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家庭的孩子,就不适合管钱做财务吗?

贫穷家庭的孩子,就不适合管钱做财务吗?

有人说,

穷人家的孩子不适合做财务,不适合管钱。

理由很简单,从小家里穷,手头紧,缺钱。

难免会见财起意,甚至监守自盗。

似乎很有道理。家贫谁不爱财。

俗话说,一分钱难倒个英雄好汉。

看到想要的东西却兜里没钱时,

面对赡养老人养育子女的高额支出时,

多年的爱情因为一套房子而走到尽头时,

亲人生病却支付不起医药费时……

真是贫贱夫妻百事哀。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贫穷家庭的孩子,就不适合管钱做财务吗?

钱是个好东西,当然应该由合适的人来管。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不是没有道理。

从小目睹了父母的艰辛,体验生活的困苦。

也许更能吃苦,更懂得艰苦奋斗。

一块钱要当两块钱使,

更懂得精打细算。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由此观之,也不乏这样的推断:

穷人家的孩子由俭入奢,易;

富人家的孩子由奢入俭,难。

贫穷家庭的孩子,就不适合管钱做财务吗?

不是说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吗?

某个群体不适合从事某项工作?

怎么还会有的奇怪看法呢?

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统计数据的支撑,

或者其他定性分析的依据

如果没有,

便是耍流氓式的有罪推定。

贫穷家庭的孩子,就不适合管钱做财务吗?

《人民的名义》里赵德汉有句台词——穷怕了。

贪官忏悔堕落的经历,大多有共同的台词:

我是农村来的孩子,小时候家里穷……

没办法,农村和贫穷背了不少黑锅。

不过,背黑锅我来,送死你去。

农村也哺育多少优秀的华夏儿女:

匡衡凿壁偷光,

借邻居家的烛光终成一代文学家;

宋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靠借书阅读却成了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

海瑞穷苦出身,

却是明朝第一清官,后人称其为“海青天”。

砸碎旧世界建立新中国的志士仁人,

更不乏穷苦出身的。

贫穷家庭的孩子,就不适合管钱做财务吗?

有人说,清代第一清官张伯行清廉,

主要是他大地主家庭出身,衣食之忧。

反过来,衣食无忧的出身的官员,

却不见得都能做到清廉。

比如与王恺斗富的石崇,

虽然没有父亲那里继承到遗产,

但也不是穷苦出身。

比如巨贪和珅出身满族大姓,

虽然早年父母双亡,但绝不算贫寒。

贫穷家庭的孩子,就不适合管钱做财务吗?

晏子跑了一趟出国,

总结出来大智慧。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古人的智慧,总结到位。

不是橘子本身的原因,

关键是水土的差异。

贫穷家庭的孩子,就不适合管钱做财务吗?

贫穷家庭的孩子适不适合做财务,

适不适合管钱,适不适合当官……

恐怕不是人本身的问题,

关键还是制度和环境土壤。

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变成好人;

坏的制度,能把好人逼成坏人。

也许人性本善,无所谓善恶,

能不能恪尽职守,

会不会违法犯罪,

全在个人修养和制度约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