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老兵不死,向開普勒致敬!

開普勒望遠鏡到了生死關頭,能不能再撐一段時間,就看今天了。

作為專門搜尋系外行星的空間望遠鏡,開普勒戰功赫赫:已知的3700多顆系外行星,70%由開普勒發現,其中包括曾被炒作為“第二地球”的452b;更重要的是,它證明類似的行星在銀河系的恆星周圍普遍存在。

然而,它已經超期服役太久了。

2009年發射升空後不久,開普勒便展開了為期3年半的原定任務。在此期間,它始終對準天鵝座中的一小塊天區,連續不斷地監測15萬顆恆星的亮度變化。正是從這些亮度變化之中,天文學家找到了行星遮擋星光的證據,發現並確認了數以千計的太陽系外行星的存在。

3年半後,預定任務順利完成。開普勒沒有功成身退,反而因為表現優異,任務得以順延。可惜,在升空的第4個年頭,開普勒遭遇了硬件故障,無法再穩定維持望遠鏡的指向,延期任務也被迫中止。

工程師沒能修復故障,卻巧妙設計了新的流程,讓開普勒能夠帶病工作。在名為K2的拓展任務中,開普勒利用陽光微弱的光壓,勉強維持自身姿態的穩定。這種穩定只是暫時的,因為陽光的角度會變化,每隔大約3個月,開普勒就必須調整望遠鏡的指向,重新與陽光取得平衡。兩次調整之間短暫的穩定期內,開普勒得以繼續觀測,搜尋更多的系外行星。

強行續命,當然要付出代價。每一次調整望遠鏡的指向,開普勒都要消耗燃料,而它攜帶的燃料原本就極為有限。這意味著,開普勒作為航天器的運行壽命,因為K2任務的執行而被大大縮短。團隊工程師曾經預期,開普勒上的燃料夠它完成10期K2觀測。開普勒再次突破了期待,在2016年完成了第10期觀測。K2任務的期限,也從原定的2年,往後又順延了3年。

然而,燃料終究有耗盡的一天。今天,也就是升空後的第9年兩個月零2天,開普勒完成了它的第17期K2觀測。換句話說,它不得不再一次消耗燃料,來調整望遠鏡的指向。這一回,按照工程師最新的估計,燃料應該是真不夠用了。

今晚,按照原定的計劃,開普勒將調整指向把天線對準地球,打電話回家,回傳它在第17期觀測中收集到的數據。如果地面能夠接收到數據,說明開普勒或許還能再撐一期,為天文學家再堅持觀測3個月。

相反,如果地面沒有接收到開普勒回傳數據的呼叫……[悲傷]

那我們也清楚地知道,並不是開普勒沒有打電話回家,只是它實在沒辦法再把天線對準地球了。這位功勳卓著的老兵,終於可以卸下重擔,從此自由自在地飄蕩在太空,直到永遠。

開普勒的事業已經後繼有人。NASA的TESS望遠鏡上個月發射升空,將用跟開普勒一樣的方法,在太陽周邊的明亮恆星周圍尋找更多的行星。等到2020年,韋布空間望遠鏡也將就位,用強大的紅外視力分辨那些行星更多的細節。

太陽系外行星大發現的時代,現在才剛剛開始。

老兵不死,向開普勒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