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瑰宝还是糟粕?

唐诗宋词,瑰宝还是糟粕?

同时读了《人间词话》和《仓央嘉措》。得出的结论,把自己吓了一跳,让人怀疑,三观尽毁!

千万不要让小孩子多背古诗词,挑几首精湛的,背一背就好了(当然个别小孩自己生来喜欢除外)。有志于研究科学的,更不要那么多古诗词。古诗词这种文体本来就不好,凄凄惨惨切切,条条框框甚多,影响小孩子健康成长,大脑发育特别是右脑的发育。学些音乐之类,比如摇滚啊爵士啊嘻哈啊,就不错,不拘一格,狂放恣肆,岂不妙哉!

以上以下所指诗词主要指唐诗宋词等古体诗词。

读《仓央嘉措》,通俗易懂,一口气翻了半本(只看诗,没看备注),好诗好湿……

读《人间词话》,根本就看不下去……非但看不下去,一首词都没记住,非但没记住,大多看不懂写的是啥,要表达啥……就像王国维一样,中国的诗词是一个迂腐透顶,自恃甚高的XX……

几种情况:

  1. 诗词条条框框太多,很难自由表达。粗略百度了下,格律,押韵,平仄……bullshit

  2. 大多数诗词,仅仅是辞藻的拼凑,就如古人所说,填词,没有思想,意境。

  3. 可能很有思想,意境,但很多人看不出个一二三来(即使教育程度不低)

  4. 对于教育程度要求较高,大多诗词普通人根本没法看

  5. 悲哀的说,床前明月光,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唐诗,没有之一

唐宋有古文运动,近代有白话文运动,何也?诗词等官方文体太烂太局限,词不达意。诗词不如古文,古文不如白话,白话不如大白话。何解?朗朗上口,一目了然……这就是大势所趋,大众化而非小众化,打破格式,打破框条,自由,无拘无束,率性而为……

“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度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陈寅恪。

作为一个晚清才子的自杀,令人惋惜;作为一种迂腐旧文化的死亡,拍手称快!

王国维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和最佳代言人,现实版孔乙己,迂腐透顶,自恃甚高,祖宗崇拜,一头扎进故纸堆不拔,最后一头扎进昆明湖……自称度越前人,实际毫无创新超越,虽然偶偶也有金句,但不免已经被时代所淘汰。捣鼓了一堆扯淡,啥境界,啥士大夫之词。我说一句,床前明月光已经登峰造极,后世词人不可逾越……貌似《静夜思》的文风正好是白话大白话,与我的论点不谋而合,哈哈哈,沧海一声笑……

王国维的自杀,古诗词的死亡,唐宋遗风,明清绝唱……王国维也着实可悲,在此鼎革之际,却深陷这么一大堆故纸堆……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是也!

“怎样评价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这种问题,最适合 一本正经虾扯蛋 一本正经虾扯蛋 一本正经虾扯蛋(因为很重要,所以写三遍)了”——摘自网络。网上评价,哈哈哈,正解!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王国维

鄙人不敢苟同!

李后主是士大夫吗?非也,亡国之君尔!

士大夫之词很好吗?有雅无俗,有官无民,阴阳不交,阶层分化乃至固化……还有创新……还有不拘一格……诗词兴盛,亡国不远……

伶工之词很差吗?鄙人的看法正好相反,士大夫之词好则好已,但是三个字——然并卵,伶工之词才是正道,才是诗词真正的发展方向和生命力所在。

“然沧浪所谓‘性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王国维

鄙人不敢苟同!

王国维这个评价未免有点自我推销,自己脸上贴金的意味儿。网上随便翻了翻,果不其然,王国维就是一个灰常自恋的假清高,哈哈哈……

鄙人觉得性趣大于境界,至少是相等吧。人生最重要的是性趣,而非境界。性趣是自己的,境界是别人的。若无性趣,何来境界?

从(词人)主体主观出发,则谓性趣;

从(读者)客体客观来说,则谓境界;

从(粉丝)脑残崇拜来说,则谓神韵。赞叹其天赋,谪仙人哉!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王国维

鄙人不敢苟同!王国维三境界不可信!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实不可取——有境界,无性趣。若无性趣,何能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更何谈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王国维

鄙人认同!

情诗要推仓央嘉错,达赖转世,本应道貌岸然,清灯苦修,却写出不世之情诗,所以写出来的必定是真性情,看到的必定是真天赋……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 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 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 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 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仓央嘉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