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在“出身”的大汉皇帝

公元前74年盛夏,一位18岁意气芬发少年从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带着庞大随从快马加鞭赶赴长安,此人正是昌邑王刘贺,汉武帝之孙。此行目地是继承大汉王朝帝位。或许连刘贺自己应该也不会想到此次行程只有短短27天,连长安都没有“游玩”遍,就被打道回府了。

当然,参观了汉海昏候考古展览,至少刘贺应该还是一位有为青年。最终被霍光废黜,缺的不是机会,是当时环境下刘贺及其智囊团缺少政治眼光及隐忍智慧。

败在“出身”的大汉皇帝

汉海昏候墓出土的"大汉刘印"

刘贺这次中彩之旅和他高祖父汉文帝刘恒异曲同工,而结果却完全不同

一个人的成长环境。

刘恒作为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在刘邦去世,吕雉当权时,适时远离长安政治斗争旋涡,在代国当个诸侯王,在君臣诛吕后被迎奉为帝。终成为一代贤君。作为刘邦薄姬偶然的产物,自出娘胎后从小被疏远,成长过程谨慎过及,如履薄冰。被迎为帝后才能趋势利导,缓和安抚了当时诸候王和当朝权臣的周勃、陈平等利益。在”无为”治理、与民生息等主流时代朝流下,开创了文景之治。

做为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孙子刘贺,从出土孔子屏风可以意想从小安逸舒适,饱读诗书,成长下的刘贺,未经历逆境。在韬光养诲政治经验丰富的霍光面前。锋芒毕露,年少气盛,只能为其悲情买单。被史书误导二千多年。

再看看刘贺的先祖们!

汉高祖刘邦在秦末战乱历中成长-----善于用人

败在“出身”的大汉皇帝

汉文帝刘恒在诛吕复杂的政治格局中成长------无为隐忍

败在“出身”的大汉皇帝

汉景帝刘启在诸侯壮大、外强中干形式下成长-------不拘小节

败在“出身”的大汉皇帝

汉武帝刘彻在吕后、薄太后、王太后沿袭的政治教训中成长------果断残忍

败在“出身”的大汉皇帝

而刘贺,一个安适环境下饱读诗书的年轻人。最终没有在复杂纷乱的政治格局中坚持下来。不能不说不是败在出生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