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公害精細栽培保藥材高品質

無公害精細栽培保藥材高品質

近年來,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產品屢屢在各級藥品監管部門的抽查工作中被通報不合格,且不合格率在各類藥品中佔比較高。除去部分不法企業摻偽製假,不法經營之外,中藥材種植不規範、不標轉化也容易導致農藥殘留、更多引入深思的是中藥產品竟被頻頻貼上農藥殘留、重金屬及有害元素、二氧化硫、黃麴黴素超標的標籤。究其原因,粗放散亂,尚不規範化、不標準化的中藥材人工栽培的生產模式難辭其咎。無公害中藥材標準化栽培生產模式亟待推廣和運用。

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和盛實百草藥業有限公司等中藥企業聯合開展的“無公害中藥材精細栽培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榮獲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規範技術:育良種,防病害

項目團隊通過近二十年的研究工作,建立無公害中藥材精細栽培技術和應用體系,在Molecular plant等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152篇,其中SCI論文102篇。取得授權發明專利10項,獲得中藥材新品種或良種證書15個。發表《中藥材無公害生產通用規程》,制定人參、川貝母等150種常用中藥材無公害生產操作規程,並由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行了《中藥材無公害栽培生產技術規範》。

該項目建立了基於“目標群體構建+遺傳信息解析+標記篩選”的分子輔助育種技術體系。通過解析中藥基原物種全基因組遺傳背景,構建了中藥材抗性品種選育平臺,完成了43箇中藥材優良品種選育。其中,人參全基因組已助力無公害精細栽參形成“中國模式”,促進了人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此外,項目建立的“抗病品種+土壤複合改良+綠肥回田+菌劑調控”無公害中藥材病害綜合防治技術體系,可使根腐病、根結線蟲等發生率下降23%以上,甲基託布津、戊菌唑等化學農藥綜合減少用量20%~80%,目前,已有84種中藥材,共215個無公害種植基地通過GAP、GACP或有機認證。


體系應用:成果轉化顯著

該技術體系在盛實百草藥業有限公司、深圳津村藥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內不斷推廣,近十年已累計在415萬畝無公害中藥材基地上運用了此項技術,實現經濟效益累計超過110億元。其中,推廣企業盛實百草在2016-2018年度連續3年中藥材飲片出口全國第一,無公害人參藥材及飲片出口全國第一,產生了重大行業影響及國際認同。

在精準扶貧方面,該技術應用亦取得較大成效。在貴州省道真、威寧等32個貧困縣開展了基於GIS技術的無公害中藥材種植規劃。“定製藥園”貴州模式,運用無公害中藥材栽培生產技術與“三農”經濟轉型有機結合,推動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實現無公害藥材生產,形成產業扶貧工程的典型示範,為貧困地區儘快實現脫貧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這一項目的支撐下,今年6月,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盛實百草藥業有限公司等10餘家單位聯合起草的中國中藥協會《無公害人參藥材及飲片農藥與重金屬及有害元素的最大殘留限量》團體標準發佈實施,倡導高品質的無公害人參藥材與飲片,具有行業可操作性與複製性,在補充國內相關標準空白的基礎上,對全行業發展無公害人參的種植、加工、檢測等起到了正面導向作用。

(文章轉載自:2018年12月27日《中國中醫藥報》產業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