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走就走之不說再見》:我們的同齡人在路上等著我們

《說走就走之不說再見》:我們的同齡人在路上等著我們

前段時間朋友圈流行各種“中年焦慮”的文章,當時看了還不以為然,覺得只不過是公眾號為了流量刻意製造恐慌。但隨著最近第一批00後開始進入大學,看著他們開始創造新的未來,我不由得和朋友開玩笑,感覺自己產生了一種“青年焦慮”。

《說走就走之不說再見》:我們的同齡人在路上等著我們

直到我在《說走就走之不說再見》這個片子裡再次看到熟悉的蜿蜒著的雪山時,卻沒有了之前的那種焦慮。因為從牛駿峰扮演的登山社社長陳蕭身上,我看到了我們大部分人的影子,遇事主動認慫,不敢去拼,總是喜歡順其自然,懶得去做出改變,但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和大部分人很相似的人,做出了我們大部分人沒有做到的事情——自駕穿過戈壁雪山,迎著未知的挑戰與風險,一路前往西藏。這一旅途其實類似於大學生中已經很常見的畢業旅行,但不坐飛機高鐵,不做詳細攻略,僅憑突如其來的衝勁就開車前往西藏,這在大學生裡面還是少之又少。和陳蕭結伴而行的三個同伴在我們的學生生涯中也隨處可見,看似對什麼都懂能說會道的學霸,總是刷新你的眼界的富二代,還有一個存在感薄弱但是又隨時隨地會出現的小跟班,就是這樣一群我們身邊司空見慣的人,完成了這麼一次艱難的畢業旅行。

《說走就走之不說再見》:我們的同齡人在路上等著我們

儘管是如此艱難的畢業旅行,但卻是以一種鬧劇式的模式開場,陳蕭一時衝動就拽著幾個雲裡霧裡的哥們上路,因為準備工作的不充分鬧了很多笑話,例如導航到了內蒙古,本以為能體驗民族風情,不料卻來到了荒郊野地。故事一開始的搞笑詼諧氛圍會讓你以為自己將帶著輕鬆的心情去看完整個故事,但隨著陳蕭等人的旅途往後延展,各種險情不斷出現,在荒原面臨狼群的襲擊,攀爬珠峰過程中遭到暴風雪襲擊,從高空跳傘滑翔險象環生,一切都在刺激著你的腎上腺激素,顛覆著你之前對於這個故事的認識。不管是在前面的搞笑橋段中,還是後面的冒險經歷裡,牛駿峰扮演的陳蕭都是其中的主心骨,既讓你對愛逃避、說話不負責的他感到忍俊不禁,又讓你對捨命搭救同伴的他感到由衷敬佩。牛駿峰就是有這樣一種魔力,他的表演似乎總都能牽動著你的情緒發展,從他亮相的第一個鏡頭開始,你的焦點就很難從他身上移開。

《說走就走之不說再見》:我們的同齡人在路上等著我們

牛駿峰扮演的陳蕭身上很容易讓人覺得親切,因為他這次旅行的動機並不是因為什麼英雄夢想,而是為了追回自己的女朋友。就和我們大部分人一樣,其實生活中哪有那麼多英雄夢想可以實現呢?我們更多時候是基於情感產生一個個小念頭,然而就是這種小念頭,我們大部分人都只是腦子裡想想就了事,很少會為了這個小念頭去付出什麼,但是陳蕭就為此真實付出了,他做到了我們經常想,但是不會去做的事情。陳蕭發生了變化,作為童星出道的牛駿峰也真實地發生了蛻變,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他的腹肌上,更加體現在他對“陳蕭”這個角色的雕琢中,牛駿峰非常準確地把握住了這一角色不同時期的狀態變化。當然,可能是因為牛駿峰還很年輕,所以對大學生的形象更容易把握,但我更相信是牛駿峰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才能這麼自如地呈現出如此豐滿的,富有層次感的角色,這不是年齡帶來的優勢,而是他從參演過的大量作品中積累出來的硬實力。

《說走就走之不說再見》:我們的同齡人在路上等著我們

公路類型片的最大看點就是人物在各種獨特景緻中旅行時的成長,電影中的獨特景緻不用說,像畫幅一樣展開的戈壁雪原,沙暴風雪,這絕對不是在攝影棚摳幾個綠幕就能比的,可以看出來攝製組是親身前往這些戈壁雪山取材。當陳蕭他們身處這些真實的景色裡時,你一瞬間就理解了他們走上這一旅途的真正意義,甚至自己也蠢蠢欲動,想拉上旁邊一塊看電影的朋友在散場後就直接出發。至於人物的成長,在我看來其實有兩方面,一方面是電影裡陳蕭的成長,他再也不會在自己想做的事情面前退縮。另一方面,作為陳蕭的扮演者,牛駿峰也在這部電影裡得到了成長,生動地詮釋了一個當代大學生形象。而比起陳蕭在電影中的成長,牛駿峰的成長似乎更為驚人。當陳蕭歷經千山萬水來到西藏時,我有些驚訝地跟朋友說,他真的瘦了。或許我的描述比較輕描淡寫,但牛駿峰為了達到這種真實的效果,幕後為了甩掉體重付出了多少努力,恐怕是每天泡枸杞養生的我們沒法想象的。牛駿峰是四九城長大的孩子,有著北京人特有豪爽和義氣的他在對角色的塑造上也從不含糊,他似乎總帶有北京爺們兒的野心,不斷地選擇一些有挑戰性的角色,且總能呈現出不錯的效果,作為青年演員,牛駿峰的未來可期。

《說走就走之不說再見》:我們的同齡人在路上等著我們

跟著牛駿峰經歷這次旅行,我不再焦慮,還多了期待,已經離開學校太久的我們,能完成自己心願的機會已經越來越少,而我們和蛻變之後的陳蕭之間的差距,實際上並沒有北京到西藏那麼遠,往往只要做出一次選擇,我們就可以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