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部電影可以長期霸佔影史第一的寶座

為什麼這部電影可以長期霸佔影史第一的寶座

有這麼一部影片,它雖然在當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一無所獲,但是它的口碑,以及在日後全球影迷心中的地位,卻永遠成為了經典中的經典,它就是《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當年不止沒拿到藝術類獎項,連票房也撲街了。美國人率先提出了好萊塢電影概念,就是在世界電影本源混沌不清的基礎上,強化了電影類型的分門別類,藝術電影主要靠口碑和影碟發行賺錢。但是在當年風頭完全被老對手《阿甘正傳》遮住的"肖申克",只得到了一部分影評人的支持,可以算是毫無收穫。

直到IMDB網站的出現,"肖申克"意外地被選中,從上千萬部電影中脫穎而出,成為了這家全球最知名影視評分網站中的電影類評分頭名直到今天。在中國,後來成立的豆瓣電影TOP250的第一名同樣是這部電影。

可以說《肖申克的救贖》對於熱愛電影的我們來說,是進入優秀電影殿堂的"一塊敲門磚"。當我們渴求更優質的影像來滿足我們視覺與心靈雙向衝擊的時候,我們便會搜索有哪些電影是得到更多人認可的,《肖申克的救贖》永遠是主流榜單中那第一個被推薦的電影。

如今過了十多年的時間回顧這部電影,已經不像第一次觀看時產生那種憤怒、刺激的感覺。再看安迪的越獄,其實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這也是美國類型片在挑選劇本時極其看中的一點,劇情一定要曲折,要有足夠多的反轉。

為什麼這部電影可以長期霸佔影史第一的寶座

那張夢露的海報,如此顯眼的擺在安迪的牢房中,鏡頭多次給到的特寫,都在預示著這一切都不是那麼簡單。

在影片初始,安迪被誤認為是殺人犯的庭審畫面與殺人當晚的畫面形成了蒙太奇化學反應。律師一邊誘導安迪去回顧當晚的情形,一邊吧案情往自己的設想上引導。這種律師質詢環節,其實更多的是律師對於犯人的一種心理上的誘導。哪怕是沒有罪的證據,也會在這種誘導下最終把不利的一面轉向被告人。而其實安迪的職業恰恰是律師,這就形成了一種諷刺的效果。在美國法律不健全的那個年代,律師可以掌控一個人的生死,這本來就是一種罪狀。安迪雖然無罪,但他在辯護的時候其實也間接的決定了別人的命運,所以這種命運也算是自有天意。

導演在影片中不止在安迪的命運中開了一個玩笑,男二號瑞德同樣被命運操控。已經在獄中度過很長時間的他,每次提出保釋都被駁回。然而就在安迪逃出監獄後,瑞德再度面對機會,每次都渴望的他這次卻因為安迪對他的改變,說出了自己內心的肺腑之言,卻沒想被批准了保釋,他得以重獲自由。這同樣是命運對瑞德開的一個大大的玩笑。命運看似無情,實際上每次的改變,其中又都蘊含了耐人深刻的道理。

與其說安迪和瑞德在監獄的遭遇是不幸的,不如說是監獄的洗禮讓他們二人對人生有了新的定義:若想獲得自由,必須放下所有。

為什麼這部電影可以長期霸佔影史第一的寶座

同樣被命運支配的當然還有典獄長。他高高在上,不失威嚴嘴裡滿是仁慈。他會給犯人們講聖經講典故,犯人們沒什麼學歷,自然無法跟典獄長一樣通透聖經中的道理。但其實典獄長也並非聖人耶穌,耶穌傳教不會使用暴力,但典獄長卻是一個暴力狂,當他的政策受到挑釁,他便會派他的手下通過暴力鎮壓來達到施政目的。說到底他也只是凡人,他也是監獄中眾多罪人中的一個。監獄中的犯人通過痛苦贖清了自己的罪孽,以坦蕩的面貌去面對出獄後的生活。但典獄長卻在這間牢籠裡不斷犯錯,積累自己的罪孽,最終的下場也只能說是必然的命運。

為什麼這部電影可以長期霸佔影史第一的寶座

《肖申克的救贖》之所以可以得到世界上眾多影迷的喜愛,就是因為它的深刻性並不影響普通影迷甚至是普通人的觀看。每個人都能理解這個淺顯的道理,每個人也都會像安迪和瑞德一樣思考人性、自由、權利這些宏偉的命題。

再看"肖申克",我們能否在這部電影中找到更多亮點呢?我想也許可以,比如之前提到的有關"命運"和"監獄"的母題。是在諸多影評中很少涉及的,但除此之外,影片中再難尋到更有價值的內容。這實際上限制了"肖申克"成為一部更加出色的行業內電影。同時比較老對手《阿甘正傳》,雖然都是改編小說,但是"阿甘"的電影情節非常有趣,裡面很多有關年代的產物在影片中還原的比較到位。

這也是我們在談論電影的好壞時,必須要注意的一點,即除了劇本之外,影像的表現能力同樣十分重要。

為什麼這部電影可以長期霸佔影史第一的寶座

《阿甘正傳》,嬉皮士運動興起

所以,請想象一下,當你今時今日看完這部影片為之感動,十年之後有人再問起你這部影片時,你還記得些什麼呢?是安迪憂鬱的眼神還是海灘二人喜獲自由重逢時的悵然若失呢?我想大都不是。你會記住"自由""決心""信念"這些詞,因為這部電影的劇本過於出色了,出色到人們忘記了畫面之於電影的重要性。

同樣致命的還有人們對於此片導演的忽視。德拉邦特其實是拍類型片很有一手的導演。2000年的《綠裡奇蹟》讓他再次提名了奧斯卡,只可惜仍然沒有獲獎。

為什麼這部電影可以長期霸佔影史第一的寶座

《綠裡奇蹟》,2000

在2010年,德拉邦特出人意料的執導了當年大火的美劇《行屍走肉》。這部劇在全世界範圍內大獲成功,"瑞克""弩哥""格倫"的形象深入人心。作為導演兼編劇的德拉邦特自然功不可沒,可是這一次他再次選擇待在幕後,不接受媒體過多的採訪。

為什麼這部電影可以長期霸佔影史第一的寶座

《行屍走肉》第一季,2010

為什麼這部電影可以長期霸佔影史第一的寶座

弗蘭克·德拉邦特

德拉邦特用他的智慧完成了對《肖申克的救贖》的表達,儘管原著已經十分出色,但德拉邦特仍然做到了把文字變成影像,並在更大範圍內推廣的任務。並讓每個人都喜歡這部電影,這便是他最大的成就。

《肖申克的救贖》作為一部兩大榜單排名第一的電影,其實電影完成度很高,是一部非常有實力的影片。同時電影傳達的理念也感染了幾代人,成為影史不可磨滅的經典作品。然而影像的表達略顯平淡,劇情依賴原著,過於套路化,很容易被模仿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即使它已經足夠成功,但依然要為其中出現的每一幀失誤,承擔合理的批評,這也正是電影最大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