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槽點滿滿的《海王》,卻成為DC的翻身之作?

上個週末,被朋友圈刷屏最多的除了北方的極寒天氣之外,就要數電影《海王》了。《海王》的"高口碑"就像影片中的"深海怪獸"一樣掏空了人們的口袋。上映5天,累積7.51億票房,不出意外《海王》最終會成為DC在大陸地區最賣座的電影。

為什麼槽點滿滿的《海王》,卻成為DC的翻身之作?

然而隨著高票房帶來的不僅僅是DC的特效和溫子仁的炫技技巧,人們被《海王》中甚多的槽點所吸引,以至於全網討論《海王》的話題中,一多半都是有關槽點的。

為什麼槽點滿滿的《海王》,卻成為DC的翻身之作?

曾達到知乎熱榜前列

《海王》是DC漫畫與華納影業合作在2018年重點打造的一部漫改影片。在17年的《正義聯盟》以及《神奇女俠》在口碑票房均有不錯表現的情況下,華納決定再接再厲,在18年年末推出《海王》,扮演"海王"的演員沿用了《正義聯盟》中的傑森·莫瑪。說他的名字可能沒人有印象,但是《權力的遊戲》粉絲都知道他是裡面尊貴的"卓戈卡奧",因為在劇中經常騎馬,中國網民尊稱他為"馬王"。

為什麼槽點滿滿的《海王》,卻成為DC的翻身之作?

《權力的遊戲》,卓戈卡奧

為什麼槽點滿滿的《海王》,卻成為DC的翻身之作?

《海王》,馬王一秒變海王

傑森·莫瑪並非觀眾吐槽的點,因為在去年的《正義聯盟》中,他就已經作為海王,完成了自己在DC電影中的首秀。在《正義聯盟》之前,神奇女俠已經作為個體英雄被搬上了電影舞臺,再加上蝙蝠俠、超人這對老人,DC聯盟中只有海王、鋼骨與閃電俠還沒有以個體形式登上大銀幕。但起碼在《正義聯盟》中小試身手的莫瑪並沒有被觀眾嫌棄,甚至得到了不少好評。

所以《海王》中的槽點大部分是來自劇情和特效上的一些問題。

影片一開始就推翻了《正義聯盟》裡的內設。在前作中,海王的家來自冰島,而在本部作品中,故事發生地被定位到了美國的慈恩港。不知是製片商的要求還是前作的設定有誤,總之這個劇情中間的銜接是出現了問題,理應交代清楚。

隨著劇情深入,我們發現"海王"亞瑟的三觀被輕而易舉的改變了。童年母親被抓的陰影並沒有留在亞瑟的內心裡,反而被一個名叫"維科"的叔叔訓練了一整個青春時光,卻不知目的幾何。年輕時的亞瑟深信母親已死,又不願意捲入亞特蘭蒂斯的王位之爭,那所謂的海灘習武其實在劇情上已經沒有呈現的必要了。在這點的劇情設定上,再次陷入自相矛盾。

而最令廣大網友"心痛"的莫過於亞瑟的弟弟奧姆。本來一個好好的深海君主,看著自己的海洋子民被捕殺,陸地垃圾全部投入深海,自己卻不能置之不理,與哥哥進行決鬥,眼看要贏了比賽未婚妻卻把哥哥救出去,倆人一起私奔了。最後連自己母親出來也要教訓他一番,說其實他是錯的。統領七海的海洋領主就這麼被逮捕了??而這一切都拜一個"非嫡但長子的繼承製"所賜,可以說令觀眾非常心疼這位海王的弟弟了。

顯然在漫畫中,奧姆並沒有電影中所描繪的那樣不堪,他甚至是一個很正直的角色。來陸地只是為了尋找哥哥的存在,而攻擊深海的潛艇也並非奧姆的有意為之,確實是來自美軍的行為。

為什麼槽點滿滿的《海王》,卻成為DC的翻身之作?

DC漫畫中的奧姆

對應我們比較熟知的漫威電影中的人物,奧姆更像是"美隊"中冬兵這樣的人物角色,各為其主,各司其職,本質不壞。

為什麼槽點滿滿的《海王》,卻成為DC的翻身之作?

《海王》, 奧姆

影片中還有一些客觀問題。比如"兄弟情"這種梗,在漫威旗下的《雷神》中已經被索爾和洛基演繹得淋漓盡致。無奈漫威搶到了開頭,DC再拍就會有"抄襲"之嫌。通往深海的橋,同樣和《雷神》中的橋,有雷同之嫌。

"海王"作為DC的正義聯盟,一直未被開發利用,其漫畫帶來的用戶粘度遠沒有DC自家的超人蝙蝠俠高。如何拍好深海世界;如何處理好海洋與陸地的戲份比例;如何將亞瑟與奧姆的兄弟情演繹的既對立好看,又不過分脫離漫畫,這些都是擺在溫子仁面前的難題。

但不得不說,除了上述這些槽點,溫子仁的《海王》還算是達到了一部漫改電影該有的水平。他的加盟,為影片帶來了別樣的氣質。

《電鋸驚魂》的成功使得溫子仁成為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的恐怖片導演之一。在《電鋸驚魂》中,恐怖不再是一種聳人聽聞的傳說,每個人直面現實,內心的恐懼被刻畫出來。區別於傳統的美式恐怖片"驚嚇"套路,《電鋸驚魂》將懸疑與錄像帶等元素植入片中,創造性地營造了一種肅殺的氛圍。而溫子仁在《海王》中,將"海溝族"夜襲海王的一幕設計的十分具有恐怖效果。

為什麼槽點滿滿的《海王》,卻成為DC的翻身之作?

《海王》中的海溝族

溫子仁導演的《速度與激情7》同樣為人們所熟知。這一部給人們留下記憶更多的是溫情,片尾致敬已故影星保羅沃克的畫面,也成為了影史中的經典鏡頭。

為什麼槽點滿滿的《海王》,卻成為DC的翻身之作?

《速度與激情7》,2015

溫子仁作為華裔所表達的內在柔情在《海王》中也得以再次體現。亞瑟父子男人間的親情,亞瑟父母跨越種族的愛情,就連大反派黑蝠鱝都對父親懷有極強的感情,不得不說溫子仁的"感情用事"在漫畫電影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為什麼槽點滿滿的《海王》,卻成為DC的翻身之作?

《海王》"黑蝠鱝父子"

一直默默無聞的DC,在近兩年開始發力,著手發展旗下漫改電影。在被漫威"吊打"的近十年時間裡,DC不可謂不著急,也不是沒有精品出現過。英國導演諾蘭接手的《蝙蝠俠前傳》三部曲就很好的完成了對漫威的回擊。而且在藝術性上面也達到了漫改電影的巔峰,尤其是第二部暗黑騎士,成為了當時北美史上最賣座票房第二名。但是諾蘭只有一個,而DC英雄無數,在諾蘭退出之後,如何更好地繼承這是擺在DC面前最大的問題。

反觀漫威那邊,不僅成立了自家的漫威影業,還構建了一套完整的漫威宇宙體系。清晰地發展路線和周邊市場盈利讓漫威影迷團體迅速壯大起來。反觀擁有超人、蝙蝠俠兩大漫畫巨頭的DC卻遲遲在電影領域無法有斬獲,就連原漫的讀者也跑了不少人。

好在這種情況終於在華納決心啟動《蝙蝠俠大戰超人》開始有了改變。一方面漫威依仗的第一批覆仇者聯盟已經全部完成了使命,復聯4後就會"退休"。另一方面,華納堅定了DC電影依靠"技術"取勝的決心。在動畫特效方面下大功夫去提升質量。於是我們從"BVS"開始,看到了DC出品的電影動畫製作精美,大場面無比的絢爛多姿。功夫不負有心人,DC這一招雖然笨,但是卻吸引了人們足夠多的目光。

為什麼槽點滿滿的《海王》,卻成為DC的翻身之作?

《正義聯盟》,油畫般的精美構圖

DC就像一個蹣跚學步的小孩,從技術出發,整合旗下人物資源,深耕劇本,再加上借鑑漫威的一些套路,慢慢發力。直到這部《海王》的大獲成功,DC終於實現了在電影領域對漫威的"王子復仇記"。

如同前段時間國內上映的《毒液》一樣,《海王》同樣依靠一部全新的個人英雄電影打開了大門。在收穫口碑和票房的同時,它們共同的目標是把漫威拉下漫改電影世界的神壇。

但是目前看來,索尼電影旗下只具備以"毒液"為代表的一些漫威漫畫反派人物,無法整合更大規模的群體,單兵作戰,狀況類似轉型前的DC。而DC宇宙觀塑造成型,製作精良,但是劇本漏洞依然很大,導演水平參差不齊,《海王》的電影藝術水準仍低於年初漫威的《黑豹》很多。所以想要奪回被漫威碾壓的那十年,DC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為什麼槽點滿滿的《海王》,卻成為DC的翻身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