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智宏对话生态发展

许智宏,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原校长,是一位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他积极支持黄山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并指导黄山成功申报。7月25日,黄山成为中国第34个、安徽省首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至此,黄山成为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于一身的自然保护地,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风景名胜区为主体成功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区域。11月1日,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在屯溪开幕,记者现场专访了许智宏院士。

结缘:“上过一次黄山,就不想再上其他山了”

11月1日中午,76岁的许智宏院士第四次登上黄山。许院士虽是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步态平稳,在一些景色优美的地方,他不停地拿出手机拍照留念,有时久久不忍离去。在乘坐云谷索道上山途中,许院士透过车厢玻璃看着山谷中五彩斑斓的秋色说道:“黄山的混交林很漂亮,秋天色彩缤纷。”在始信峰,看到生长在悬崖绝壁上挺拔的黄山松,他不禁感叹:“黄山松太厉害了,真不可思议。”走一路,感叹一路,许院士也回忆起了自己第一次上黄山时的感受。

“我第一次来黄山大概是在20年前,那时候来黄山开会,会开完就上山了,还住了一晚。”许院士说,当天虽然下着小雨,但黄山独特的景观还是让他叹为观止,特别是第二天早晨看到日出的一霎那,觉得前一天登山所有的辛苦都被冲淡了。“第一次看到黄山的时候,就觉得其他的山没什么可看的了,黄山美景变幻莫测,要不断地来,一次看不够。”许院士说。

再上黄山,许院士对山上的变化感到惊喜。“第一次来黄山的时候,上山、下山都是靠走的,下山的时候甚至拄了两根拐杖,那时候路面没有现在平整,走起来着实有些费力,晚上住的旅馆设施也很简陋。现在每次来都能感觉到黄山有了很大变化,比如路越来越好走了,保护和服务设施越来越好,登山的幸福感也远远超越了过去。”

申报:生物圈保护区旨在发掘黄山更多价值

今年7月25日,在印度尼西亚南苏门答腊省首府巨港市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第30届国际协调理事会议上,中国黄山以34票全票通过,正式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中国第34个、安徽省首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已经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两块金字招牌的黄山为何还能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这一荣誉收入囊中?许院士说:“黄山能够入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是因为黄山不仅具有很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科学研究价值。”

记者了解到,黄山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拥有众多古老动植物,是东亚和世界古代物种的分布中心之一;二是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2385种高等植物和417种脊椎动物,是重要的种质基因库和动植物物种的热点区域;三是丰富的文化多样性,以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古建遗迹、诗文题刻、黄山画派著称;四是新安江等水系的重要水源地,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五是众多生物南北往来的重要陆地通道,是亚洲环太平洋西岸岛屿与欧亚大陆内部发生联系的重要“垫脚石”,更是中生代以来西太平洋边缘地区生物圈的活力热点区域。

在许院士看来,黄山的价值还远远不止这些。“我认为黄山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更大的价值在于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并能将这样的理念发扬光大。”许院士认为,黄山生态系统保存完好、生物多样性让人赞叹,黄山不仅没有掠夺式的开发,其发展还带动了周边社区致富,依托黄山良好的自然生态,周边社区积极发展茶叶、油茶、竹笋、蜂蜜等生态农业,实现了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和环境保护的统一。

期待:在生物圈保护区的道路上可持续发展

为响应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议题,探索并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黄山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周边毗邻社区在提出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倡议下,2017年8月制定了《黄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管理计划》,这份管理计划也获得了来自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专家指导,而这其中就包括许智宏。许院士说:“这份《黄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管理计划》时间是从2017年至2026年,我们认为黄山不管是自然生态、还是人文环境,都是一个动态更新的过程,因此需要用十年时间来探索其保护、开发、发展的变化,挖掘其在生物圈保护区中的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要进一步加强黄山的生态本底调查。”

记者看到,这份管理计划通过10项行动计划和22项子行动,着力解决了3个层面的18项核心问题,提出了维持景观和文化多样性、促进社区全面协调发展、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交流平台与示范基地等多项计划。许院士说:“黄山成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并不意味着停止开发和发展,而是要通过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如何合理、科学地开发,并且严格保护核心区域,让黄山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在谈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话题时,许院士说:“保护地通过开展生态旅游等赚了钱要反哺社区,而社区也可以尽自己所能参与到保护的过程中,两者要相互融合、配合,这样才能实现长久的良性发展。”

(葛旭芳 记者 李晓洁 来源:黄山晨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