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圍樓不必去福建或者梅州,粵北這個小縣也深藏千座百年城堡


看圍樓不必去福建或者梅州,粵北這個小縣也深藏千座百年城堡

福建圍樓

說起圍樓,大家估計首先會聯想起 福建漳州市南靖縣,

南靖縣圍樓的出名源於上個世紀80年代冷戰時代,福建這塊彈丸之地曾引起了大洋彼岸美國人的高度緊張,因為他們的衛星在這裡發現了1500多座巨大的蘑菇狀建築。

最後他們發現,它不過是中國客家人的古老城堡———土樓。

看圍樓不必去福建或者梅州,粵北這個小縣也深藏千座百年城堡

梅州圍樓

在廣東,圍樓最多的大家肯定會說是與福建省龍巖和漳州接壤的梅州市。

但大家估計會忽略了一個地方,韶關市始興縣,

看圍樓不必去福建或者梅州,粵北這個小縣也深藏千座百年城堡

始興滿堂客家大圍

行走在始興,不管是國道、高速公路,還是鄉間小路,舉目四望,時常能見到高聳的圍樓,這些圍樓或方形或橢圓,有泥坯磚或夯土築成,也有青磚和鵝卵石一砌到頂,圍樓頂部多呈尖鋒狀或鍋耳狀。

經過始興博物館工作人員三年多的調查,始興圍樓有驚人的數量,應該有上千座,

看圍樓不必去福建或者梅州,粵北這個小縣也深藏千座百年城堡

始興滿堂客家大圍

至今仍有249座圍樓,其中青磚圍樓26座,泥磚圍樓13座,石圍樓210座。這些圍樓尚存較好的有110座,一般的有42座,較差的有97座。

始興是廣東聞名的“千年古郡”,是盛唐名相張九齡、明朝戶部尚書譚大初、抗日名將張發奎和數學家朱熹平的故鄉,古稱“粵北糧倉”,今譽“南嶺明珠”。自古以來就有“有村必有圍,無圍不成村”的美譽。

看圍樓不必去福建或者梅州,粵北這個小縣也深藏千座百年城堡

始興滿堂客家大圍

滿堂客家大圍是始興最著名的圍樓,坐落於始興縣隘子鎮內,建於清道光五年。該建築群分左、中、右三部分,全部由水磨青磚、青石拱門構造,外三層,佔地20畝,內有3個祠堂、14個天井、777間住房,最高四層,設14個炮孔。

據說從道光五年起直至咸豐九年,用了35年時間才全部完工。

有"嶺南第一大圍"之稱,是粵北客家建築物的代表。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為大圍題"滿堂客家大圍"六字。

看圍樓不必去福建或者梅州,粵北這個小縣也深藏千座百年城堡

始興滿堂客家大圍

這座罕見的大圍以其完整的建築構造,深具民俗學、建築學、軍事學、地理學、歷史學、人類學等研究價值,一舉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始興由於由於圍樓太多,年份太久,長時間沒人居住和管理,大部分已破損不堪,

看圍樓不必去福建或者梅州,粵北這個小縣也深藏千座百年城堡

因此,前幾年,始興縣首創了圍樓“認養”計劃,去年底,還向全球發出圍樓“認養”徵集令,重點推薦10座建於明清時期的圍樓。這些或立於鄉野之中、或藏於山水之間的圍樓正式推出,不論企業或個人,只要符合認養條件,均可參與其中。

如今,包括廖屋圍樓、樂勝桃源圍樓、三棟屋圍樓在內的10座圍樓已陸續被認養。

看圍樓不必去福建或者梅州,粵北這個小縣也深藏千座百年城堡

人稱阿龍哥的尹福龍是第一位“認養”者。他原本在深圳某銀行工作,後來知道家鄉始興在推圍樓“認養”,

幾經尋覓,阿龍哥在羅壩鎮田心村發現了這幢已接近廢棄邊緣的古堡——廖屋圍樓。

看圍樓不必去福建或者梅州,粵北這個小縣也深藏千座百年城堡

廖屋圍樓佔地600多平方米,主體圍樓共四層,石頭磚木結構,是始興唯一帶有甕城巡視走馬廊的石頭圍樓。

看圍樓不必去福建或者梅州,粵北這個小縣也深藏千座百年城堡

阿龍哥穿鄉越嶺、走街串巷四處尋覓各種各樣的老建築構件。耗時3年左右,終於讓廖屋圍樓重新煥發了生機。

走入廖屋圍樓,從民間收集的大量古時的民俗用品和老舊傢俱被擺放得井井有條,一切都恍然停留在百多年前。

看圍樓不必去福建或者梅州,粵北這個小縣也深藏千座百年城堡

深秋,最適合來一場粵北之旅,在“千年古郡”始興的中國古堡——圍樓內,和家人做穿越百年的深度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