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喜降,任性遠駕,陶醉在七十二涇的紅樹林中

油價喜降,任性遠駕,陶醉在七十二涇的紅樹林中

七十二涇不僅名字小眾,在國內的旅遊景點中也屬於特別小眾的存在,如果不是這裡有大片的紅樹林,

可以說,和廣西聞名世界的知名景點比,它還算不上旅遊景點。

油價喜降,任性遠駕,陶醉在七十二涇的紅樹林中

翻看《欽州志》,史料記載:“欽江、漁洪二水會於貓尾、由龍門以入海,巨溟南浸,無極接天,中州之地,至此而盡。”

欽江源於羅陽山,全長二百多公里,是我國流入北部灣的第二大河流,

它從萬山叢中帶著一股淡淡的嵐煙奔向大海,兩岸綠蔭環繞花間簇錦,入海處形成一個凝翠鋪綠嵐煙縈繞的美麗海灣。

油價喜降,任性遠駕,陶醉在七十二涇的紅樹林中

龍門以北是碧波萬頃的內海,稱茅尾海;龍門以南為外海,是著名的欽州灣。

七十二涇位於廣西欽州港茅尾海內。之所以稱其為七十二涇,

這些水道,被稱為“涇”,“七十二涇”,是形容其多,而“涇”在方言中表示溝渠的意思,

油價喜降,任性遠駕,陶醉在七十二涇的紅樹林中

當地人介紹,實際上何止七十二條。乘坐飛機從天空往下看,涇如玉帶,島像明珠,故得“龍涇環珠”之美名。

事實上,100多平方公里的欽州灣內星羅棋佈上百個大大小小、形狀各不相同的小島。

乘船在涇內遊覽,感覺非常奇妙:道是疑無路,忽又豁然通,每入一涇,展現在眼前的便是一幅幅令人陶醉的不同畫面,儼然就是人間仙境。

油價喜降,任性遠駕,陶醉在七十二涇的紅樹林中

難怪廣西人賦予欽州灣“南國蓬萊”的美稱。

“帆駛山疑走,天低浪欲吞;微風吹淡月,遙郭上晴暾”,這是古人對龍門七十二涇生動的描寫。

油價喜降,任性遠駕,陶醉在七十二涇的紅樹林中

很多廣西人都未必清楚,龍門港是我國西南海疆上最古老的港口,它位於廣西欽江與漁洪江的入海口處,遠在唐代就是一座遠僻、雄險、神秘的古海港。

油價喜降,任性遠駕,陶醉在七十二涇的紅樹林中

在古代流傳有“七十二涇鎖龍門”的說法,意思是龍門是易守難攻的天險:

這裡有錯雜排列的山嶺,狹窄的水道,使水流湍急迴旋,形成了世界海港中極為罕見的地形水道;

油價喜降,任性遠駕,陶醉在七十二涇的紅樹林中

水道暗礁島嶼密佈,不熟悉地形的船隻冒險進入,有觸礁船毀的危險,

清人郭壯圻也因此寫了一首讚美龍門港的詩:“烏雷虎踞大洋東,指點紅沙縹緲中。龍尾遙蟠關鑰壯,牙山近插地輿雄。嶺排雲陣雙門峙,潮湧天閽一線通。小醜跳樑成底事,只須羽扇一揮空。”

油價喜降,任性遠駕,陶醉在七十二涇的紅樹林中

在七十二涇裡,最有名的是被譽為“海底活化石”的紅樹林,紅樹林根系發達,生長密集,樹冠茂盛,千姿百態,也叫欖錢樹或海欖樹,

七十二涇的紅樹林是全國保護最好最大的連片紅樹林之一。

油價喜降,任性遠駕,陶醉在七十二涇的紅樹林中

有紅樹林的存在,確保了七十二涇生物多樣性,充滿活力的溼地生態系統,有了它,大量的海洋生物在這裡繁衍生息,保持了生態的平衡。

油價喜降,任性遠駕,陶醉在七十二涇的紅樹林中

七十二涇無人島附近海域,本地不少漁民以養殖大蠔和各種海魚為生,漁民們用木棍和纖維繩串起的大蠔,像算盤珠一樣穿成一串串。成片的漁排星羅棋佈,蔚為壯觀,使得七十二涇成為國內攝影發燒友的聖地。

油價喜降,任性遠駕,陶醉在七十二涇的紅樹林中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清朝愛國將領劉永福、馮子材都是欽州人,當地百姓對這兩位英雄十分景仰,兩位英雄在欽州的故居“三宣堂”和“宮保第”至今保存完好,值得你去瞻仰。

今天油價喜降,開上愛車,可以任性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