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侣用心送的礼物丑要不要告诉Ta

对一场辩论赛来说,辩题,永远不是决定一场比赛精彩与否的核心要素。

即便是知识该不该共享迟到的正义算不算正义这样的宏大或深邃辩题,也可能会被菜鸟辩手打得让人不知所云。

反过来说,即便是“情侣吵架谁先道歉”、“伴侣开小差是否原谅”以及“伴侣送的礼物该不该说丑”这样看似情情爱爱的“小”辩题,让高手来操作、表演和交锋,一样也会有其精彩纷呈的地方,一样也会有值得学习的技巧和操作,一样能带给人满满感悟。

至少对辩论爱好者来说,谁来辩、如何辩、辩的内容、或者采用了什么独具匠心的角度解读、让观众有何收获等等,才是一场辩论赛最大的看点。

再次分享下对于陈铭本期陈词和开杠的看法。


伴侣用心送的礼物丑要不要告诉Ta



本期陈铭老师的长陈词在我看来,最值得借鉴学习的是这段陈词(或演讲)的妙手设计。

他陈词中的第一个事例,讲的是老婆当年在一张《光明日报》的基础上,为他精心制作了《晨明日报》这样一份独具匠心的生日礼物。


伴侣用心送的礼物丑要不要告诉Ta


为什么这个事例设计得很精巧?

首先是言辞有形化的成功:

陈铭通过对该礼物准备过程中各细节出色的描述后,这份报纸礼物的样子已经在观众在头脑中栩栩如生,仿若摆在大家面前一样。

例如,陈铭仔细描述了老婆当时如何更改头版大标题,他把具体字眼“4月7日某某某、谁谁谁出生了,几斤几两,哇哇大哭,世界都震惊了”都舍得花篇幅描述出来。

在陈铭的整段描述中,细节丰富无比,画面生动鲜活,一张精心拼凑的报纸礼物通过演讲者的言辞跃入观众脑中。


伴侣用心送的礼物丑要不要告诉Ta


且陈铭把老婆制作礼物的行为称其为“新闻人的浪漫”,字里行间情感饱满。

各位,通过以上惟妙惟肖的渲染,其实陈铭已经成功的为这份礼物标上了情感的属性,贴上了浪漫的标签。

也就是说,听到陈铭的描述后,在听众心目中已经形成一个具体印象,那就是:

这,至少是一份非常可爱的礼物,或者是一份非常用心的礼物,是一位可爱的女性以其浓浓的爱意和独特的创意一步一步的做出来的爱心礼物。

那么,当这份已经被赋予情感的礼物被描述出来摆在观众面前时,在大多的观众的心证中,当然只会觉得此礼物很可爱,而全然不会觉得丑了。



伴侣用心送的礼物丑要不要告诉Ta


而这就是这段陈词中,此例子设计的精巧之处,桥梁已经搭好,剩下的就是轻轻推一把观众带他们过河。

之后,当后面陈铭再与观众讨论是否应该把这份礼物的“丑”说出来之时,观众在内心早已被魔法师之前的描述动容或洗脑(纯褒义)。

此时观众内心早已对该礼物充满情感,大部分人会顺其自然的默认,这份礼物的“丑”当然不该说出来。

这就是说服的艺术。


陈铭此段陈词中的第二个事例:讲述自己与老婆讨论,该不该在节目中举这张报纸的例子。

而这第二个事例的精巧之处,就是复刻自己多年前在《超级演说家》中的成名作《女人永远是最佳辩手》的精髓

之前《女人最佳辩手》那个演讲之所以生动形象,让人会心一笑,主要是充满了生活化的戏剧性张力。

其生动性在于:

在老婆面前,即便雄辩天下如陈铭,对于生活中与老婆交流时的各种小事,无论怎么解释都解释不清,任其自己如何理性、如何诚恳,但就是说不过老婆,老婆的关注点永远出乎意料。

而那段演讲中的“演讲者人设设置”也很明显(纯褒义):

一个很厉害的很会讲道理的直男辩手,在老婆面前百口莫辩,功力全无。


而本集中这第二个事例的设计,其戏剧张力与《女人最佳辩手》演讲如出一辙,且演讲者人设设置也是几乎一模一样。

其设计是:

陈铭通过电话理性的自己与老婆商讨,可不可以在节目中用报纸礼物的例子来讲。

结果老婆的关注点出乎意料,认为陈铭认为此礼物丑,认为陈铭是不是“不爱她”:)

为了加大这一段的戏剧效果,陈铭还特别加入了自己笨嘴笨舌解释的画面,

他说他解释道:“也没有特别丑。。”


伴侣用心送的礼物丑要不要告诉Ta


这种精心设计的梗,效果超好,全场大笑。

而其设计的目的本就是是为了让观众会心一笑,加大戏剧效果。

最终该段落到一句点睛之笔上:我百口莫辩。

看到么,“我百口莫辩”和“女人永远是最佳辩手”是不是同一个意思?

所以,陈铭以其之前演讲的成功设置,复刻到这段陈词中,效果同样上佳,这就是优秀演讲者或辩手的经验和素材积累,这就是他的底蕴。


伴侣用心送的礼物丑要不要告诉Ta


这里说句题外话:

对于陈铭这种情商智商双高的辩手来说,你不会真的认为他和老婆相处会显得如此笨拙而低效吧?

我们可以大概率确定的是:

以陈铭老师的处事能力和沟通能力,与最最亲密的爱人之间的交流,是绝不会有太多不畅和大误会的。

这只是演讲和陈词的效果设计,是一种舞台化的演绎。

当然,这种演绎也不完全是虚构的,只是作者基于之前的他俩之间发生的小事,把其中“笨拙”和“可爱”的部分,尽可能的放大,制造一种大家喜闻乐见的戏剧冲突效果给观众看而已。

若你真认为像陈铭这种“世界上最会说话的年轻人”在老婆面前经常“百口莫辩”,那只是因为,亲,你入戏太深了....


陈铭的第三个事例是借了黄执中的一个事例,讲的是空矿泉水睹物思人的动人感觉,这个例子不再具体分析。

这个例子的功能是当做极佳的共情案例来用。

因为谁都有睹物思人的时候,谁都有对物件的主人展开无限遐思的时候,无论那个物件是一个空矿泉水瓶、一张笑脸照片、一段辩论视频还是微信中的一段动听语音...

至此,陈铭以上三个例子只是为了做一件事情,重构辩题。

以熊浩老师的话来说,这个技术叫做REFRAME。

通过前面几分钟的渲染,陈铭已经把观众带入自己设置的语境,所以,当他做出REFRAME的技术动作时,非常顺滑。

也就是说,原辩题:伴侣用心送的礼物丑要不要告诉TA,被陈铭老师成功重构为:

现在你的伴侣真的很用心的为你准备了一份礼物,你要不要把你根本就不爱或者没有那么爱她的那个事实直接告诉她?

(通过全篇的努力,大多观众的听感当然是:废话,当然不要。。。于是,跑了44票..)


伴侣用心送的礼物丑要不要告诉Ta


而这个无比顺滑的重构过程,就是我们演讲或陈词中最应该要借鉴学习的。

千万不要小看重构辩题的操作难度,第十九期中,肖骁想玩一把魔术,把“隐藏富有和贫穷”的辩题,转换为:“是你的男朋友小气更让你生气,还是装叉更让你生气”,各位看过的一定记得,战术完成度不是特别高。

因为,辩题不是你想换,想换就能换。

在重构辩题之中,有一步至关重要的环节和操作,叫做重构语境,肖骁那期的失误就在于前期语境铺垫不够,太急于求成或求胜,在语境文章没做足的情况下强行转换,导致非常生硬。

陈铭老师这期通过精心准备的三个事例,以及对这三个事例高超的诠释,很好的为重构动作搭建好了一切铺垫,当直接转换到他诠释的新辩题上时,毫无突兀感,算是又一次经典的重构辩题成功案例,值得演讲爱好者和辩手们体会和学习。


而陈铭与席瑞的开杠环节,非常少见的看到陈铭处于劣势,处于被对手压制的局面,让我们看看席瑞到底是如何赢下开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