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口西瓜迎秋爽

咬口西瓜迎秋爽

晝夜交替,日往月來,四季輪迴,轉眼又到戊戌年的立秋節氣。

“立秋”了,水果店裡、地攤上人頭攢動,搶買西瓜的隊伍排起了長龍,連空氣裡都瀰漫著西瓜的味道。朋友圈裡更是熱鬧,人們爭相曬出吃瓜的圖片。各大媒體也沒閒著,濃墨重彩報道“啃秋”活動,有的地方還組織吃西瓜大賽,就連外國留學生都去湊熱鬧,似乎只要啃上一口西瓜,就能補上中國民俗文化這一課。

咬口西瓜迎秋爽

時到立秋年過半。書上說,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是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更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結晶。“立秋”位居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位,是一年之中夏秋交替的里程碑。人們剛剛度過熾烈難忍、離開空調就渾身不自在的炎炎酷暑,還沒享受到習習秋風帶來的涼爽,比“老夏”還會興風作浪的“秋老虎”就登臺表演了。於是,民間就有了立秋時節吃西瓜這一“啃秋”習俗,人們想以此表達“啃下酷夏,迎接秋爽”的祈願。

咬口西瓜迎秋爽

“啃秋”又稱“咬秋”。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說:“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其實,中國的很多民間習俗都離不開一個有趣的傳說做由頭,就如同名勝古蹟必須依靠神仙皇帝裝門面。據說,江浙一帶的“啃秋”,能跟明太祖朱元璋扯上關係。朱元璋定都南京、當上皇帝后,他手下的將士仍有不愛洗澡、不講衛生的壞習慣,並將身上的癩痢瘡傳染給南京城百姓,害得大夥兒求醫吃藥、燒香拜佛都無法治好。後來,有一富戶得到一個偏方,讓自己的女兒在盛夏每天都啃西瓜,最終身上的癩痢瘡竟然神奇般消失了。於是大家紛紛效仿,讓孩子也吃西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啃秋”的習俗。這個數百年前的有趣的故事以及“啃秋”這一歲時風俗,至今仍在流傳。

咬口西瓜迎秋爽

鹽城西蕩也有“咬秋”的習俗,不過蕩里人“咬秋”沒有城裡人那麼講究,也不一定非要咬西瓜。在他們心目中,立秋與春節、中秋相比,算不上重大節日,更何況水蕩裡垸多瓜更多,除地勢低窪長不了西瓜,其它瓜類可以隨摘隨吃。再說,物質匱乏的年月,人們口糧都不夠吃,只能以瓜菜充飢,連肚子也吃不飽,哪有心思去做那些“咬秋”的“關目”?

咬口西瓜迎秋爽

水蕩裡的孩子只要學會游泳,家裡就不再嚴管。暑假裡,大夥結夥玩耍,下河游泳,上垸吃瓜,快活得就差搬梯子上天。

菜垸是蕩裡孩子的“水果庫”。只要飢渴了,隨便走到哪家垸上,不論看中什麼瓜,都可以隨手摘來就吃,因為蕩里約定俗成,“瓜瓠茄莢本無娘,不分你我都能嘗”。我們小時候,對冬瓜、南瓜、金瓜、絲瓜沒眼瞧,只喜歡黃瓜、香瓜、穌瓜、菜瓜、梢瓜和撕皮爛,還有圩堤上的野香瓜——“蜜罐子”。各家各戶用來“咬秋”的,當然是香瓜和穌瓜。尤其是穌瓜最好吃,外皮青綠,內肉穌脆,形狀類似保齡球,既能解渴,又能當飽,讓人百吃不厭。

咬口西瓜迎秋爽

咬口西瓜迎秋爽

立秋前後,大人們忙於薅秧草、打秧耙,給棉花抹杈打邊心,早出晚歸顧不了家,一般都吩咐孩子到垸上去摘準備“咬秋”的瓜。

有一年,我一個發小大清早就撐船上垸了,吭哧吭哧地摘了一籃子瓜。傍晚,他父母放工回家後,看到這籃子瓜,氣得七竅冒煙,揪住他就往死裡揍。我那發小委屈啊,難道吃苦還要捱打?於是,他一邊哭,一邊還說:“我不是為了家裡好嘛,大瓜省省,小瓜先吃!”可他不知道,這一籃子小瓜,不出半個月就能長成小半船大瓜哩!

咬口西瓜迎秋爽

還有一年,我們生產隊為了全面學大寨,組建了副業隊,調整了十幾條垸,專門用於長蔬菜瓜果,並拿出一條垸試種了西瓜。那時候,西瓜在水蕩裡可是稀罕物啊!放暑假後,我們幾個小夥伴就隔三差五地到楊家尖的西瓜垸附近轉悠,可看垸的陳二爺警惕性高哩,始終不給我們半點機會。

咬口西瓜迎秋爽

立秋前一天中午,室外依然火辣辣的。我與本隊的一個發小從楊家尖西北角下河,徑直向副業隊西瓜垸游去。

要去西瓜垸,陳二爺住的草棚子是必經之路。我倆只能緊貼岸邊茂密的蒿草緩緩遊動,想穿過棚子前面的垸溝。當我們剛到棚子門口時,只聽得陳二爺一聲怒吼:“是哪個啊?再不走我就不客氣了!”陳二爺的聲音雖然尖細,卻嚇得我們破膽驚魂,急忙扎個猛子,沉身水底。實在悶得難受了,才不得不鑽出水面來換口氣。可是沒過幾分鐘,我們就隱隱約約地聽到草棚裡鼾聲如雷了……原來,陳二爺根本沒有發現我們,只是搞個“火力偵察”。現在他睡著了,真是天賜良機啊!說時遲,那時快,我們奮力划水,遊過那條垸溝,火速爬上西瓜垸坡,倒身橫躺,由上而下,急速在較陡的垸坡上翻滾下去,短短几秒鐘,我們一人就抱著一隻西瓜滾入垸溝。稍作觀察,草棚子裡“敵情正常”,就趕忙離開“作案現場”,游到不遠處的草灘上,喘著粗氣,用拳頭砸開一隻,只看見瓜瓤白中帶粉,咬上一口,嘴酸得半天都不能說話……到了晚上,我一不小心說漏了嘴,就被父親非常到位地“慣”了一回……

這件糗事己過去快五十年了,至今我還記憶猶新,也始終忘不了父親那句“藥人的東西不吃、犯法的事情不做”的教誨。

多少年來,水蕩人世代相傳,每逢立秋必“咬秋”,群眾吃瓜的故事代代不同、年年各異。不論是我親身經歷的“咬秋”,還是這個習俗佐證了“民以食為天”的重要性,無不折射“有錢時時節,沒錢節也閒”的硬道理。當下,我們的物質生活豐富了,“咬秋”的內涵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年輕人,不單立秋要買西瓜,還從網上汲取了各地“啃秋”的精華,讓“咬”的內容與形式越發豐富多彩,更讓“啃秋”這一傳統民俗得以傳承和光大。

咬口西瓜迎秋爽

始驚三伏盡,又遇立秋時。我們不妨與時俱進,相約立秋這一刻吧,帶著美好的願望,咬口西瓜,共迎秋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