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当代大学生

作家清欢说过:“在中国,有2000万的大学生在假装听课。”我想试问一下,有多少大学老师在假装上课呢?你大学老师上个课,只会放PPT,照着课本一字不漏的念,有的老师甚至不讲课本上的内容,学生一脸懵逼?我需要你给我朗诵嘛?这些字谁不认识?我们是不理解这些字组成的句子的意思好嘛?你说这样的讲课跟没讲有什么区别?换做是你,你有兴趣听吗?

如果你说,大学生了,要学会自己学习,掌握自学的能力,因为以后知识更新会很快,学习的能力比只是本身更重要。那我想反问你,大学之前的任何一个年级有教过学生如何自学吗?有陪养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吗?我告诉你,不但没有培养,反而是扼杀了学生的这种能力。应试教育,填鸭式教育,就是一步步牵着你走,我们高中老师常说,你们只要上课跟着我走,听我讲,就能听懂,不要自己搞自己的,自以为是。所以啊,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成长的学生,你让他一上大学就自学?难道上大学等于跃龙门?还是上了大学就易经洗髓了?念头通透了?其次再说,凭什么要学生自学?你老师拿着工资干嘛的?请你来念课本的啊?是不是还要给你发一个朗读大赛一等奖啊?学生都自学了,那还上什么课,上什么大学啊,现在网上都有网课了,自己买本书,看着网课,在家就把大学念完了,多好啊。上课时间学不到东西,为了考试而不得不自学,这多么讽刺啊,这老师得教的多好啊是吧。

现在人们只会说大学生一届不如一届了,上课全是玩手机睡觉以及旷课的,却从不会去想,学生为什么会不好好听课,难道他们是想挂科吗?他们不想毕业拿学位证吗?就好比你做了饭让人吃,饭店厨师做的,那是吃了还想吃,不会做饭的做的,是难以下咽,但如果你给人吃的是屎呢?老师,只想着怎么点名能让学生不敢逃课,怎么点名能让人不敢替别人答到,却不会想,到了教室学生也不见得会好好听课,也不会想,学生上课不听的原因究竟是不是因为手机。那高中学生上课不能玩手机,也有上课不听的呀,老师有反思过自己吗?

“教不严,师之惰”,一说起现在的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甚至逃课就是长吁短叹,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仿佛自己的付出遭到极大辜负似的,我很想问,你真的付出了吗?你有反思过自己吗?为何原因就一定是出在学生身上呢?其实我一直有个疑问,你说老师在上面讲,底下都没几个人听,甚至都没来几个人,你一个人在上面讲得噼里啪啦的,你真的不尴尬吗?你这样上课有啥意思啊?你有想过为什么你的课是这样冷冷清清,而有的老师的课堂确实屋里屋外都挤满了人呢?难道是那个老师上课的教室WiFi信号比较好?

曾遇到一个教计算机的老师,上课但凡你有疑问问他,他永远只有一句话,“这个老师也记不清了,你去百度查一下吧”,要是这样也能当老师,那我们谁不能当?会讲课的老师与不会讲课的老师差别真的太大了,我至今上过的好老师的课只有两个,一个还是网课。给我的感受就是,好的老师不点名,因为自信。差的老师,想方设法的点名,因为这时他的存在感最高。好的老师的课时光飞逝,差的老师的课度日如年。讲课讲得好的老师能抓住重点给你讲,从最浅显的地方入手给你讲,给你举实例,让你理解透彻,辅以习题,巩固加深,只需你课后看一下,背背具体含义,做几道题即可,绝对不会让你期末之前手忙脚乱,而且分数绝对不低。而讲的不好的老师,就会念课本,甚至不念课本,就吹牛逼,然后学生就不会听,就恶性循环,学期末啥也不会,要么临阵磨枪勉强及格,要么挂科重修明年再来,而这样造成的,便是学生越来越不想上课,不会的的越来越多,虽然去了也学不会,挂科重修恶性循环,然后就是意志消沉,窝在宿舍,或者住在网吧。大学这种学习方式与环境,一个好老师真的很重要,因为许多学生是被调剂的,本身就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如果老师再瞎讲一通,那就彻底放弃了。甚至很多学校的某些专业是新开的,没有任何基础,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随便找个其他专业的老师就去讲课的现象不在少数,你说这也怪学生?至于转专业,你让我把我不喜欢的专业学到年级前几,再去学其他的专业,你有病吧?在我进入大学之前,我对大学的美好憧憬是,大学里的老师不说都讲课引人入胜吧,至少你讲课能让人听懂,有兴趣听你的课吧,那种讲课时教室里外全都是人的老师也不强求,看缘分吧。但实际上呢,老师讲课还不如自己看课本,因为他用方言念课本,你听不懂啊,这样下来,谁还有什么学习热情啊。

这些现象不是个例,985,211大学可能会好一点,但对普通一本及以下的大学来说是很普遍的,所以我现在有些后悔高考前没有好好努力上个985。当然学生里,肯定有极端的,沉迷游戏的,但大多数学生都是有一颗愿意学习的心,只是自控力稍差或者说不会自学的,只要你老师讲的能听懂,他们又怎么会不好好听呢?不要说要求大学老师讲课生动形象易于理解还有趣很苛刻,毕竟学生都是高考考进来的,你老师没有这个技术凭啥吃这个饭?我曾经查过大学老师是不需要教师资格证的,只要文凭够了就能授课,我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难道说武功高手就能教出好徒弟?先不说教学生不是做研究,有学问就行,就这些老师的学问是否扎实还有待考证呢。老师忙着干啥,评职称,写论文,至于学生?自生自灭吧。

我说这些不是为大学生这个群体开脱什么,也不是为自己找借口。毕竟这样的环境下一样有许多优秀的大学生,但他们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是那么的少,还有许多不合格的大学生,他们有许多是因为这些老师耽误了的,都说看问题要全面,但却没有人为大学生讲话,不知是没上过大学还是都是读的985,遇到的全是好老师。倘若一开始就都是合格的老师去教学生,我敢肯定这2000万假装听课的学生会减少百分之九十九甚至更多。因为每个大学生都是想着能轻松上课,开心毕业的,当你老师提高了上课成本,那学生要么选择不上课,要么就不听,加上没人约束,那就先及时行乐再说了。自身原因肯定有,但这件事上,老师得负大部分的责任。


评论有说我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的,我想说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很强。说我带节奏,我只能表示我只是在说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罢了。说全怪老师的,你应该跟前面那位哥们好好学学怎么做阅读理解。


这里说一下,关于大学老师不需要教师资格证的事,我确实没有调查求证过,只是在知乎上搜了下,确实很不严谨,但老师的作为确实不像是有证的样子


然后,翻了下评论,我又想吐槽了(题外话):上大学究竟有何意义?工科类专业及其他专业不了解所以不评价,只说下我自己的专业,工商管理专业。这个专业呢,用我的话形容就是“啥都学,但啥都没学精,最后啥也没学到,毕了业啥也干不了”,因为我们第一学期居然还有语文课,我属实没想通(这并不重要,吐槽而已,请大家别在意),我觉得我们这个专业是没有针对性的,因为学到最后你可能啥也不会,不像你学外语,学会计,学医的,能有一门技能。而且我们这专业,工商管理,听名字多牛逼啊。但你想下,你毕了业去找工作,上来就说老板我学工商管理的,让我当总经理吧,你可能会被当成傻子,所以我现在也不知道毕了业能干嘛。再说另一方面,我们大部分的课一学期一结,学完以后再不会去看,再加上你第二个学期会学新课,所以一般你到了第二个学期你就会把上学期学的课给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毕业了你应该还能记得你最后一学期学的课。然后如果期末考试没及格,那就是补考,再不过就得重修,重修呢,形式为重,毕竟交了钱。你如果此时让之前过了的甚至成绩很高的同学去做重修考试的题(不复习的话),他不敢给你保证能过,因为分数高不代表理解了,毕竟中国学生最在行的便是考试了。凤毛麟角的学霸们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就别讨论了行吧。所以重修又是为了啥?这种情况跟老师教的好不好关系不大,顶多是遗忘程度的多少罢了。但如果加上老师教的不好,那么我们这个专业的这种现象就会产生在上面我所说的那些针对性强的专业上了,最后便是整个中国的大学。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读书无用,说大学生没用,其实这样看来还挺对的,在我看来这样读大学确实没啥用。


因为我还未出身社会,书也读的少,所以说话以及考虑问题肯定有不成熟的地方,所以大家轻喷(感觉这个吐槽会被喷 )


看到评论很多问清欢的,我有点儿方。这是重点吗?我没说过这是知名作家,我确实没有求证过,但这个数据重要吗?我只是用来引出我的观点罢了,我确实不够严谨,因为我没觉得这个回答多重要,随便发下牢骚而已,我也懒得去求证。“天台四万八千丈”你要不要质问李白是否丈量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