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后期第一名將藍玉,真的謀反了嗎?解析藍玉的真正死因

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明太祖朱元璋盛怒之下,將藍玉剝皮實草,抄家,滅三族,並株連甚廣,被殺者約一萬五千人,其中不乏公爵、侯爵、伯爵等軍功重臣。“藍玉案”是明初三大案之一,也是最令人意外的一案。因為在案發前,藍玉是太祖皇帝朱元璋著力培養多年的中生代將領,在洪武二十六年已是當世第一名將。朱元璋為什麼要親手毀了自己一手培養的名將呢?下面杜少就來解析“藍玉案”背後的真相。

明朝洪武后期第一名將藍玉,真的謀反了嗎?解析藍玉的真正死因

名將藍玉

一.洪武后期第一名將

藍玉是常遇春的妻弟,作戰極其勇猛,受到朱元璋的賞識。藍玉第一次名揚三軍是洪武五年,參加第二次北征漠北之戰。此戰朱元璋分兵三路,每路五萬軍隊,力圖橫掃漠北,徹底解決北逃沙漠的殘元勢力。此戰之前,中路軍主帥魏國公徐達力排眾議,選中藍玉為前鋒,當時軍中頗有不滿,認為藍玉靠裙帶關係獲得了先鋒之職。究其原因,是此時明朝已經開國,功勳將領驕傲自滿,認為殘元軍隊不足為懼,進攻大漠必然摧枯拉朽,因此都將此戰看成是立功的機會。但不曾想到的是,此戰打的異常艱苦,除了西路軍等掃西北外,徐達的中路軍遇到了蒙古王保保的主力,一度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此戰,先鋒藍玉表現極為出色,兩次打敗北元主帥王保保,保證了大軍安全返回中土,同時樹立了個人威信。軍中始知藍玉是名將坯子。

明朝洪武后期第一名將藍玉,真的謀反了嗎?解析藍玉的真正死因

漠北之戰

洪武十一年,藍玉受封永昌侯,世襲罔替。十四年,追隨傅友德、聯合沐英率軍30萬攻下雲南。從此雲南再也沒有脫離過中華的版圖。洪武二十一年,藍玉以主帥身份率軍十五萬再次北征殘元。此戰,藍玉率軍冒著缺糧斷水的風險,深入大漠,在捕魚兒海附近一舉擊潰北元主力,俘獲北元王爺、王子、妃嬪、公主、官屬三千餘人,男女七萬七千餘人,以及寶璽、符敕、金銀印信等物品,馬、駝、牛、羊十五萬餘頭,並焚燬其甲仗蓄積無數。太祖朱元璋大喜,將藍玉比作衛青、李靖。進封藍玉為涼國公,徐達、常遇春等名將去世後,藍玉儼然當世第一名將。

二.因功自滿,被告謀反

朱元璋靠親情打天下,尤其是淮泗子弟,這些開國功臣不是其義兄義弟就是其義子。而且,只有淮泗子弟才可稱朱元璋為“上位”。而藍玉在洪武中後期多次統軍出征,在軍中威望極高,也開始認義兄義子,引起了朱元璋的警覺。屢立大功的藍玉也越發驕橫,強佔民田後,為非作歹。藍玉北征捕魚兒海大捷後,南下回師,夜間到達喜峰關,守關官吏因為是夜間沒有開門,志得意滿的藍玉揮軍毀關而入。

這一點,本是可以當做謀反處理的,但是朱元璋聽後只是很不愉快,本來打算封藍玉為“梁國公”,結果改成了“涼國公”。“梁”指的是古都開封,封號地位在西北“涼”之前,但封號的變更並未引起藍玉的警覺,藍玉在軍中肆意晉升將校,培植自己的勢力。洪武二十四年,藍玉統蘭州兵馬西征結束後,進封太子太傅,而傅友德、馮勝為太子太師。付友德、馮勝都是資深將領,輩分上都高藍玉一輩,但是藍玉卻不滿足,恥於居付、馮二人之下,到處宣揚:“以我的功勞,難道不能當太師嗎?”可見此時藍玉已經膨脹到了什麼地步。朱元璋於是決定除去藍玉。為什麼此時藍玉非要這個太師呢?我們此按住不表,待下一節分析。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獄詞稱藍玉夥同景川侯曹震、鶴壽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東莞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反,擬定乘朱元璋藉田時發動叛亂。藍玉被抄家,滅三族。

明朝洪武后期第一名將藍玉,真的謀反了嗎?解析藍玉的真正死因

藍玉被滅族

三.藍玉討要“太師”背後隱藏的被殺真實原因

首先,杜少要說,藍玉謀反,並非冤枉,而是真的謀反。在“藍玉案”之前的“胡惟庸”案,最初的罪名都不是謀反(謀反是後來加上的),而是“擅權壞法”。藍玉案”的罪名就直接定為謀反,是很確鑿的。但這個謀反不是謀劃已久的,而是被逼的。洪武二十四年,“胡惟庸案”持續了近十年後,藍玉的親家葉昇被查出與胡惟庸曾經勾結,被殺。此時,剛剛西征回朝的藍玉就發生了討要“太師”事件。一個人的親家被殺,自己應該怕被株連才對,藍玉怎麼還會囂張的討要太師呢?

在藍玉案中,多位藍玉親信都詔出了一個事實,就是藍玉曾多次對他們說,害怕親家葉昇供出藍玉同前任丞相胡惟庸私下裡有勾結。藍玉曾對自己的母舅說:“我自從徵西回來,見上位好生疑我,必是親家靖寧侯招出我也是胡黨,明日必是不保,到不如先下手做一場。”而藍玉的侄子藍田也在供詞中提到:“叔父徵進回還,因見親家靖寧侯胡黨事發,生怕連累。”

所以藍玉討要太師,其實是試探朱元璋對自己到底放不放心,如果給了太師頭銜,那麼就是恩榮不減。但是很明顯,朱元璋此時對藍玉已經冷淡了。藍玉於是起了自保之心,決定一旦有危險就發兵自保。

其次,藍玉驕橫不是一天兩天了,朱元璋為什麼要在洪武二十六年這個時間節點非要殺了藍玉呢?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死了。而藍玉是太子朱標的親信。前文已述,藍玉是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的女兒常妃是太子朱標的正妃。朱標和藍玉關係密切到什麼程度呢?藍玉曾經叮囑朱標小心燕王朱棣,說朱棣不是人臣之相,只不過朱標沒有在意。在洪武二十四年的葉昇案中,身為親家的藍玉沒有被株連,很有可能就是太子朱標力保的結果。如果朱標不死,也許藍玉還有活路。但是朱標死後,藍玉另一個尷尬的身份就出現了。太子正妃常妃早死,呂妃轉正成為了正妃,因此呂妃生的兒子朱允炆成了嫡子,被朱元璋準備立為皇太孫。但是,藍玉的外甥女常妃還有一個兒子,是朱標第三子朱允熥。如果不除掉藍玉,當時已經是武臣第一的藍玉很有可能會幫助朱允熥爭皇太孫位,因此,同一時間,太祖將常遇春系的將領都調離了京城。就算不爭,未來的建文帝朱允炆恐怕也是駕馭不了藍玉的,因為藍玉還有另一個身份,蜀王的老丈人。

這就決定了藍玉未來的命運,必死無疑。諷刺的是,藍玉被抄家處斬的當天,其女婿蜀王正好來南京朝拜朱元璋。朱元璋,是故意的吧。

明朝洪武后期第一名將藍玉,真的謀反了嗎?解析藍玉的真正死因

名將 藍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