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龙婉约翟天临豪放,李白杜甫多少诗词情,古今皆付笑谈(中)

朱一龙的《知否》马上就和大家见面,为了龙哥努力读书的小编,已在昨日文中把宋词‘’宗主’’李清照和赵丽颖朱一龙进行了一番隔空遥想。而最近朱一龙的昔日同窗好友翟天临,也在《国家宝藏》里守护李白唯一现存真迹《李白草书上阳台帖》,还演绎了李白的前世令人印象深刻。

朱一龙婉约翟天临豪放,李白杜甫多少诗词情,古今皆付笑谈(中)

要说这世间上最美的相遇是什么,应该算是杜甫遇见李白。《国家宝藏》将故事设定在李白和杜甫的三次相遇中,从杜甫得知李白去世的消息开始,杜甫想要阻止一切悲剧的发生,他来到每一次和李白初次相遇的时候劝诫李白。第一次相遇,李白挥挥洒洒的写下了《李白草书上阳台帖》,那时候的李白正喝的伶仃大醉,第二第三次杜甫没有劝他……翟天临饰演的李白,是那么的豪放不羁肆意洒脱,他把李白的不得志,索性纵情诗酒以寄豪情,诠释的浑然一体,让人热泪盈眶,那写完字帖后洒脱的一个扔笔,醉酒的李白《抱月入怀》给人一种难以说出的感动。小编看的时候一直在情不自禁的脑补,我最爱的朱一龙婉约含蓄神似杜甫,小编恨不能立刻让二人同框飙戏以便我飙泪,于是我脑中又有了一番新的古今穿越……

朱一龙婉约翟天临豪放,李白杜甫多少诗词情,古今皆付笑谈(中)

李白(701-762)的一生,多数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742)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继续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不久即病卒。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杜甫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朱一龙婉约翟天临豪放,李白杜甫多少诗词情,古今皆付笑谈(中)

杜甫(712-770),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漂泊余生,贫病而卒。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常常有人说二人友情份量不对等也不深厚,说杜甫‘’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说李白对杜甫只是泛泛之交,更拿出了证据……杜甫给李白一生写了十五首诗,李白却只回了两三首。李白杜甫的感情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继倒叙来看看他们到底是社会主义兄弟情还是饭局里的酒肉情?

朱一龙婉约翟天临豪放,李白杜甫多少诗词情,古今皆付笑谈(中)

李白年轻时想匡扶天下做忠臣大贤,因此娶了前宰相的孙女,但这个年轻诗人平日性情狂傲,自然日常有很多难言苦衷,所以始终郁郁不得志。贺知章是朝廷忠臣高风亮节,喜欢提携青年才俊,他把李白引荐给了唐玄宗,皇帝要求他用诗歌赞美杨贵妃,他写出了旷世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风拂槛露华浓‘’……渐渐的李白成了被蓄养闲散的金丝雀百灵鸟,每天名为赞美实在反讽贵妃权臣,反而让他得罪了不少人(翟萌萌和李白杨修的狂傲执拗,口无遮拦常出狂言,真是太像了,现在的导演都有毒辣的眼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后来他远离政坛,开始流浪的诗人生活。

朱一龙婉约翟天临豪放,李白杜甫多少诗词情,古今皆付笑谈(中)

李白杜甫一共见过三次,第一次公元744年,洛阳,李白与杜甫初遇,李白四十四岁,杜甫三十三岁。当时李白正风头正劲但政坛失意,享誉’‘诗仙’’盛名,杜甫只是初来乍到的诗坛新秀,二人以诗会友迅速结下深厚友谊,继而经常一起约酒写诗。同饮同醉,携手共游。杜甫经由李白的带领,认识了岑参、盖还、李邕等当世大才。

他们一定有过这样的聚会……某日,众人迎着月色,饮着美酒行“飞花令”斗诗。(规则是每人句诗词,其中要带“酒”字,而“酒”字须按参与的顺序出现在对应位置上,念错要罚酒)文人真是风雅风流风骚。

李白:“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白马篇》)”;

高适:“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营州歌》)”;

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岑参:“一人我饮酒醉,三五好友成双对”……

李白杜甫高适,三人同游各地梁、宋。后来杜甫专门写了一首《遣怀》回忆这段难忘的往事,感谢李白对他的提携与关照。现存的李白赠杜甫之诗都创作于这一时期,期间两人互有赠诗往来。

杜甫《遣怀》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

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

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

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

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

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朱一龙婉约翟天临豪放,李白杜甫多少诗词情,古今皆付笑谈(中)

第二次,第二年745年,李白和杜甫又碰头了。两个伟大的诗人携手同行游览山水,虽“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但退隐政坛的李白,跟一心想上的杜甫相处,偶尔会有点尴尬。杜甫认真写诗忧国忧民,认真崇拜欣赏着被自己视为的灵魂伴侣的李白。而李白此时心情落寞,就像一个失恋的人,遇到了一个及其崇拜他情史的朋友。这位比他年轻的朋友更信仰坚定,更迂腐年轻不经世事,虽然杜甫一心想着

“致君尧舜禹,再使风俗醇。”但李白已经是过来人,杜甫只是还没来熟悉游戏规则。他们俩刚刚好凑成理想青年和幻灭中年,浪漫的相约里,杜甫很上心,李白似乎不走心。

隔年再见,李白写的《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其实谁不曾苦,男人之间羞于酸甜苦辣,过往只当笑谈……两个诗疯子的此时正同病相怜,李白要成为惊世骇俗的侠客,杜甫要成为万古流芳的贤臣,而让他们名垂千古的确是他们的共同业余爱好——写诗。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经意的斗酒诗篇,让他们生前无法得偿所愿建功立业,死后却成就了自己旷世古今的‘’诗仙’’‘’诗圣‘’地位,莫名的讽刺感人生无处不在。

朱一龙婉约翟天临豪放,李白杜甫多少诗词情,古今皆付笑谈(中)

第三次约会,秋,公元745年,东鲁。李杜相约兖州,约一帮好友与青山绿水作伴,在隐士范十家做客,范十拿出珍藏了许久的美酒,宴请他们与范十等多位友人,在一片绿色美景中喝酒游戏……深厚情谊来自于趣味相投和相同境遇下的惺惺相惜,人到中年还能遇一知己更是不易,友情难能可贵,人一生当中,来来往往会遇到许多人,但真正遇见能谈得来的朋友却寥寥几个,说好的要做一辈子兄弟,说好的对酒当,这一次,不如说到做到,别让承诺沦为空谈,一起相约老地方,一起举杯喝酒,一起谈天说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但终究,秋始冬尽,他们醉生梦死诗酒江湖后,又一起去了齐州,齐鲁大地旅游一趟再送别杜甫时,李白终于柔软了一次:“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道尽了李白的万般难舍,言有尽而意无穷,只能倾尽手中的酒,以酒抒怀,让一切都融于酒中,这次分别就是永不复相见了……

朱一龙婉约翟天临豪放,李白杜甫多少诗词情,古今皆付笑谈(中)

此后余生里的杜甫,就像单恋一样不断地给李白写诗……

春天想你:

《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冬天想你:

《冬日有怀李白》: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起风了想你:

《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梦里还是想你:

《梦李白》: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喝酒吃饭想你:

《饮中八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送个朋友想你: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

夜里想你的很: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想你潇洒容貌:

《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如果全世界背叛了你,我会站在你身后背叛全世界!)

为了你我可以抛弃背叛全世界:

《不见》: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天宝十五载,李白参加了永王起兵与肃宗争夺皇位的行动,失败后被入狱、流放,所有人都对他喊打喊杀,只有杜甫站了出来。)

朱一龙婉约翟天临豪放,李白杜甫多少诗词情,古今皆付笑谈(中)

和杜甫喷薄的15首爱意相比,李白的爱就显得没那么深沉,把所有存疑的诗都算进去,也就4首……而且感情大多比较旷达似是兄弟情。仿佛对杜甫的感情都在酒里,兄弟情小笼包最懂……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你要走了?先下个马喝口酒吧!)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是否写给杜甫尚存疑):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鲁地的酒不行啊,并不能让我醉倒…)

当然杜甫同学也并非单相思。李白在《沙丘城下寄杜甫》中写道: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我思念你的情思如滔滔汶水,汶水浩浩荡荡向南流去寄托着我的深情。深沉到凄凉的地步,深情到直白的程度。杜甫读到这八句的时候是什么心情?这段友情的修成正果,大概可以媲美爱情当中的“我终于得到你的心”。别再说李白负心……不过一共回复3首诗,还有2首在写酒,似乎李白最爱的是酒,朱一龙你爱火锅真是得其精髓……不过也可能李白一直像个浪子一样,在四处游山玩水,信寄不到他手上,所以也谈不上回信。又可能寄的信未曾发出,只在杜甫的日日吟唱里成了绝响,总之粉丝单恋的心理小笼包是很懂的。

朱一龙婉约翟天临豪放,李白杜甫多少诗词情,古今皆付笑谈(中)

其实仰望的心情,李白一样也有过,而且还很懂……他曾经那么赤裸裸地告白孟浩然。28岁的李白,跟40岁的孟浩然相识相交的时候,相差12岁。

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杜甫纵有诗千首,不及汪伦送我情。曾经,汪伦是我的朱砂痣,但孟浩然才是我的白月光。)

李白对孟浩然的一腔热血兄弟情:

赠孟浩然》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淮南对雪赠孟浩然》

《游溧阳北湖亭瓦屋山怀古赠孟浩然》

《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字里行间写满了我爱孟浩然……小编心疼杜甫和汪伦一秒。杜甫其实不用太过伤情,毕竟李白还回了他几首诗;而作为李白的偶像,孟浩然居然一首诗都没有回给李白!

朱一龙婉约翟天临豪放,李白杜甫多少诗词情,古今皆付笑谈(中)

孟浩然:“对不起,我爱的是王维。”

孟浩然《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

孟浩然到小弟王维家里作客时,为了躲避玄宗还曾钻到王维的床底下。当然王维在孟浩然死后,也写了一首情真意切的诗:

《哭孟浩然》:

故人不可见,江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但王维更多的情谊,则给了裴迪:

王维:

《菩提寺禁裴迪》

《山中与裴迪秀才书》

《酌酒与裴迪》

《赠裴十迪》

《口号又示裴迪》

《赠裴迪》

裴迪就静静看着,不说话。你欠别人的,这个世界有一个人,会替你还回来。感谢时光,让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们,在同一个时代里借由诗词相爱相杀。唐诗的世界里,没有遗憾。那些能被我们记住的人名和作品,一个又一个在星河长空中闪耀。凑近去看,其实都充满幻灭的色彩。那些只赢不输的人,怎么写得出眼泪和哀愁的滋味呢?

朱一龙婉约翟天临豪放,李白杜甫多少诗词情,古今皆付笑谈(中)

当李白遇到比自己小11岁的杜甫,他仿佛跟那个年少的自己重逢,他该说什么呢?能说什么呢?寥落失意中年人,跟后辈青年一起看山看水,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表面上惺惺相惜,事实是还没有坦诚相对。年长的那一头,只能回应这么多。直到写出“思君浩荡”,这已经是李白所能回馈的最高规格。我猜,李白甚至都能看到杜甫将来的命运。诗文再璀璨,君王也不过玩赏玩赏,朝廷更不会重用这样的人。

李白死去,是在公元762年。杜甫惦记着李白,他终于从狂热崇拜,走向了更深的理解。“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这一年,简直是冥冥中预感到了结局一般,杜甫给李白写了一首总结陈辞似的诗——《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颠沛流离的命运洪流,让他们百转千回汇聚于一处,又让他们各自奔流如海不复还,他们先后抵达诗的最高境界。诗的末尾,杜甫永远在等回复。

朱一龙婉约翟天临豪放,李白杜甫多少诗词情,古今皆付笑谈(中)

李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后,杜甫再也没有给李白写诗了。也许失去知音挚友和真爱的最后一刻,他体会到,一个人写诗的才华再高,感情再深,也会抵达文字表达的极限,总有一些事,无可言说无可写。他当然也深深地明白,李白当年写过了“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为什么会戛然而止,再也不跟他唱和了。杜甫对李白的思念,李白照单全收再无回音,是因为至哀总无声,至情难为继。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这就答案。都说杜甫赠诗多,李白回得少。可是,人与人处理情感的方式本就不同。李杜之交,李白思念一个人的至情渲泻而出,就用尽了。杜甫悼念一个人的至哀抵达巅峰,才变得默然。不管是什么表达方式,到了极致,殊途同归。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的深情很显著,容易理解。但李白的厚谊,世人太容易误解低估。好在,有杜甫懂他,李白大概也会觉得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小笼包多情多言多语,仰慕着朱一龙的深邃深沉深情。知否知否,你我谁是谁的红肥,谁又是谁的绿瘦。只要懂得就可守护,只要守护就能长久,红肥绿瘦终归去,人间真朋友唯有知否二字诠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