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地产:政策铡刀下,险资的下一站港湾

一家险资大鳄的倾覆,引爆了春节期间的朋友圈。由于话题领域过于敏感,我们不牵涉与我们主题无关的东西,只说自己最关注的一块。

根据保监会2月23日的公告,某些企业是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险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和《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

具体违规细节很多专业媒体上都有,我们也不赘述了,简而言之是一句话,“钱没有用在正途上”。

不管其中有哪些弦外之音,仅从政策监管大风向来说,这一定是2018年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标志之一,具体到保险业,就是要“强监管,回本源”,把钱用在“正途”上。

一时间,狗头铡,虎头铡,龙头铡,刀光闪闪,夺人心魄,从去年底到今年初,铡下亡魂无数,其中就包括最近的这条修炼成精、叫板天条的”巨鳄“。

保险业强监管铡刀下的核心逻辑,一定是驱使保险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而非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即“脱虚就实”,强迫保险资金从“短期投机”到“长期投资”的趋势改变,回归保险资金“做长期资金提供者,而不做短期资金炒作者”的保障本质和行业定位。

在2013年到2017年这5年间,也就是项氏当政的巅峰时代,保险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狂飙时代。监管不断松绑,绳索一再放开,其中有两条最关键:一是在筹资端,放开了万能险;二是在投资端,放开了投资上市公司的限制。

尤其是2014年8月,保险业各类放松监管政策的集大成者:《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保险“国十条”)的出台后,如出笼猛虎般的保险资金在整个中国金融界异军突起,开始搅动风云,甚至兴风作浪。

从2011年到2016年,中国保险业总资产从6万亿元猛增到15万亿元,增幅达到250%,“短平快”行为大行其道,各类违规投资现象也开始层出不穷,甚至成为上市公司门口无所忌惮、肆意妄为的“野蛮人”,巨大的风险开始集聚,暗流涌动,直到如今,政策风向骤然变化,中央强力出击,老虎落马,宝能失意,大鳄束手,市场一片震荡。

严字当头,在如今“强监管”的大环境下,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中国金融业是时候回归本源,寻找投资的“下一张港湾”了,也就是为真正具有长期成长价值的优质产品提供资金支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从经历了百年发展进入成熟期的美国保险业实践可以看到,其一直在强化长期资金吸纳者和长期投资者角色,用“长借长贷”的资金运作形成保险的核心特征,既符合成熟金融市场的演进方向,又彰显保险行业的独特市场价值(当然,也不是没有金融危机时AIG这样的负面典型)。

与快进快出、获取短期收益的投机资金截然不同,成熟的欧美保险资金更看重收益安全和风险防范,通过配置高稳健性的资产和更长的持有期限,来降低资产组合的短期波动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以美国的寿险资金为例,其主要投向政府和企业债券、股票、抵押借款、房地产和保单贷款以及其他资产。

欧美很多工业地产、物流地产、产业园区的背后金主,甚至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往往都是重要的保险资金或相类似的养老资金、校园基金、教会基金等,比如安博和早期的普洛斯,背后都有美国养老基金的支持;嘉民集团背后的主要投资者,则是加拿大最大的养老基金CPPIB;而中国物流地产的易商,也曾经得到过荷兰养老基金汇盈资产(APG)的投资......

如今,“房住不炒”和2018年对房地产融资渠道的全面收紧大势所趋,房地产投资不再可能是保险资金的宠儿,那去哪里寻找具有长期成长价值,又是实体经济扶持的重要载体的投资标的呢?

答案呼之欲出。

从国家的政策导向,以及结合欧美成熟市场的案例来看,对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具有重要带动作用且正在被中央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的产业园区,则完全能够凭借规模体量大、长期回报稳定的特征,来有效提升保险资产端投资期限和强化资产负债匹配,满足保险业对长期资产配置和投资收益安全性的需求,同时有助于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在支持实体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撬动与扶持作用,体现更重要的价值,呈现出更大的潜力。

而作为一个资金渴求度很高的行业,产业地产也亟待金融资本的助力。火花S-Park认为,金融资本是目前产业地产行业的最大痛点,投融资的繁荣,打通金融资本的任督二脉,将是决定产业地产大发展的关键环节。

二者的结合,无异干柴烈火,郎情妾意。

而事实上,这个趋势已经被诸多市场人士所深刻认识并在积极行动。

比如上海临港集团设立的100亿规模的产业园区开发基金当中,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终于是完成了24亿元的出资,这可是全国社保基金历史上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的产业园区类投资,具有很强的标志性和引领性意义。

与此相对应的是,是2017年9月,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在公开场合表示,社保基金将积极通过PPP模式,参与到中国产业园区与一带一路建设当中。他指出,社保基金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投入园区建设当中,比如直接股权投资、公开市场债权或股权投资,以及私募股权投资等,为园区提供资金供给和支持。

“国字头”保险资金的带头示范效应是非常重要的,这种风向标作用在头号保险国家队选手中国人寿身上也体现得非常充分。

比如在2018年2月23日,中国人寿旗下的国寿投资就参与到中国物流行业最大单笔融资交易——京东物流的25亿美元融资当中。近年来在物流地产和产业园区领域衔枚疾走的京东,自然非常符合中国人寿近年来在物流地产投资上的胃口。

而在此之前的2月10日,国寿投资还与普洛斯联合发起了100亿元规模的物流收益增值型基金,这也是目前中国物流地产领域最大规模的基金——从普洛斯“中国化”开始,中国人寿就一直是其如影随形的坚定伙伴;

2017年6月,中国人寿还与菜鸟网络联手,共同设立物流仓储基金,规模为85亿元人民币,通过这支基金,收购了菜鸟旗下建筑面积近300万平方米的30处仓储物业资产包。

除了物流地产,中国人寿在产业园区方面的投资也非常积极。2018年1月3日,国寿投资与广州开发区共同发起设立国寿广州价值创新园区产业投资基金,基金规模100亿元,将采取“母基金+子基金”的方式运作,重点支持广州开发区价值创新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改造等项目,助力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5个价值创新园区的建设发展。

在2017年,国寿投资还设立了一支专项并购投资基金,投资了由瑞安房地产持有的位于上海杨浦区的全国示范性科技创意园区——创智天地项目。

在火花S-Park2017中国产业地产国际金融峰会上,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国寿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刘晖专门就中国人寿在产业地产方面的投资进行了分享。她提到,“保险资金规模大、久期长、追求稳健收益、投资方式灵活、资本属性相对较强的特点与产业地产具有天然的匹配性。保险资金与产业地产未来的高效融合,无疑将有利于共同获得跨周期的稳定投资回报,推动中国产业地产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国寿投资的官方阐述也对中国险资下一步的投向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其提到,“中国人寿将贯彻国家‘三降一去一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针对重大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城镇化建设等民生工程和国家重大工程,加大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助力国有企业改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无须赘言,全国社保基金和中国人寿的案例已经足够有说服力了——产业园区,已经成为险资无可争议的下一站港湾。

不过,对于各路险资而言,也需要清醒地看到,由于产业园区的投资体量大、回收周期长、受宏观变量影响大、收益安全性要求高、非标准化等重要属性,保险机构需要进一步提升投研能力,既要借鉴学习其他金融同业的方法论和经验,又要体现保险资金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的大类资产配置优势。

另一方面,,由于产业地产与传统商住领域的模式、机制、客户、路径都大相径庭,导致地产行业原来的投融资模式、相关政策、体制机制难以适应这种新的产业园区开发模式,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政策、金融等支持体系。

同时,由于先例与标准的严重不足,导致资本市场尚无法完全正确地认识产业地产的价值。严格意义上说,目前的中国产业地产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还不是一种可以量化考核、大举进入的投资产品,产业地产在大资本时代如何勾画自己独特的估值模型和标准体系,并以全新的投融资策略和模式来建立自身顺畅的输血通道,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最重要的行业命题。

所以说,2018年,既是产业地产的金融年,也将是保险业的转型年,二者如何互补结合,是考验园区行业与保险行业的重要年度命题。小编窃以为,“践行国策,服务实体经济”,正是这一命题的最终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