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股大跌一年半,“春天”还有多远?

未来什么最赚钱,首富马云和许家印都不约而同的认为人工智能、大健康和环境保护是三个方向。现在看,环境保护是个“李鬼”,好像只适合做公益,不适合做实体。

中国的环保政策是越来越严,人们的绿色消费和绿色需求也是越来越多,但对于环保上市公司而言,绿水青山,却并非金山银山。

从16年开始,也曾一度认为环保股是大有可为的,因为政府监管越来越严,通过倒逼产业环保提升,从而拉动环保市场和环保投资是水到渠成的事,但实际上却并未带来产业的“春天”,民营环保企业更是举步维艰。

从2017年4月到2018年12月,整个环保板块跌幅将近60%,个股基本延续了这个走势,没有例外。随着大气、水、土壤三大防污染治理计划的全面实施,至少在未来5年环保的投入是越来越大的,为何环保股却表现越来越差?

第一个原因我觉得是环保股自身的原因,浏览一下环保概念股我们会有一个简单的发现,大部分环保股都是年轻股,分两个阶段,2013年前后上市和2017年前后上市,股价在10元以下的股票以2013年上市为主,10元以上股价基本上是2017年上市的。

2013年上市的新股,还没来得及回归就到了2014年的牛市,加之中国独特的IPO特点,2013年和2017年的环保上市股,都在走一个消除泡沫回归价值的路子。

第二原因就是产业本身的问题,2013年环保PPP项目政策出台,要求环保项目要采用 PPP模式。什么是PPP模式,就是民间资本和政府资本合作项目,为什么要有政府资本呢,因为大部分环保项目属于民生工程。

PPP本是一个好的模式创新,可以实现企业和地方政府互惠互利,面对大量项目工程,很多企业对前景充满信心,所以加快上市。上市即意味这融资成功,有更多的钱就能后承接更多的项目,因为在PPP模式中80%左右的资本是由民间资本垫付的。

地方政府想要把项目做好,又不想花钱,而环保工程项目的利润回收周期又长,那么问题就来了,企业终究会发现钱还是不够用,而资金流的问题却是威胁生存的事。原来蓬勃的环保产业其实就是一个“工程队”,没有什么环保技术和产品,现在即使想做点技术上的东西,却没有钱。

环保企业既然都这样了,为什么还要提他?因为PPP的模式走不通了,不少项目被叫停,因为大部分环保上市股距离破发也只有一步之遥了,跌的很深,因为环保上市股在近两周的表现有起色,一个人全班倒数几名,你即使加大考试难度,他的成绩也不会差。

环保股大跌一年半,“春天”还有多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