然要谋算别人,在鲁国树敌太多而引起公愤,何以不亡?”此时的公孙归父傲慢无礼,自以为是鲁国权臣,却不知季孙氏、孟孙氏已经崛起。季文子向鲁宣公建议推行新的“亩税制度”,使得百姓纷纷感念季孙氏。而孟孙氏的掌门人孟献子老成持重,俭朴又贤能,知人善任。当年庆父之子孟穆伯公孙敖流亡莒国生的两个儿子投奔孟献子,孟献子待二人如至亲,受到举国称赞。而叔孙氏在两家共同扶持下,也开始复苏。不知不觉中,东门氏的公孙归父被架空了。而鲁宣公此时也不再甘于当傀儡,遂与公孙归父同谋,让公孙归父去晋国联络,想借晋国的力量除去“三桓”(之后的历史会证明,同样是卿族执政的晋国是多么的不靠谱)。公孙归父还没回来,鲁宣公却意外去世了。东门氏专权多年,杀嫡立庶,得罪了不少大家族。于是季文子,以“三桓”之首的身份,驱逐了“东门氏”,迎立鲁成公。鲁国执政权再次回到了季孙氏手中。然而他比东门襄仲狠,他将“东门氏”彻底赶出了鲁国,断绝了东门氏在鲁国的卿位。

“礼崩乐坏”论春秋(二):鲁国,“三桓”的诞生与崛起

三桓崛起

季文子执政后,废了叔孙氏不安分的叔孙侨,而立叔孙豹为叔孙氏的继承人。于是叔孙氏开始依附季孙氏,并且复兴。而孟孙氏掌门人孟献子本就是大贤,与季文子共同执政。鲁成公死后,三岁的鲁襄公继位。由于主君年少,季文子为司徒,孟献子为司空,叔孙穆子为司马,大权完全被“三桓”控制。从此,“三桓”正式崛起,成为了世卿世禄的世袭大家族,世代掌管鲁国政权。而鲁国从此彻底公权衰落。

“三桓”是何时达到巅峰呢?又何时开始衰落最后灭亡呢?鲁君甘于被架空当傀儡吗?而“三桓”的后人,又和孔子发生了怎么样的故事呢?请看下期,“礼崩乐坏”论春秋(三):鲁国,“三桓”的巅峰与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