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年沒了味道,而是人們遺失了快樂——天天過年,天天快樂

有人說過年沒有味道了,是不是大家失去了對文化的堅持,忘記了生活應有的儀式感。

又有人說,因為物質生活大大豐富了,不缺吃,不缺穿,從物質生活方面來看,天天都是過年,所以沒有了過年的感覺;還有人說,工作生活壓力大,節奏太快,過年就是一個假期而已——其實刨掉交通時間,也沒有剩下幾天時間。這是“現實主義”的看法。

也有一些人說,人際關係功利化,人情淡漠,多了短信微信拜年,少了走家串戶拜年。而且文化年味少了很多,比如少了窗花、門聯、剪紙,少了鞭炮……這是“人文主義”的觀點。

還有的人甚至說洋節衝擊了傳統節日,洋節吸引了很多年輕人……這是“傳統主義”的思路。

各種原因不一而足,似乎都有程度不同的道理。

其實,最主要的不是沒有年味了,而是人們遺失了快樂。

不是年沒了味道,而是人們遺失了快樂——天天過年,天天快樂

可能物質林林總總——物質的追逐消耗了快樂的感覺;

可能生活忙忙碌碌——生活的節奏壓縮了快樂的空間;

可能世界紛紛擾擾——世界的多變干擾了快樂的狀態;

可能人情冷冷暖暖——人情的淡漠稀釋了快樂的因子;

可能文化熱熱鬧鬧——文化的浮躁排斥了快樂的生髮……

不是年沒了味道,而是人們遺失了快樂——天天過年,天天快樂

每個人都不會忘記,童年時期人們是快樂的主人,快樂的富翁。而成長的過程中卻不斷地遺失著快樂……

好比“沙袋有漏”的故事:一個人揹著沙袋走路,沙袋破了一個小洞,走得越快,沙子就漏得越快,漏得越多。

人生需要一個完好無缺的“袋子”。

任重道遠,快樂出發,背好行囊好前行。

不是年沒了味道,而是人們遺失了快樂——天天過年,天天快樂

你如果不快樂,就是20歲,你也老了;

你如果六七十歲,天天快樂,你也是年輕人、年輕態……

朝氣蓬勃的思維,或暮氣沉沉的觀念?選擇哪一個呢?

當然是前者——按照年輕的心態看待世界。

快樂就是積極向上,就是活潑的空氣,就是生動的氛圍。

快樂在歲月靜好中生髮,在創意美好中綻放。

增一分不多,減一分不少,叫做快樂無邊。

什麼時候我們都需要樂觀。

不要去“製造”不樂,我們要“生產”快樂。

獨樂樂,不如眾樂。

將來世界,是“共享經濟時代”,也是“共享快樂時代”。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

而送人快樂,快樂不增一分,不減一分。

不是年沒了味道,而是人們遺失了快樂——天天過年,天天快樂

重拾快樂,回到自然,回到本心,回到單純;

重拾快樂,回到寬容,回到和諧,回到美好。

我們要當孩子的老師,就一定要當孩子的學生。

我們要教育孩子,就要真心教育好自己。

對待他人,亦是如此。

人們必須在曲折的道路中調整步態和心態,排除干擾,砥礪前行——

人們應該在童年中看到成長,應該在成長中葆有童心。

人們需要在趣味中創造生活,需要在生活中創造進步。

快樂不需要理由,快樂的心很簡單。

如果真是天天是過年,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快樂!

快樂於心,有益於世。

讓我看到你的微笑——

祝天天過年!天天快樂!年年快樂!

先行者總部——

生命本悟,快樂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經行天下光未央歡迎交流,

歡迎訂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