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專供|寫給成年的你——從來就沒有“徹底的長大”

微信公號ID:hushenzhixl


六一專供|寫給成年的你——從來就沒有“徹底的長大”

明天是61兒童節。

提前祝大家節日快樂

六一專供|寫給成年的你——從來就沒有“徹底的長大”

雖然已經成人,但是我們的心中任然住著一個小孩。

那個小孩有很多沒被滿足的情結,仍然有渴求。

你想對你心中的小孩說點什麼呢?

小葵花說

我想做一個這樣的小孩——

“今天作業沒寫好,八道題錯了三道”——我

“沒關係啊,還有五道是對的嘛,再說,誰會不犯錯呢?”——媽媽

但是,這只是我的幻想。

我的媽媽永遠,從來都沒有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在那些漫長的成長歲月裡,一次也沒有過。

所以,我特別想找一個人,當我把飯燒糊了,菜擱了兩遍鹽,汽車開回家忘了去加油的時候,那個人會對我說,

“沒關係啊,你也做了不少事情啊,再說,誰能不犯錯呢?”

我想做一個這樣的小孩——

“今天我特別想吃冰激凌,香草味的”——我

“好啊,我們一起去買吧!”——媽媽

但是,這只是我的幻想,每一次,我說想吃冰激凌,我的媽媽都那麼焦慮。

冰激凌本來是一個令我快樂的詞,但是卻是一個令我媽媽很不快樂的詞。

“還冰激凌呢?上次你吃了一個冰激凌你就咳嗽了半個月,你還敢吃?

你是哪根筋不對?

你生病你知道媽媽照顧你多累嗎?

你生病你又要請假成績會掉隊你知道嗎?”——媽媽

所以,現在我對冰激凌的感情,也變得複雜了。

我特別想找一個人,冬天的時候,帶我去吃冰激凌,就算我會咳嗽,但是這不會令那個人焦慮,不會讓他生我的氣。

我們都覺得,人沒必要活得那麼精密。

六一專供|寫給成年的你——從來就沒有“徹底的長大”

我想做一個這樣的小孩——

“我們來玩捉迷藏吧”——我

“好啊!你從一數到十”——媽媽

“一,二,三…….十,媽媽我來找你了!”——我

“哇!媽媽你在這裡,我找到你了!”——我

但是,捉迷藏對於很多孩子來說,其實是個危險的遊戲。

因為很多很多大人,都試過,笑著對孩子說,“你閉上眼睛,從一數到十,來找我,”

然後,然後他們就不見了。

孩子從天亮哭到天黑,從第二天哭到第三天。

在別人(姥姥、奶奶)的家裡,等了好多天,媽媽才回來。

那些天,那麼的長,在一個孩子的心裡,當他睜開眼睛發現媽媽真的不在的時候,他內心所理解的“不在”就是媽媽永遠不在,就是“媽媽死了”。

媽媽害怕的是,要走的時候,如果孩子哭鬧會特別麻煩,分離的場面令大人焦慮,難以承受,所以在孩子閉著眼睛時逃離。

而像死亡般沉重的分離,卻壓到了孩子的身上。

所以,我想建立一段關係,這段關係裡面的那個人,在我閉著眼睛放開雙手的時候,不會離開。

如果他對我說,他在,他就一定會在。

和那個人一起,我可以放鬆,玩一個叫做捉迷藏的遊戲。

六一專供|寫給成年的你——從來就沒有“徹底的長大”

我想做一個這樣的小孩——

“媽媽,我想買隔壁哥哥的那種書包”——我

“你真的特別喜歡嗎?”——媽媽

“是啊,特別喜歡,那個花紋超酷的!”——我

“嗯,媽媽也覺得那個書包不錯,但是這個月的錢按計劃都有要用的地方了,媽媽存錢給你買吧。

咱們在你年底生日的時候,就可以當做禮物送給你,好嗎?”——媽媽

但是,很多人小時候,對父母表達我喜歡的東西是什麼,我也想要的時候,勾起的是物質匱乏的年代,父母的焦慮和羞恥感。

買東西是要花錢的,孩子只是“單純的看到了好看的東西想要”。

而父母卻難以承受孩子的想要和自己能力之間的差異。

難以承受隨之而來的“我不夠有錢有本事”的羞恥感,覺得自己很差勁的“失敗感”。

這種難以承受的羞恥心和失敗感,幻化成“憤怒”,對自己的,對命運的,對他人的,最後全部變成了對孩子的指責和攻擊。

所以很多人在童年時說想要某個東西,得到的回應是這樣的:

“你就知道吃!吃吃吃!”

“買買買,你以為家裡有座金山嗎?”

“敗家玩意!”

“你考試考了幾分?還敢要東西?”

父母通過這種方式,無意識地將羞恥感,也傳遞到了孩子的身上。

孩子會覺得,我有願望,是不應該的,是羞恥的,我是配不上我的願望的。

所以,我們都在找著這樣一種關係,這樣一個人,我可以在那個人面前“任性”地表達我的願望。

可能我會買一件不合時宜的貴重的東西,他不會指責我,太過分。

他不會說,你配不上這件東西。

至少,我可以在那個人面前去坦然地表達,“我想要”

六一專供|寫給成年的你——從來就沒有“徹底的長大”

我想做一個這樣的小孩——

“今天同學說我英文發音不標準,說我很蠢”——我

“你的英文發音不錯啊,比你上學期的發音進步了很多。

而且只要你繼續努力練習,你的發音會越來越好,我對你有信心!”——媽媽/爸爸

如果有一個人否定了你,媽媽/爸爸也和他一起否定你,那麼你會覺得全世界都在否定你。

如果全世界都否定你,媽媽/爸爸卻堅定地說,“不,在我看來不是這樣”,那麼你就有勇氣,對抗全世界的否定。

你變成了一個在意全世界的看法,活得很累很累的人。

是因為從小,只有全世界覺得你優秀的時候,父母才敢給予你他們的肯定。

所以,我想遇到一個人,當我對他說,我覺得自己很差勁的時候。

張三說我很差勁,李四也覺得我很差勁的時候,我感到全世界我最差勁的時候。

他會很肯定地對我說,“不是啊,我覺得不是這樣!”

他會說,“無論別人怎麼看你,你還是你,真實而特別,閃爍著光芒。”

我想做一個這樣的小孩,被接納、被看見;

我想做一個這樣的小孩,可以在某個人面前覺得安全,於是大膽地說出我的願望和要求;

我想做一個這樣的小孩,可以任性,可以真實、可以失敗、可以不優秀、可以保持自己的節奏。

沒有完美的父母,沒有完美的童年,也沒有完美的成年人。

因為有創傷,所以有固著。

我們都有一部分固著在了童年創傷的某一刻,始終等待著被滿足。

所以,從來就沒有徹底地“成長”,可以成長到讓那個心中的小孩不再渴求。

每個人心裡都仍然有個孩子。

如果看到那個小孩,你會對他說什麼呢?

周小寬。心理諮詢師、看待世界和自我的方式有點特別,一個溫柔而有力量的陪伴者。已出版新書《你不必更好,也很好》。微信公眾號:周小寬(ID:xiaokuanjoy) 胡慎之(ID:hushenzhix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