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基層醫療年度十大事件,一件比一件重要

相信大家感受得到,2018年的大事有點多。無論是政府調控還是民間輿論曝光,眾多大事一遍又一遍地被刷屏。關注這些大事件,分析他們,可以使我們能夠看得更透,看得更遠。

2018基層醫療年度十大事件,一件比一件重要

那麼,基層醫療界發生了哪些大事呢?又會給我們帶來哪些重要影響呢?

想必此時你的腦海中已經浮現出了一兩件讓你印象深刻的事,下面就聽小社說道說道,看看有沒有你想到的事。

1基本醫療將立法!草案提交二審

基本醫療將有法可依。

新華社報道,10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慄戰書委員長主持會議。會議聽取了憲法法律委副主任委員叢斌作的關於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草案修改情況的彙報。

早在2017年12月29日,中國人大網就公佈了由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進行審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草案)》,向社會公眾徵求意見。

如今徵求意見完畢,草案提交二審。

叢斌在彙報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草案修改情況時說,制定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對於保障和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高公民健康水平,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草案對基層醫療、家庭醫生、村醫、基藥等都做了相關闡述和要求,影響重大。

2中醫專長考核落地

2017年11月29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正式對外公佈了《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註冊管理暫行辦法》,並於12月20日起實施。2018年一年來,中醫專長開始了落地階段。

2018年上半年,各省開始紛紛出臺《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註冊管理實施細則》;到了下半年至今,中醫專長考核開始了報名和考核階段,據悉通過率高達70%以上。

從國家出臺文件到地方落實,2018年對於中醫來講,是意義非凡的一年,是大批民間中醫轉變身份的一年。

3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取消設置審批

2018年6月19日,國家衛健委印發《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醫療機構、醫師審批工作的通知》,宣佈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設置審批與執業登記“兩證合一” 。

除三級醫院、三級婦幼保健院、急救中心、急救站、臨床檢驗中心、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港澳臺獨資醫療機構外,舉辦其他醫療機構的,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不再核發《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僅在執業登記時發放《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通知》還規定:凡缺乏法律法規依據的,一律取消;可以通過與其他部門信息共享獲取相關信息的,不得要求申請人提供證明材料。驗資證明也被取消。

自此,開診所再不是西天取經路,效率不斷提高,民營醫院及診所發展將勢如破竹。

4社區和衛生院有了服務能力標準

2018年9月21日,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發佈“關於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的通知”,《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標準(2018年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標準(2018年版)》正式出爐。

要求活動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所有經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註冊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應當參加活動。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可參照執行。

在2019年6月底前,全國基層醫療機構都將參與到該活動當中,同時,基層醫療機構也有了明確、詳細的服務能力標準。隨著活動的結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將被劃為不同的等級,基層醫療機構整體登上一個新臺階,優勝劣汰的大潮將陸續湧來。

5全科醫生培養和激勵機制出臺

全科醫生可以說是2018年基層醫療界最火的詞了。

2018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

。公佈了一系列對全科醫生的利好政策。

如基層全科醫生工資向縣級醫院看齊,全科醫生優先有編制,縣管鄉用、鄉管村用,全科醫生下基層即可評中級等,以及後來在家庭醫生文件當中提到的建立全科醫生津貼制度。

隨後,地方上開始陸續出臺各自的全科醫生文件,一個比一個待遇優厚。按現在的趨勢以及基層的人才缺口情況,全科醫生將有一個光明、美好的未來。

2016年,12個省開始試點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到2017年拓展到24個省,終於,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在2018年被正式全國推廣。

2018年1月,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發佈了《國家衛生計生委醫師資格考試委員會公告》,規定從2018年起,在全國開展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符合報名條件的考生按有關規定報考。

從此,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基層醫生,都多了考鄉村全科這個選擇,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也將對基層醫生規範化執業道路帶來深遠影響。

7家庭醫生11項內容公佈

一直以來,家庭醫生工作內容並沒有如基本公衛那般詳實清楚,這一定程度上影響工作分配以及績效考核度等事務。

2018年10月,國家衛健委發佈《關於規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管理的指導意見》,制定統一範本,列出了家庭醫生簽約具體提供的十一項服務,以及其他各方面的詳細要求。這將有利於家庭醫生簽約工作的精細化、規範化,也更方面家庭醫生績效考核工作,使家庭醫生能夠多勞多得。

8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落地 醫生合同工時代到來

2017年國家發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之後,2018年開始了緊鑼密鼓地落地執行。公立醫院去編制,就是擺在改制面前的重頭戲。

12月20日,國家衛健康、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局六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開展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的通知》,

點名148家公立醫院,作為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試點醫院,依法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實行合同管理,逐步實現同工同酬同待遇。

所以,自該通知印發之日起,醫生合同工時代正式開啟。隨著試點的不斷鋪開,公立醫院以往的編制管理制度將逐步被瓦解,取而代之的是聘用制。這無疑是我國的公立醫院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革新,對醫療市場格局也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9互聯網醫療正式推行

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大力支持舉辦互聯網線上醫療,鼓勵醫療機構應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拓展醫療服務空間和內容,構建覆蓋診前、診中、診後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

隨後9月份,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範(試行)三文件印發,“互聯網+醫療”正式開始推行。

自此,醫療領域的服務模式和載體更加多元化,醫生執業、社會辦醫、群眾就醫等方面都將產生重大變化。

102018版基藥目錄正式發佈

時隔九年,新的基藥制度和新版基藥目錄正式發佈。

新版基藥目錄有了不小變化。數量更多,結構更優化,突出常見病、慢性病以及負擔重、危害大疾病和公共衛生等方面的基本用藥需求,建立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堅持中西藥並重,動態調入時向中藥傾斜等等。

新版基藥目錄的發佈,標誌著我國基層用藥史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基藥將變得更加科學、公正,調整機制更加合理和及時。

每到年終,回顧一年來的變化,總有一些事件能引人深思。這一年來,基層醫療方面大大小小的政策不斷推行、鋪開、落地,各項事業和項目都在發生著潛移默化的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經驗總結的不斷積累,相信措施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完善,廣大基層醫務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水平,也會隨著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變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