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胞集团500亿债务危机仍在发酵 尚无任何纾困资金施援袁亚非

近日三胞集团持有宏图高科股份遭悉数冻结,证明资金链极度紧张的前者困境仍未破局,而此前其获得160亿新增授信也未让相关纠纷方放缓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律行动

《投资时报》记者 薛楠

2018年12月20日,宏图高科(600122.SH)关于控股股东股份被轮候冻结的一则公告,再度凸显三胞集团500亿巨额债务危机的严峻性。

宏图高科在公告中称,公司收到了《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以及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出具的《股权司法冻结及司法划转通知》,获悉公司控股股东三胞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三胞集团)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已被冻结。

据悉,由于东健资本有限公司与三胞集团及袁亚非本人的合同纠纷,导致三胞集团此前持有的宏图高科2.48亿股无限售流通股遭冻结,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100%,同时占该公司总股本的21.45%。

《投资时报》记者了解到,此次纠纷涉及东建资本所持有金额为1300万美元的有抵押及有担保优先票据。截至2018年12月26日,宏图高科报收于3.75元/股,较52周高点下挫64.2%,而该公司每股净资产却达6.76元。同时,此次被司法冻结的宏图高科股票市值共计9.47亿元。

截至2018年12月20日,三胞集团处于质押状态的股份数量为2.45亿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98.76%;其处于冻结状态的股份数量为75.3亿股,这已超过其实际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数。

近期,中诚信评级将三胞集团主体信用等级由A直接下调至BBB-。将“16三胞02”和“16三胞05”的债项信用等级自A下调至BBB-,并将公司主体及债项信用等级列入“可能降级”的信用评级观察名单。

巨额债务

这并不是压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事实上,危机早在半年前就开始蔓延。

2018年6月,三胞集团对雨润集团的5.5亿元担保逾期,其控股的南京新百(600682.SH)因为债务逾期资产被冻结,三胞集团的债务危机就此被置于公众视野。

当第一块牌倒下后,多米诺游戏的进展速度便脱离了控制。7月16日,“各合交管-安盈保6号三胞集团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违约;7月23日—8月13日,三胞集团7次被北京及江苏两地的法院列为被执行人;10月13日,三胞集团在凤凰卫视旗下的投资理财平台凤凰金融的风溢盈融资陆续到期未付。

11月20日,互联网理财平台立马理财发布通知,旗下三款理财产品“嘉康盈、嘉顺盈、嘉恒盈”因融资主体三胞集团资金链紧张,将无法按期回购。同月26日,上海清算所公告称,截止付息兑付日日终,15宏图MTN001中期票据到期未兑付。据了解,该款产品发行总额计7亿元,票面利率6.0%。

情况还在恶化。此后,12月7日到期的“18宏图高科SCP002”超短融资债券也出现到期未兑付的情况。该产品发行总额计6亿元,票面年利率7.5%。

身为袁亚非财富王国大统领的三胞集团,到底身负多大的债务?

该公司2018年第三季度报表显示,截至9月30日,其总资产779.10亿元,负债总额503.59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从上年末的14.75亿元增加至本期末的47.61亿元,上升3.22倍,主要来源为应付债券,其中短期偿债能力承压尤大。中诚信评级公司则称,2018年4—12月,三胞集团将需偿还到期债务共计70.62亿元。

三胞集团巨额债务背后的债权方不乏银行机构。据媒体报道,其金融债权大约200亿元,最大的债权人为中信系,中信银行(601998.SH)、中信信托、中信证券(600030.SH)三家债务敞口合计70亿元,同城的南京银行(601009.SH)敞口则为50亿元。

针对三胞集团的债务敞口问题以及相关解决方案,《投资时报》记者日前致电并发送邮件至该公司,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转型之困

提到三胞集团,公众自然会联想到旗下的著名品牌宏图三胞。作为知名电脑连锁品牌,在2005年到2010年间,宏图三胞曾连续三年在全国IT连锁销售行业中排名第一,上市公司宏图高科的营收从34亿元增长至113亿元,一时风光无限。

然而,近几年宏图高科在业绩下滑的同时,还面临着转型之困。

3C零售连锁业务一直是宏图高科的主要收入来源。据其2017年年报数据披露,该项业务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84.97%。而电子商贸行业的平均毛利润只有4.43%。且从近3年数据来看,3C的营收和净利仍逐年下降。

2018年前三季度,宏图高科营业收入122.0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6亿元,较去年同比大幅减少176.28%。市场人士表示,该公司主营业务集中在3C零售,由于线下门店受到线上电商严重冲击,经营业绩下滑在所难免。

2018年6月,宏图高科发布公告,声称有意剥离传统3C零售业务,并寻求向现代金融服务与金融科技业转型。据悉,上市公司拟将其直接持有的三家子公司宏图三胞、浙江宏三、北京宏三各51%的控制权,作价约47亿元转让至控股股东三胞集团。最终因大股东三胞集团现金流紧张、筹措资金难度大,导致本次重组难产。

宏图高科的转型之路始于2015年。当年8月,宏图高科斥资1亿元收购国采支付,后改名为天下支付,这是一块市场较为稀缺的第三方支付牌照。2018年3月,其又拟通过现金支付方式购买中信金融租赁。期间,该公司还参股了众多金融机构,包括华泰证券(601688.SH)、江苏银行(600919.SH)、锦泰期货等。

然而,或由于介入金融领域过晚,或由于所投股权占比不高,“镀金生涯”并未给宏图高科带来多少好运气。随着业绩持续下滑,大股东股票司法冻结、频频债务违约。《投资时报》记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9月30日该公司有息债务合计76.09亿元,其中银行贷款29.2亿元,应付票据20.39亿元,短期融资券及中期票据26.5亿元,占负债总额的76.05%。三季报显示,宏图高科亏损3.56亿元,账面资金及应收账款分别为15.23亿元和14.73亿元,资金链紧张。

对于目前的情况,宏图高科对《投资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债权人陆续签订贷款展期协议,并解封前期冻结和保全的股份、资产、账户。相信在债委会和三胞集团努力下,会尽快走出流动性危机,恢复授信,新增流动性资金,增加企业发展动力。”

12月3日,上市公司董事长杨怀珍、总裁杨帆双双辞职。高层人事变动让宏图高科投射在资本市场上的阴影无限拉长。

“公司也在积极努力,一方面,通过内生式增长,完善治理结构,稳定管理团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外延发展寻找符合业务发展需要的优质资产,不断完善公司产业布局,增强综合竞争力。”宏图高科董秘陈军接受《投资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外,宏图高科的参股子公司富通电科(837438. OC)的业绩也不理想。

后者主营产品包括针式打印机、微型打印机和智能自助终端设备。截止2017年末,宏图高科持有该公司43.35%股权,最终的实际控制人仍为袁亚非。

2017年度,富通电科营业收入2.48亿元,同比下降30.46%;公司净利润亏损2252.61万元,同比下降316.85%。2018年上半年该公司营收1.35亿元,亏损348.42万元,与去年同期亏损867.42万元相比,亏损面有所收窄。

针对业绩下滑,公司方面给出的原因是针式打印机市场在电子发票的全国性推广使用下,进入了急速下跌和持续低迷的时期。来自同行激烈的价格竞争也使公司2017年的整机出货量比上年度减少37%,且主要产品价格比上年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另外,基础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也对利润产生了冲击。

由于富通电科毛利率由2015年的30.64%降至2017年的25.30%,且营收单一——打印机收入占总营收比超过90%,在行业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目前也面临着转型的压力。

扩张隐患

官网显示,三胞集团是一家大型跨国民营企业集团,涉猎科技、健康和消费三大产业。全球员工总数超过10万人,其中海外员工达1万人。该集团已经连续第15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

创始人袁亚非在1993年成立了三胞集团,通过电脑生意赚到第一桶金,2000年创建宏图三胞。2005年,袁入主上市公司宏图高科,此次走上扩张并购之路。目前,其控股宏图高科、南京新百(600682.SH)、金鹏源康(430606.OC)、富通电科等多家上市公司。

为了踏上快速发展的快车道,2014年之后,三胞集团加入了海外跨国并购的热潮,以高杠杆收购海外资产再装入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之路,使得资产从300多亿,一度达到逾1200亿。2017年,袁亚非在胡润百富榜中排名39位。

并购扩张不断加大了杠杆融资。而部分企业的业绩不理想又加速带来了扩张的后遗症。比如,三胞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南京新百收购英国老牌百货House of Fraser,在今年6月份进入破产保护,半数门店已经关闭。其并购的美国新奇特企业Brookstone也宣布破产,麦考林则因连续亏损早在2016年就从纳斯达克退市。

随着资本市场环境和融资环境的变化,三胞集团的债务危机爆发出来。为解决流动性危机,袁亚非曾提出“100亿资产瘦身计划”,并陆续出售非核心资产,其中包括零售业务、手机连锁乐语、安徽和县及南京汤山等地产项目,以解决阶段性的流动性问题。

记者获悉,2018年6月,三胞集团获得了6家银行合计160亿元的新增授信额度。9月初,由江苏省政府牵头的三胞集团金融债委会成立。不过,三胞集团目前尚未获得任何纾困资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