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不可及”本意並不是貶義詞,竟是夸人的

“愚不可及”這個成語,我們現代人通常的理解是“愚蠢到無人能及的地步”。

其實,它最早出自《論語·公冶長》,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愚不可及”本意並不是貶義詞,竟是夸人的

甯武子是當時衛國的一個大夫,其父子為保全衛國立下大功,到衛文公時政治清明,甯武子為國招賢納士;衛成公昏庸無道,甯武子周旋於列國之間,保住衛成公一命。孔子說這句話就是誇讚他:”世道清明時,他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世道渾濁時,他就裝糊塗以待時機。那些聰明的事很多人都能辦到,但是該裝糊塗時,他就表現的很笨,一般人很難達到他的境界。“

“愚不可及”本意並不是貶義詞,竟是夸人的

正因為如此,甯武子數次經歷變故,都能安然無恙,這才是明哲保身的大智慧,也是”愚不可及“的真正含義,可惜太多的人沒能領悟其要義。三國名士禰衡,既有才又有名,可惜就是鋒芒畢露,只知顯其才華,卻不懂得收斂,無論是曹操還是劉表都不待見他,最後26歲就被殺,實在是可惜。所謂“難得糊塗”,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常人羨慕智者的聰明才辯,嚮往成為一個聰明人,但陽明先生卻告訴我們“不以聰慧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常人羨慕富人的金玉滿堂,渴望成為一個名利雙收之人,而老子卻告訴我們“上善若水,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聖賢的境界正是如此,為而不恃,利而不害,為而不爭,以“利益天下”為自己的終生追求,故合於大道。

“愚不可及”本意並不是貶義詞,竟是夸人的

陽明先生的一生即是聖賢境界的展現。在他有限的一生中,不管當朝皇帝如何輕忽漠視,不管佞臣賊子如何詆譭誣陷,他一心一意,為百姓、為社稷鞠躬盡瘁;無怨無悔,報效祖國和人民,至死方休。這份“愚”超越五百年,人格的光輝,良知的光芒,至今照耀中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