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2018的失去:如何跟孩子聊聊“死亡”的话题?

再见,2018的失去:如何跟孩子聊聊“死亡”的话题?

2018,我们告别了很多人:

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了,一代佳人蓝洁瑛去世了,武侠宗师金庸去世了,一代名嘴李咏去世了,评书大师单田芳去世了……


再见,2018的失去:如何跟孩子聊聊“死亡”的话题?


有一位网友感慨说:


晚上看到这个,莫名地难过了起来。这些大家都是陪伴我们一起成长的人,看着一个个地逝去,突然对生命的无常,更多了些敬畏。时间啊,真的很残忍。

是啊,每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被死神划去,心情总是沉痛的;哪怕是陌生人,我们也会觉得难过。

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里,死亡是一件可怕的事。所以,中国人很少谈论死亡。

但是孩子迟早会问到关于死亡的话题。

什么是死?

人为什么要死

人死后会去哪里?


你会怎么回答他呢?

他在睡觉。

小孩子不要问那么多。

等你长大就知道了。

……


如果我们自己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一味回避和敷衍,带给孩子的只能是困惑,恐惧与惊慌。

再见,2018的失去:如何跟孩子聊聊“死亡”的话题?

不久前上线的电影《你好,之华》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辰辰的妈妈去世了,开始时,他对死亡并没有什么概念,还像以往一样嘻嘻哈哈。

直到看到奶奶被送到急诊室,看到一只小鸟在自己面前死去。他才开始恐惧和思考,他问奶奶:人为什么要死?


再见,2018的失去:如何跟孩子聊聊“死亡”的话题?



而大人们除了安抚与陪伴,没有人可以解答他。

在我们的教育中,一直缺席了“死亡”这一课。

但是,关于如何好好活着,或许“死”才是最好的老师。

从事幼儿生死教育多年研究的台湾高雄师大教授、教育学博士张淑美在《儿童生死教育之理念与实施》一文中说,

“儿童在4岁左右就会产生死亡的概念,如果无法得到父母或老师的正确引导,容易对死亡产生错误认知,进而产生负面情绪,影响一生”。


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呢?

再见,2018的失去:如何跟孩子聊聊“死亡”的话题?

“死亡”,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引导孩子去理解的过程。

匈牙利心理学家玛利亚·耐基说过: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认知水平不一,应该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开展阶段,有差异的谈论死亡。

对于0-3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对死亡完全没有概念,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是永恒存在的。

如果孩子问起死亡有关的话题,可以用“比喻”的方法来告诉他们。

比如,玩具汽车坏掉了,花瓶打碎了,小草枯萎了,这些都是死去。


再见,2018的失去:如何跟孩子聊聊“死亡”的话题?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害怕的是分离。

所以,如果家中有老人去世,可以告诉孩子:老人很远的地方去生活了,或者化作了星星。他不会再回来,但会在遥远的地方陪伴着我们。

这样孩子既知道了死亡的意义:永久的离开,同时也不会觉得死亡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再见,2018的失去:如何跟孩子聊聊“死亡”的话题?


对于幼儿园(4-6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也已经慢慢学会思考。

如果孩子提出有关死亡的问题,不要匆忙制止,也不要试图敷衍。

如果是孩子养的小鱼或者小鸟死掉,可以顺其自然地告诉孩子,“死亡”就是不能再呼吸,不能再运动了,让孩子了解生与死的区别。

还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如何安葬小动物,如何纪念它,感谢它曾经陪伴我们。让孩子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


再见,2018的失去:如何跟孩子聊聊“死亡”的话题?



这时候,也可以跟孩子一起看看相关的绘本,如:《爷爷变成了幽灵》、《獾的礼物》、《活了 100 万次的猫》、《风到哪里去了》等等,帮助理解生和死的意义。

比如,美国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这本书用一片叶子四季的变化过程,来解答孩子们关于生命的疑问,非常感人:

如果我们反正要掉落、死亡,

那为什么还要来这里呢?

是为了享受太阳和月亮。

是为了大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是为了树叶和老人和孩子。

是为了秋天的色彩,是为了四季。

这些还不够吗?



再见,2018的失去:如何跟孩子聊聊“死亡”的话题?



等孩子年龄再大一些,就可以给他们提供科学的概念了。

比如,可以利用节假日带着孩子去博物馆、科技馆转转。

从一枚胚胎开始,了解整个生命过程。

可以看看相关的电影,比如《寻梦环游记》。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死去,但是不必害怕,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好。

还可以利用相关的节气、节日,让孩子加深体会。比如清明节带孩子去扫扫墓,给他们讲讲逝者的故事。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仪式感。

再见,2018的失去:如何跟孩子聊聊“死亡”的话题?

我们为什么害怕死亡?

因为它意味着永远地告别,

你再也不能跟那个人聊天,拥抱。

因为死亡会随时来临,

我们却没有力量去阻止它、抗拒它。

因为每个人都会死去,

或许很快就会被人忘记。

这一切足以让我们恐惧,但我们却不能因此逃避它。

我们跟孩子谈论死亡,是希望他能够坦然地面对一个生命丛生到死的过程,可以悲伤,可以痛哭,可以怀念。

但更重要的是鼓起勇气,去珍惜生命,珍惜当下,去好好地爱自己,也爱周围的人。

每个人都会死去,但生命的长河永远流动,爱也会一直延续下去。


再见,2018的失去:如何跟孩子聊聊“死亡”的话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