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山的傳說(下)沂河小龍被斬,有情人終成眷屬

任憑驚濤駭浪,可保無虞。書信一封,乃妾親手所書,萬望君代呈高堂,妾沒齒不敢忘德!”柳生從石上取了明珠和書信,收拾停當,道聲珍重,快步下山,奔上大路,徑直向東進發。龍女佇立山岡,目送柳生去遠。

且說柳生,日夜兼程,來到東洋大海,但且驚濤拍岸,波浪洶湧,海天一色,彌望無際,也不免心驚。但念受人之託自當忠人之事,七尺男兒,豈能失信於一弱女?縱葬身魚胞,亦在所不計了。乃從懷中取出分水寶珠,握在手中,躍身入海。說也奇怪, 那海水“砉”的一聲,分列兩邊。象刀切一樣,筆直壁立,中間閃出一條大道。柳生身上連半點水珠也沒濺上,不覺大喜,也就壯了膽子,順著大道,向前奔去。行不多時,有巡海夜叉聞訊趕來,見柳生手持寶珠,知道大有來歷,哪敢怠慢,急忙上前迎接,問明來意,引入龍宮。

柳生見了龍王,投上書信,老龍王疼女不過,撲簌簌落下幾行熱淚,急忙下令:一面派太子率領蝦兵蟹將,速赴沂河斬除小龍,到艾山救女入宮一面安排盛筵,親自陪柳生宴飲。專等太子回報。太子領了旨意,帶領蝦兵蟹將,雷公雨神,連同風婆子,霹靂一聲,暴風驟雨,騰雲而起,霎時來到沂河,不容分說斬了沂河小龍。收編了沂河中的水族,雷擊沂河龍府。然後到艾山接了龍女,回宮繳旨。父母與兒女團聚,悲喜交集,傾訴不已。

從此,沂河中不再有龍。現在城北沂河中有一處深淵,據說就是當年沂河小龍的宮殿遺址。艾山上的羊群,失去了主人,也自動絕食,不再吃草喝水,終於化作了山石。

艾山的傳說(下)沂河小龍被斬,有情人終成眷屬

龍女回宮以後,感柳生救命之恩,願以身相許,報答大恩。龍父龍母也敬重柳生見義勇為,恩准龍女之願,柳生亦欣然同意,於是有情人終成眷屬。

故事傳開以後,人們在艾山腳下為龍女修建了娘娘廟和柳公祠。俎立馨香,廟祀千載。自此以後,據說每遇早魃為災,人們到此祈雨,有求必應,靈驗異常。連清康熙年間兗東道徐惺,都曾親自到此求雨,結果普降甘霖,喜獲豐收。徐惺為此寫了一篇《艾山事》記述歷代靈驗事蹟,載在《沂州志》中。

艾山曾經是龍女生活過的地方,山上山下踏遍了她的足跡,灑滿了她的血淚。她熱愛這塊土地。有一年夏天,龍女懷念艾山,偕柳生重遊舊地,一朵祥雲,起自東海,直奔艾山上空。一聲巨雷,大雨傾盆。奇怪的是:大雨完全落在山上,山下卻無半點雨星。但見山上的水,形成水柱,越聚越高,壁立十數丈。有經驗的老人說:“這是龍在山上玩住了水。”趕快放燒紙磕頭禮拜懇求娘娘保佑。不要傷了百姓和禾苗。果然,山上的水柱漸漸消失,順著山澗緩緩流下,灌溉了艾山周圍的大片土地,這一年莊稼豐收。

艾山的傳說(下)沂河小龍被斬,有情人終成眷屬

有人說,這是龍女對她曾經勞動過的地方,未能忘情前來探望,緬懷往事。觸景傷情,落下的是傷情淚水;也有人說,龍女對曾經哺育過她的山下居民,未能忘德,故送來甘霖,表示謝意。

如今,艾山腳下的廟上村,就是由娘娘廟演變而來的。據說天下的廟宇,都是廟門朝南的,娘娘廟也不例外,誰知就在峻工的當天夜裡,娘娘現了真身拔下頭上的金把廟門撥向東方。人們知道娘娘的心情,她是多麼魯戀她的東海故鄉和親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