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愈演愈烈,猪肉供应链由“调猪”向“调肉”转变

非洲猪瘟愈演愈烈,猪肉供应链由“调猪”向“调肉”转变

非洲猪瘟在全国多个省份爆发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而且猪肉消费在我国居民肉类消费中也占据着重要的比例。据FAO数据显示,猪肉是陆生动物中最多食用的肉类,占全球肉类摄入量的 37% 以上。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可影响所有年龄的猪,引起出血热。最常见的是急性发病形式,相关致死率高达100%。

从8月3日沈阳市沈北街道确诊我国首例疫情以来,非洲猪瘟在全国多个省份愈演愈烈。截至11月22日,有20个省份47个市(区、盟)发生73起家猪疫情、1起野猪疫情,累计扑杀生猪60万头。全国非洲猪瘟疫情呈现多点散发、趋于平稳、防控有效、总体可控的态势。但当前我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非洲猪瘟愈演愈烈,猪肉供应链由“调猪”向“调肉”转变

危机与机遇并存

非洲猪瘟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生产。不仅威胁到食品安全,对供应链中养殖者和其他环节的参与者产生重大威胁,而且因非洲猪瘟引发的贸易限制对国际贸易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对于已查明疫源的68起家猪疫情,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生猪及其产品跨区域调运,占全部疫情约19%。二是餐厨剩余物喂猪,占全部疫情约34%。三是人员与车辆带毒传播,这是当前疫情扩散的最主要方式,占全部疫情约46%。而当前情况下,随着生猪跨省调运受限,在产区,生猪被迫压栏,本地缺乏消化能力,本地屠宰又没有足够屠宰能力;在销区,猪肉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当地的部分屠宰产能也无法得到合理利用。

非洲猪瘟愈演愈烈,猪肉供应链由“调猪”向“调肉”转变

但与此同时,经过此次非洲猪瘟事件,生猪流通领域或将迎来一轮规范化浪潮。为防止非洲猪瘟在现有疫点的基础上继续传播,农业农村部在生猪调运管控环节不断加码,接连出台3个重磅文件。受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中小散户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屠宰端话语权或将增强,肉类冷链物流将迎来大机遇。在非洲猪瘟爆发之前,生猪经纪人依据各省市生猪价格差,将肉猪调往全国各地从而牟利,全国猪价也借此实现平衡。

非洲猪瘟愈演愈烈,猪肉供应链由“调猪”向“调肉”转变

猪肉供应链加速由"调猪"向"调肉"转变

猪肉供应链是指以有效提供猪肉为目的,以猪肉加工贸易企业为核心,由仔猪、饲料、兽药等生产资料供应,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猪肉物流配送、流通销售等组成的网链。传统的供应链形式为:养殖户把生猪卖给商贩或屠宰加工企业进行加工,然后把猪肉及其制品送到自由市场,卖给消费者。而当前逐渐形成的"公司+基地+农户"成为生猪养殖业的转变方向,即大型猪肉屠宰加工企业以全国各个分公司为龙头,建立无公害生猪养殖基地,向基地养殖户统一提供优质苗猪,统一配发安全生产资料等,并向签约养殖户提供生猪收购保护价。

屠宰端话语权或将增强,肉类冷链物流将迎来大机遇。经过本次非洲猪瘟事件,长距离的生猪调运或被限制,流通领域主导权将更多的向屠宰场倾斜,肉类的冷链物流发展将迎来一次难得的历史大机遇,行业借此契机迅速走向规范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冷鲜上市"模式将进一步扩大应用。产业链一体化的投资力度将持续加大,形成品牌效应,推动猪肉产业从价格竞争转向差异化竞争。协调、利益一体化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将逐步确立,促使整个供应链环节高效运转,从全链条防控非洲猪瘟。

作者\CiciGuelph 编辑\尹嚞 图片\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