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一年時間的付出,團隊全新招募啟動

11月5日,我加入智聯招聘一年零六個月,回顧這一年半的時間,按公司所需,我主要做了兩件事:

1.通過市場活動,進行學生用戶簡歷的獲取,完成既定指標;

2.組織線下學生團隊,輔助做好線下校內招聘會的宣傳執行工作。

除此之外,不安分的我,額外做了三件事:

1.建立線上異業合作體系(微博、頭條、空間),搭建自有新媒體矩陣,開闢智聯招聘APP學生版,綜合推出線上可售賣產品;

2.瞄準中小企業,二三本院校雙方需求,嘗試將傳統校園雙選會形式,搬到線上,推出線上雙選會產品;

3.追隨初心,在職前教育領域進行相關探索,進行改簡歷、職業規劃等1v1服務,以及求職課程、訓練營等不同模式產品的探索。


感謝一年時間的付出,團隊全新招募啟動



由於智聯幾位老闆的支持,我可以放任手腳按自己的想法幹事,同時部門內部幾位給力同事滌非、ivy等一起協助,目前我們取得較好的數據增長。

同時,這一年半的時間裡,我從0到1,又組建了一支十幾人的全職團隊,大家也都是極其的敢想敢拼。

但我今天,尤其想提到的是智聯盟學生團隊的學生負責人們,這個如今覆蓋400所高校的學生團隊。一年半時間,從無到有,正是這個團隊的存在,讓我們整體各項指標,都得以超額完成。


感謝一年時間的付出,團隊全新招募啟動



(2)


本週,智聯盟學生團隊第一批地區負責人,開始集中卸任,好幾位同學私聊我,感嘆這一年時間過的如此之快,表達對我的感謝。

其實最應該說聲謝謝的人,應該是我。

或許,在此之前,沒有什麼學生知道,我剛開始加入智聯的時候,擁有多麼大的壓力。

此前三次創業的結果均不如人意,早在幾年前,一些社交媒體上,就有圈內的人對我指指點點。

後來我停止創業,加入美團,負責校園創新業務,跟一些從千團大戰後各城市爬上來的老員工平起平坐,處於極尷尬的位置。

雖一心想要證明自己,極快的開始落地嘗試,希望用數據去說話,但不湊巧遇到直屬領導的變動,工作內容被調整。

那時,我的處境極為不好,並且深知頻繁的工作變動為職場裡的大忌,因此也未主動的想去換個環境。

好巧不巧的,智聯招聘的老朋友約我吃飯,並談了校園業務希望有所突破,讓我幫忙推推人。


感謝一年時間的付出,團隊全新招募啟動



後來的結果,如今大家都已知曉,我把自己推進了智聯。

作為集團上下近7000人,如今仍唯一的90後總監,在一年前入職的時候,我被辦公室的同事調侃道,第一次聽說有人簡歷上被人事標記VIP。

新環境的一切一切,對於我而言均是壓力,此前我的表現,無論怎麼看都是一個未曾成功的逃兵,從創業到美團,再到智聯,身價越來越高,但除了寫了幾篇過的去的行業文章,似乎也沒什麼拿的出手的成績。

在此挺感謝我的直屬老闆Tracy,幫我扛住了許多的阻力。

我常說自己幸運,但掌握幸運也是一種能力,2017年部門業績增速超過40%,此前多年不過百分之十幾,2018年業績增速預估可達到70%,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一定是風口來了,大勢起了,但也可以作為我的答卷了。


感謝一年時間的付出,團隊全新招募啟動


(2017.08第一期智聯盟成長營)


一年半之前,就連我開始搭建智聯盟學生團隊的時候,抖有人發文章指責,說我這是在為自己下次創業做好鋪墊,用智聯的錢,建自己的團隊,幹自己的活。

一年半之後,今天沒有人再能否認,我給智聯校園帶來的變化,也沒人再能否認智聯盟給公司創造的價值。

秋招高峰期,三個月時間過萬場線下高校招聘會,沒有這支學生團隊,僅憑公司的百名全職交付同事,定無法能完全承擔?

沒有智聯盟學生團隊,在有限的市場費用下,我們無法完成學生用戶拉新的指標,無法在高校內開展各類品牌活動,無法推動空中雙選會產品,也無法進行職前教育產品的探索。

真心感謝智聯盟的核心同學們,感謝在智聯盟團隊所有有付出的同學們,我們一起攜手完成一個個挑戰。

謝謝你們為我證言,也證明了你們自己個人的價值。


感謝一年時間的付出,團隊全新招募啟動



(3)


如今智聯盟的部分同學進入大四,面臨考研、求職新的岔路口,大家即將踏上人生新的一段旅程。

離開的同學,私聊我表示感謝的時候,基本都會提到,一年的時間,自己認知、視野的變化,看到世界更多的面貌,結識到更多優秀的人。

互聯網的發達,讓我們可以快速的、低成本的獲取各類信息,本是一件極好的事,但隨著不斷的演變,現實確實讓我們變成一個個小的圈子,形成信息的孤島,彼此之間交流觸碰更加困難

從新聞門戶、到博客時代,再到如今的朋友圈,我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其實越來越侷限,每個人的朋友圈,都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圈子,如同一二線城市的人,恐怕無法真正理解快手、拼多多這些產品。

包括今日頭條、抖音,乃至電商平臺,都在不斷強化所謂的精準推送,用戶喜歡什麼,平臺就推送什麼,由此形成“回應室效應”,我們永遠只能聽到自己的回聲,並且誤認為世界的聲音就是如此。

逐步地我們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從而認為自己看到這篇天地就是所有。


感謝一年時間的付出,團隊全新招募啟動



同樣一個抖音APP,有人認為其是搞笑視頻平臺,有人覺得其是素人歌手平臺,也有人將抖音視為萌寵平臺,還有人用抖音就是看漂亮的小姐姐.......

每個人手機裡都有一個自己的抖音,但這不是抖音的全部。

每個人都有自己對世界、對生活的認知,但這不是全部。

唯有終身學習,保持好奇心,多跟他人交談,方能讓我們的世界觀越來越健全。

而智聯盟學生團隊,恰好成為了國內不安分的大學生齊聚的平臺,通過一次次活動,一次次培訓,讓我們自身發生點點滴滴的變化。

因此,智聯盟的各位同學,更應該感謝的不是作為發起的人我,而是互相感謝對方。


感謝一年時間的付出,團隊全新招募啟動


(2018.08第三期智聯盟成長營)


(4)


我大學在校折騰三年,14-16年正式創業折騰三年,17-18年在職場又折騰兩年;

我曾去到紐約、波士頓、舊金山、洛杉磯、東京、香港遊學,參訪過摩根斯坦利、谷歌、臉書、特斯拉等金融、科技公司,走進過哈佛、麻省理工、哥倫比亞、斯坦福、東京大學、香港大學等頂級高校;

我在17年,完成了第一屆混沌創新商學院一年的線下學習,目前正在進行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在職研究生學習,並即將參加“得到大學”的第一期學習。

但從17年6月份之後,我就沒有再系統的輸出過學習內容。

2018年12月,重新起航,我將轉化自己所學所思,做12個模塊的系統輸出,優先供給給智聯盟的同學們,也會同時面向畢業的小夥伴們。


感謝一年時間的付出,團隊全新招募啟動


(草版,非最終確定版)


另外通過大半年的各種摸爬滾打,我如今對於職前教育的整體產品,也有了些自己的理解,今天通過公司審核,正式啟動平臺研發工作。

非常感謝負責智聯學習坊的兩位同事米娜、旭宇,以及智聯校園研究院的同學們。


感謝一年時間的付出,團隊全新招募啟動



一年半的時間,為我在智聯的一個節點,接下來折騰不會停止,我們團隊求賢若渴,歡迎大家推薦價值觀一致的朋友加入。

全職:校園市場專員/主管;高校關係運營經理;用戶運營專員等

實習生:智聯盟大區主席/地區主席/高校主席、部長

簡歷投遞郵箱:[email protected]

期待有機會跟大家一起努力,孫凌的思維模型課,也期待有機會聽聽大家的建議。

(11月6日 凌晨 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