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行情来了,这样选的基金才赚钱


如果行情来了,这样选的基金才赚钱

A股市场总是不断的在出乎意料,当人们很有信心觉得3000点不会跌破时,结果跌破了;当人们非常担心跌破2638点进而再大幅下跌时,结果开始企稳上涨了。

所以说A股投资就像玩一个心理游戏。

我们在9月17号市场逼近2638点并出现地量时,对前两轮熊市筑底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除了向大家传递我们对市场的乐观态度,最核心的是给出两个结论:

第一:不要过于追求市场最低点,在当下的底部区域勇于买入,因为面对极小的下跌空间,上涨空间巨大。

试想,我们追求的是市场上升到5000点甚至10000点,2500点买入还是2800点买入,有什么区别吗?

如果行情来了,这样选的基金才赚钱

第二:熊市底部的形成大多不会一蹴而就,做好继续震荡的准备。

这两个结论依然指导我们接下来的投资决策。

因为最近又有很多新的朋友关注我们的文章,我重新做一次说明,我们对于A股的投资都是通过基金(特指股票型基金,下同)来实现,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随着资本市场的成熟,即使在牛市行情,个股也会呈现很大的分化,好的股票可能守不住,差的股票又亏钱,赚钱难度较大;

二是基金的波动相对较小,尤其是熊市底部,大多都可以跑赢指数,不像个股,指数跌-5%,个股可能跌-20%。

同时,这里也暗含着一层意思,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要改变“炒股”、“抄底”、“暴富”等心态,而是正确以长期投资的心态看待。

这是一种投资心态的主动改变,这既会提升你的投资体验,又会提升你的投资收益,被套后的被动接受于此可是大相径庭的。

以下是几个大家可能关心的问题:


01

现在还可以继续买入吗?

9月8号的时候,提示我们已经开始买入(接下来的几天,上证都低于2700点):


如果行情来了,这样选的基金才赚钱

并早在8月17号对在上证指数2700点进行投资的战略意义:

如果行情来了,这样选的基金才赚钱

历次跌破十年均线时开始投资的表现是这样的:

如果行情来了,这样选的基金才赚钱

结合上面提到的两个结论,这里肯定是不能空仓的,可以长期投资的资金已经可以大胆买入,做好短期市场可能继续震荡的心理准备即可

如果考虑分批投入,建议采用越跌越买的策略,市场如果还能跌回来给捡便宜的机会,应该庆幸。


02

今年投资的三个操作

回顾今年我们的投资决策,到目前为止还算满意,完成了今年的前两个操作:

一季度减仓

16年、17年赚了钱,加上18年是逢8的年份,自然要小心一些。

以及三季度加仓

跌到便宜处,怎能不捡!毕竟便宜是硬道理。

如果行情来了,这样选的基金才赚钱

今年的第三个操作应该是在未来的一波上涨行情后再把仓位减下来。

因为A股的这波筑底行情很有可能不是这轮熊市的历史大底,一定幅度的上涨行情过后,A股还可能会有一个继续寻底的过程,到那时再割一轮韭菜,让市场彻底绝望。

那个时点应该在2019年了,今年我们的工作是努力把握好这波行情。


03

应该买今年排名靠前的基金吗?

很多人投资基金的时候可能有个很大的困惑,就是:别人家的基金总是赚钱的;涨的很好的基金一买就开始下跌…

发生这种情况很大部分原因是很多人总是等行情涨的很高时才开始投资,经常站岗;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很多人经常追逐“明星基金”(其实多数为伪明星基金)。

道理很简单,A股市场有很强的轮动效应,把握到某个板块启动行情的基金会与其他基金形成差异,但行情不会一直在一个板块,所以追着短期收益排名很多时候不靠谱。

比如,今年领跑的这些基金,长期业绩好的,没几个(以下基金都不作为推荐标的):

如果行情来了,这样选的基金才赚钱

举一个我今年筛选出黑马基金的反例,也是我常用的选潜力基金的方法: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我翻看着近三年、近五年保持五星的基金,突然一个基金进入我的视野,因为它2016年业绩为负、2017年的业绩大幅跑输同类平均,然后我又确认了一下基金经理信息,把它纳入了投资标的,配置上还进行了多配。

如果行情来了,这样选的基金才赚钱

如图,虽然今年以来上证指数跌幅超过-15%,该只基金依然有2%的正收益。

事实上,它今年最高的时候逆市上涨了15%,当时上证跌幅-6%。

在这里,作为一个三五年长期业绩保持领先的基金经理,某一年业绩的落后很可能是其看好的、坚守的板块没有出现其预期的行情,这种业绩的落后会在未来得到补偿。而这个时候我们的介入,其实是获得了溢价。

同时,这也是逆向投资的思考:基金赚钱的年份开始买入还是亏钱的年份开始买入?

如果行情来了,这样选的基金才赚钱

备注:2018年是统计到9月18日数据。

基金亏钱的年份很少,应该好好珍惜啊。


04

我选基金的核心标准

可以逆向选择的基金也不是时时都能选到,方便大家选到一些不错的基金,我把我选择基金的几个硬性的标准说一下,给大家做一下参考:

基金经理要至少经历一轮牛熊交替,最好两轮以上

因为投资是一个非常注重实践、非常考验人性的领域。

而且过去A股的两轮牛熊交替又有很多区别,07年那波大牛市背后有着强劲的实体经济支撑,后面长达数年的漫漫熊市;15年那波大牛市却更多是一个货币现象,杠杆牛;能亲身经历这两轮牛市,跌倒过又能爬起来的基金经理其实很稀缺。

管理的全部产品长期业绩稳定

我们看一个基金产品的时候可能只关注某一只,这无法可观体现基金经理真实的能力,因为不少时候业绩是充满运气的。所以,一定要看基金经理管理的所有产品,进行综合的衡量。

管理规模适度

大的管理规模一直都是基金业绩的魔咒(上百亿首发募集规模的出现也往往是市场高位的警示)。

一般基金,超过50亿规模就不要太考虑了;

而对于从业年限很久、业绩稳定的基金经理要结合其管理产品的业绩综合考量,毕竟有的基金经理能力和规模能相互匹配。

股灾回撤控制在指数回撤一半左右

这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主要观察牛市转熊市第一个阶段的回撤。

之所以要特别重视回撤,是因为如果我们投资10万元,亏-20%,那么我们需要涨25%(20/80)可以回本;而如果我们投资亏-50%,那么我们就需要涨100%(50/50)才能收回本金。

这也是巴菲特为什么那么重视风险控制的原因,他的业绩并不是在市场好的时候跑赢大盘多少(很多时候没跑赢),而是在市场下跌的时候,都能跑赢大盘。

同时,能够做到回撤小于市场指数的基金经理其实是对市场的认识不同于常人,他们能够在市场高位的时候保持清醒,做好风险控制,真正考虑帮投资者赚钱。这样的基金经理才是我们想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