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镜像|唯有适合,成其发展——开罗!

埃及以兴建卫星城和再造一个“新开罗”之举来解决首都开罗的无序发展与“大城市病”难题,诸多中国企业参与

其间,优良质量与严格工期成为中企在非洲要地彰显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因为地处远距离贸易要道,开罗很早就成为国际化都市,如今这座横跨尼罗河两岸的世界上最古老城市之一人口早已超过2000万,大城市的种种顽疾不断显现。

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埃及推行的改革为包括开罗在内的城市面貌烙上了深刻的市场化印记,古老的旧城老开罗与新兴的新开罗相辅相成,协力向着现代名城的道路上一路推演。

城市镜像|唯有适合,成其发展——开罗!

融汇历史与现代的开罗1

咖啡馆与地铁,城市更新的故事

世人惯以将埃及分个上下,“如果将尼罗河看做一片银杏叶,尼罗河河谷所在部分如叶茎,是为上埃及;尼罗河三角洲所在区域则是叶片,是为下埃及”,上下埃及各有名城卢克索与开罗,让到访者陷入两难,无法轻易放弃其中一座不去探究。

1988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埃及作家马赫福兹尝试用巴尔扎克、狄更斯的方式来描述自己心中的开罗。

在他笔下,现代开罗从来不只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而是充满了各种希望与变革中的小细节,而其中的关键词之一是“咖啡馆”。

在当地人眼里,咖啡馆才是最能代表开罗精神的建筑物,这座城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因为,“(咖啡馆)是开罗人休息、发呆、欢笑、闲言碎语、谈论信仰与国家,忘记个人孤独的地方。”

18世纪末期,甫到此地的拿破仑试图弄清楚埃及历史与民俗风情,1350家咖啡馆被列入统计名单, 这个数值让法国皇帝都为之惊讶,而据现代数据评估,开罗每250人就有一家咖啡馆,毫不夸张地说,或老或新、或大或小、千姿百态的咖啡馆是开罗乃至所有埃及城市最为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承载着复杂多样的功能,无论是在文化、生活还是经济层面都是如此。

坐在咖啡馆里的马赫福兹,抽着水烟,蘸着灵感,将世间种种逐一记录。


长期以来开罗每年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埃及的三分之一,主要产业为石化工业、机械制造和汽车工业,以及一直为支柱产业的旅游业,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是其优势所在,这里是埃及的交通枢纽,全国主要公路和铁路在此交汇,傍依水运要道尼罗河,自然成为最重要的旅游集散地。

此外,时尚业与纺织业这两个相互关联的重要产业比重日增,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开罗时尚与纺织展就致力于在这两个新、老产业之间建立“姻缘”,让更多的生产商可在这里找到所需原材料,销售商可发现所需的商品。


城市南端的科普特开罗、城市东部的中世纪开罗与以圆形解放广场为中心的近现代开罗……

一众古典型、欧洲型和现代型建筑构成了当代开罗的城市面貌,以致于人们于各个街区游走,好似在时光隧道里穿梭,不同历史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

亦有人因此称开罗“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些小城市的集合体”,因为那些特点鲜明的建筑与生活方式,它们俱都以历史相通,当然,现代城市的标配之一地铁也让距离感进一步被消弭。

埃及是中东与非洲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国家, 1987年即开始运营的开罗地铁每天运送乘客数量达近300万人次,大为缓解了开罗繁忙而拥挤的城市交通状况,也让各个城区通行更为便利。

城市镜像|唯有适合,成其发展——开罗!

融汇历史与现代的开罗2

地缘与水系,三洲枢纽的进击

倘若步出开罗行游埃及,从黄沙大漠到蔚蓝红海,纵贯千里,上下千年,此时最应景的音乐应是19 世纪俄罗斯音乐大师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交响组曲《天方夜谭》,这组取材于阿拉伯神话的同名乐曲似将此间奇景娓娓道来。

有人说,“古埃及人为他们的来生打造了一个瑰丽的彼岸世界,却让此岸的我们为之激动不已。”其实,我们更应关注黄金岁月里古代埃及人的生存智慧与不俗作为:先进的太阳历、猫的豢养、纸莎草纸的发明、香草的培植、面包的烘烤、畜力水车的运用……

开罗的吉萨金字塔群和卢克索的帝王谷法老墓群是属于法老时代的荣光,近现代埃及的成就同样傲人。


地缘是埃及发展及确立对外关系的基础,古埃及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农业文明,古埃及北临地中海、东临红海、南抵大险滩、西至利比亚,一度是主导地中海和红海海洋贸易的霸主,“三洲枢纽”之称至今响亮,是亚非之间的陆地交通要冲、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所在。

古埃及的辉煌文明源于尼罗河,当代埃及的发展受益于尼罗河,当地人的生产、生活与之息息相关。

作为“大河馈赠的礼物”,埃及的历史总是与水相关。到了近代,苏伊士运河和阿斯旺大坝成为埃及新的骄傲,作为世界知名的水利工程,代表埃及一起出现。

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航线, 承担着世界运输量的百分之十,成为埃及经济第一大支柱。

1858年,苏伊士开始挖掘时,埃及全国500万人口中先后有220万人参加修建,即便如此,还是因恶劣的气候与施工设备的简陋比原计划晚完工数年,又在通航数年后陷入漫长的控制权之争,直至1956年才成功收回,为埃及经济发展贡献不菲。

至于阿斯旺水坝,业界争论颇多,支持者认为其为现代埃及提供了额外的耕地面积、能源和稳定的水源,助力埃及复兴所需。

而从建筑学角度看,长3600 米、海拔高度为196 米的阿斯旺水坝是重力坝,体量惊人,俨然是古埃及建筑的现代翻版。

其所使用的花岗岩比胡夫金字塔用掉的多出十余倍,高坝拦截尼罗河后蓄水形成的巨大湖泊面积达5000 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二大人工湖;这个以控制尼罗河水量,集灌溉、发电、防洪等各项功效为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装置12 座发电机,可供应埃及电力的百分之六十,还有余电供应他国。


一前一后两大现代文明技术的具现,让埃及汲取了再次腾飞的动力。

但现代埃及并未停止行进的脚步,其倾举国之力建设的“新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被认为是埃及继吉萨金字塔和阿斯旺水坝之后的“第三个国家工程”,为近年来有些萎靡的埃及经济注入了活力,而位列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亚历山大灯塔的重建计划的提出,更显示出其巩固非洲第三大经济体、以图进一步发展的野望。

喜欢就关注产城杂志

分享城市经济发展建设方略与细节

来源丨《产城》杂志十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