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色是刮骨鋼刀,無色路斷人稀,說的啥?和蘇軾還有點淵源

俗語:色是刮骨鋼刀,無色路斷人稀,說的啥?和蘇軾還有點淵源

我們現在口口相傳的很多俗語都來自歷史上古人的創作,俗語一般都具有經驗意義,說出來是讓人少走彎路的,但是俗語如果出自詩人口中,還會增添一份詩意,自然說的不會那麼直白,今天有一句俗語小編要分享給大家,正是歷史上經過多人改編而成。

這句俗語是“色是刮骨鋼刀,無色路斷人稀”。大家聽了這怎麼有些自相矛盾呢?“色”既然是刮骨鋼刀,若斷了,人還稀少了,此話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回到歷史說說緣由吧!

其實這句話出自《酒色財氣歌》,這句俗語僅僅是裡面的兩句話,看來經過時間的篩選,把這句俗語提煉出來成為了經典。這首詩歌整體的意思是這樣的,“酒、色、財、氣”雖然都有害,但是沒有它們,人生也少了許多生趣,只要把握好度,以上四字就不會害了我們。整篇詩歌原本可不是這樣的,是經過改編之後才變得著名,這得從蘇軾說起。

蘇軾有一位好友佛印,兩人經常一起遊玩,有一次蘇軾來大相國寺看望佛印,不巧,好友不在,蘇軾只能一人飲酒消遣時光,喝酒時,偶然看到了一首詩,“酒色財氣四堵牆,人人都在裡邊藏;誰能跳出圈外頭,不活百歲壽也長。”

顯然是說了每個人慾望的害處,蘇軾心想,這可不能一下子都否定了呀,此詩說的不妥,思考片刻,自己便也寫下了一首詩,也頗有蘇軾的豪爽風格,“飲酒不醉是英豪,戀色不迷最為高;不義之財不可取,有氣不生氣自消。”每句話都是分別針對四個慾望寫的,寫的極有道理,還照顧到了所有情況,的確,愛喝酒的人不一定是無所事事的酒徒,不貪杯便是好的;

喜歡美麗的事物而不沉迷於此便是高明;不道德的發財是萬萬不行的;人生在世,難免會有氣受,但是告訴自己不在意,讓“氣”隨風而去,自然不生氣了。四句話把貪慾和平常喜好區分開來,簡單明瞭又不失豪爽。

後來,王安石和當朝皇帝也來到了大相國寺,看到這兩首詩,極為有意思,顯然是後面的詩推翻了前首詩的理論,因此王安石也即興作了一首詩,這可把四個慾望上升到了國家的層次,王安石本是一個政治家,看問題的角度自然不同,此詩也是四句話,“無酒不成禮儀,無色路斷人稀;無財民不奮發,無氣國無生機。”

經過小編的講述,大家對這句俗語是不是有了一定的瞭解?這句話正是告訴我們“色”雖是刀子一樣尖利可害人,但是一點“色”沒有,就會路斷人稀。正是掌握了一個度,就不會被慾望牽著走。由此看來,俗語也是與時俱進的,我們也可以嘗試一下改編前人留下的俗語,說不定也會成為經典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