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社会,这个现象很可怕!


01


前阵子一条新闻让我震惊不已,一个孩子上学,因为精神上存在问题,妈妈心疼孩子,就从老家来到学校周围租了房子,陪孩子上学,为了满足生活所需,这位母亲还在学校附近找了工作,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在自己的工作地点附近,因为和儿子发生冲突,儿子竟然直接拿刀刺死了母亲。奇怪的是这位母亲没有呼救,也许她很惊讶自己竟然会死在自己的儿子手里,也许到了生命的最后自己想要保护的还是自己的孩子,哪怕献出自己的生命。

更多的细节令人不忍卒读,然而,更让人痛心的是,这种人伦悲剧却屡屡出现。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说过一个小故事:

在演讲《弟子规》讲到“守孝悌”时,让助手搜索一年以内的“不孝、杀父”的例子,然后打印出来,作为演讲案例。

讽刺的是,不一会儿,助手告诉他:“打印纸不够用了!”

看看下面的新闻标题:

20岁的少年因讨钱上网不成,拿起菜刀将自己的亲生母亲砍死在血泊之中;

16岁女孩囚禁母亲8天,4天不给饭吃,将母亲捆在椅子上殴打,母亲被折磨致死;

15岁少年谋划两年最终弑母伤父,既不后悔,也不害怕,甚至还觉得心下得不够狠;

……

而殴打父母者更是屡见不鲜:

一名小男孩因妈妈不让玩手机,连续抬脚向自己的亲妈飞踹了5脚,妈妈却没有还手:

14岁女孩当着众人的面,连扇父亲十余个耳光,拳打脚踢,飞起来踹,父亲不但没有还手,也没有生气:

儿子哭闹着让母亲买玩具,母亲不买,儿子狠掐母亲脖子直至答应,母亲则任由儿子:

现在的社会,这个现象很可怕!


12岁的小男孩因为弄坏了茶馆里面的物品,想让妈妈替他赔偿。妈妈教育他,可是孩子当场竟然对妈妈动起手来,双手死死掐住了妈妈的脖子:

现在的社会,这个现象很可怕!


看着这些血淋淋的新闻,让人不禁要问:

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变得如此冷血?

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变得如此漠视人伦亲情?

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可以狠下心来对至亲之人下如此毒手?

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我们的教育又怎么了?

归根结底,过度溺爱,只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02


当父母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的好东西和所有的爱都给孩子时,却忘了告诉孩子一件事:生活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

父母的“呵护”,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味“毒药”。孩子们心安理得享受着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不知道感恩,不知道体贴父母,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相反,还滋生了很多虚荣、懒惰、不学无术的坏毛病。

在中国当下的社会中,富人的孩子是富二代,衣食无忧,生活优渥。但是许多的工薪阶层,收入并不高的家庭也把自己的孩子当富二代养,满足孩子的奢侈要求:手机电脑非苹果不要,衣服鞋子一定要耐克阿迪。

我身边就有个这样的家庭,一家三口,父母经营着一家小店,女儿在上大学。由于电商的发展,小店生意很难做,有时候夫妻俩一个月忙下来连房租都出不来,两口子平时中午吃饭,连个荤菜都不敢点。

03


但是女儿上了大学之后,第一个假期回来就找爸妈要苹果手机,说自己的手机太掉价,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

然后她父母硬生生地拖了一月的货款,挤出来五千块钱,给女儿买了手机。

在中国像这样的父母实在太多了。他们不顾家庭资源的差异,百般努力,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


家庭不宽裕,他们觉得自己亏欠了孩子,担心自己孩子被别人比下去,产生自卑心理,所以更加娇惯、宠溺孩子,再苦再累,也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罪。

于是大多数的孩子都过着一种极其享乐的生活,用着最新的电子产品,穿着时兴的大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04


虽说关爱下一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弘扬,但万事都要有个度,太过溺爱就走向极端了,父母的“呵护”,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味“毒药”。

孩子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不知道感恩,不知道体贴父母,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相反,还滋生了很多虚荣、懒惰、不学无术的坏毛病。导致啃老族横行,“白眼狼”层出不穷。


之前上海报道了这样一件事:一名体型较胖的年轻女子,在大街上用手狠狠地拽着一个环卫工人的头发拖行数米,旁边其他环卫工急忙上前拦架。记者一采访才知道,原来是女儿在向母亲要钱!

这位母亲已经48岁了,做环卫工10多年了,一个月才几千块钱。她的女儿孩子都有了,还隔三差五伸手向母亲要钱,不给钱就辱骂、吵架、打架……

05


这就是溺爱的后果,过度的爱,会让孩子会无视父母的辛劳付出,把这一切当成理所应当,最终变成啃老族、白眼狼。


汉朝的时候,汉高祖刘邦分封了一百多位功臣,其中萧何为刘邦稳定后方,对新朝的建立居功至伟,所以刘邦分给他很多肥沃的良田。但是萧何坚决不接受,反而要了很多贫瘠的次田。

刘邦问他为什么,他说,贫瘠的土地可以督促子孙勤劳耕种,懂得节俭。而肥沃的封地,孩子就容易变得好吃懒做,这样家族慢慢就会没落。


果不其然,在一百年之后,这一百多位功臣的家族大多没落了,但是萧何家却依然兴旺。

曾国藩曾说过,如果孩子不经苦难,是不能成材的。孩子一定要给他坎坷,给他磨砺,而不是给他各种卓越的条件。

06


在曾国藩的家训中,“穷”是“善身”之道。在写给大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意思就是,越是富家子弟,越是官宦子弟,越能勤俭自律,越能在物质生活上主动跟贫寒之士一样,这样的孩子将来才有可能成大器。

给孩子再好的教育,都不如让他亲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正如曾国藩所说:“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今天的父母,总想着把最好的条件给孩子,这其实是在害孩子。成长过程中,物质越充裕,孩子就越不能懂得感恩,越不懂得勤勉,好吃懒做,害人害己。反之,给孩子正确的教育,是让孩子懂得困难与艰辛,引导孩子学会勤奋和努力,这才是对孩子最深邃的馈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