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故事:牯牛山传闻


桃源故事:牯牛山传闻


张庆久/摄

与安化县接界的桃源南部,有一座酷似卧牛的大山。

很久以前,此山本无名字。山前居着一家四口。户主王洪,虽已患病卧床,此前却是非常勤俭,不仅守住了十亩田土祖业,而且还置下了屋后的大山;长子王兵,人挺老实,就缺主见,凡事依着妻子杜氏说红道白;次子王文,尚在童年,放养着自家一公一母两头水牛。

母牛有了胎,他便每日骑着公牛去放牧。他在牛背上一不吹箫,二不放歌,而是读些之乎者也,习些四书五经。他还征得病床上的父亲同意,从家里背出五斗大米,换回一本字典。

惹得嫂子杜氏指桑骂槐:“老鼠生来打地洞,俺家的脚蛇也想变成龙!”小小王文呢,也言不示弱:“书中自有黄金屋,一字千金远懦夫。”

自此,叔嫂二人势不两立。每天王文放牛外出,杜氏只给他留下剩饭残羹。家里住房不宽,杜氏唆使丈夫,逼着王文搬进了牛棚。


桃源故事:牯牛山传闻



不久,王洪作古。杜氏请来一位娘家秀才,进门塞给他二两纹银,让他作中写出分家文契。

秀才故作姿态,先让杜氏在桌上铺好了桌布,才摊开文房四宝,慢条斯理地抚须言道:“事前你家是否举议,田地财产如何分割?”王文一听说道:“父亲已故,长哥长嫂当爷娘,哥哥说了算。”

王兵却言:“咱兄弟都听你嫂子的。”秀才一听,暗暗庆幸自已二两纹银来得轻而易举,便文皱皱地说道:“此事就依杜氏主见,本人秉笔照书。”杜氏想了想,说:“其实这也可叫三头对六案:一是王文分得牯牛,王兵分得纱牛;二是王文分得大山,王兵分得田产;三是王文分得书籍字典,王兵分得屋宇庭院。”

王兵一听,不禁发问:“那么弟弟家居何处?”杜氏瞪眼唬道:“弟弟曾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他比俺住得好,是住黄金屋!”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王文看了看分家文契,居然毫无议异。

等到王兵、王文在文契上签字画押,杜氏连忙牵出公牛,又搬出两个书箱。王文将书箱驮在牛背上,牵着牛上了屋后的那座大山。

王文寄居山涯洞室,席地读书。公牛卧在身旁,几天不吃不喝,后腿竟然难以动弹。碰巧有兽医路过,诊得其牛患了外肾霉烂症,只得阉去了睾丸。


桃源故事:牯牛山传闻



不久后的一个月夜,王兵家母牛破栏而出。杜氏四下寻找,发现母牛跑上山,到了王文身边。便一纸告发,说是王文盗了她家纱牛,县官看了诉状,弄不清案情,便派师爷前去验证。

杜氏领着师爷直赴屋后大山,王文仍在洞中读书。师爷见着两头牛正在山脚吃草,上前对着两头牛左瞧右看。杜氏说出分家之事,并拿出中人所写的分家文契。师爷看了看文契,问:“王文分得牯牛?”杜氏点头称是。

师爷又日:“那么此二牛均为王文分得,你何诬告自家小叔?”杜氏伏地喊冤,师爷正色道:“有字为据,何冤之有?牯,乃母牛也,亦指阉割后的公牛!”杜氏反问:“那我家分得的纱牛呢?”师爷解释道:“纱牛乃为俗称,本无‘纱’字。

尔要定抠字义,你家原本或许有什么驮负棉纱而走商行的肩褡木牛之类,彼物失窃否?”杜氏不依其解,胡绞蛮缠。师爷喝道:“有当初所立分家文契为凭,再行诬告,严惩不贷!”杜氏无奈,只得怏怏而返。

据说事过经旬,师爷断给王文的母牛,迎着月光鎏金产下三头黄牛,一公两母。数年之后,大山之上,黄牛成群,而且多为黄牯,众人便称此山为“牯牛山”。

有人购得山上黄牛宰而食之,肉质格外细嫩,味道分外鲜美,以为感受牧童王文朗朗书声所致。迄今为至,牯牛山乃为湘西黄牛主要产地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