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略王清華:華為的三力鐵三角—壓力機制、動力機制、活力機制

南方略王清華:華為的三力鐵三角—壓力機制、動力機制、活力機制


有壓力,才有動力,有動力,才有活力。壓力是動力的源泉,動力是活力的路徑,活力是壓力的保障,華為的隊伍建設的核心在於建立了壓力-動力-活力的三力鐵三角傳遞機制,壓力是動力的推動器,動力是壓力的滅火器,動力是活力的引爆器,活力是壓力的孵化器;通過無依賴的市場壓力傳遞,激發隊伍的動力,從而使組織充滿活力,組織活力能夠承擔更大的壓力,從而產生動力,依次循環,確保組織30年永遠處於激活狀態,從而實現了從模仿者到追隨者,從追隨者到領先者,從領先者到領導者的一路突破。


一、壓力機制

讀任正非的文章,很多時候有一種令人窒息的感覺,動不動就是要幹部降薪、降職、降級,動不動就是華為的冬天,華為的明天,動不動就是批判與自我批判,字裡行間都充滿的危機意識,隨時隨地有一種華為活不下去的感覺,隨時隨地有一種華為人幹不下去的體驗。活下去是華為的最低要求,也是華為的最高綱領,同樣幹下去是華為人的最低要求,也是華為人的最高綱領。活下來才有未來,幹下去才有前途,活下去不是苟且偷生的活下去,而是要好好的活下去,健康的活下去,持續的活下去,比別人多一口氣活下去。幹下去,也不是簡單的幹下去,更不是不作為的幹下去,而是要奮鬥的幹下去,要有貢獻的幹下去,要愛一行,幹一行,專一行的幹下去。

南方略王清華:華為的三力鐵三角—壓力機制、動力機制、活力機制


為了活下去,華為堅持自我批判,自我批判不是為了批判而批判,不是為了全面否定而批判,而是為了優化和建設而批判;批判不足,批判錯誤,批判問題;對個人批判,對組織批判;對昨天批判,對今天批判,對明天批判。

為了活下去,華為堅持壓強原則,通過無依賴的壓力傳遞機制,使整個組織都處在高壓力狀態,在關鍵競爭要素和戰略生長點上,以極大的人力、財力、物力投入,實現重點突破,搶佔機會窗市場;

為了活下去,華為堅持危機管理,公司時刻保持危機意識,保持清醒頭腦,保持不驕不躁,不論在什麼狀態,都高度保持對市場的清醒和客戶的敏感。

華為的壓力機制來自市場的壓力,客戶的壓力,競爭的壓力,來自行業的壓力,來自任正非的個人經歷:三年自然災害,任正非一家九口人,吃不飽,穿不暖,家裡實行分餐制,殘酷的生存危機在任正非的心裡種下了活下去的希望與壓力。技術更新快,管理創新快,一天不進步,就趕不上競爭對手,三天不學習,就會落後於競爭對手,即使像微軟這種世界領先的企業,比爾蓋茨說微軟離倒閉只有18個月,任正非說華為離關門只有90天。我們經常說做百年企業,不就是要活得久,活得長,活得好嗎。我們願意說百年企業,不願意說活下去,我們很多時候不喜歡聽到真實的話,都喜歡聽好話,

真實的話越最接近真理,真實的話越接近常識,活下去對企業來說是最真實的真理,是最真實的常識。

二、動力機制

動力機制就是以奮鬥者為本,給火車頭加滿油,不讓雷鋒吃虧,不讓焦裕祿穿破鞋,不讓聽得見炮火的人呼喚不到炮火,英雄必當得到大獎勵,奮鬥者必當得到應有的回報。

華為將員工分為三類:普通勞動者、一般奮鬥者、有成效的奮鬥者;給普通勞動者高於同行的回報,給一般奮鬥者高於貢獻的回報,給有成效的奮鬥者高於預期的彙報。工資靠能力,獎金靠績效,福利靠態度,一切靠結果說話,一切以貢獻計酬,工資只是零花錢,獎金買車,分紅買房。華為採取高工資、高獎金、高分紅的三高激勵機制。打造出了一支高素質、高境界、高作戰能力的三高隊伍。


南方略王清華:華為的三力鐵三角—壓力機制、動力機制、活力機制

沒有壓力,哪來動力,華為的高壓力帶來了高動力。壓力是動力的推動器,動力是壓力的滅火器,通過動力來釋放壓力,通過動力來轉換壓力,通過壓力來激發動力。

三、活力機制

“方向大致正確,組織必須充滿活力”。組織活力是華為組織建設的最高目標和最低目標。動力是個人的內在潛力,活力則是組織的氛圍與狀態。

華為通過正向激勵激發個人動力,通過負向激勵激發組織活力:在公司建立內部人才市場,重大項目部、資源管理池、解決方案重裝旅等人才儲備資源池,確保幹部崗位隨時都有接班人,確保華為的人才梯隊源源不斷。促使現有崗位人員時刻保持危機感,時刻充滿動力,時刻激發組織活力

公司內部實行輪崗輪值制度:幹部能上能下,崗位能前能後,員工能進能出,工作能左能右,工資能高能低,不斷的進行組織的新陳代謝,激發沉澱層,去除中間層,打破夾心層,不斷的激發組織的活力。另外一方面,華為還通過市場部大辭職、公司內部創業,7000人大辭職、研發千人上一線、反幼稚病、呆廢料大獎等大型群眾運動,確保組織始終處於激活狀態。

壓力——華為的發展之源;

動力——華為的發展之魂;

活力——華為的發展之地。

壓力-動力-活力鐵三角循環,是華為的力量之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