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道姐弟後續:在新加坡的山東人包了弟弟上學的生活費,每年1萬

為省錢給病重的母親買藥,姐弟倆一個饅頭一頓飯,租不起房子睡在小區樓道里也不喊苦。12月19日,河南商報暖冬關於張旦(化名)姐弟照顧病母的報道發出後,兩天內,社會愛心人士自發捐款助力,籌集善款2萬多元。

除了向姐弟倆送來善款和物資,這些人還給姐姐介紹工作,還打算合夥給她們租個房子。他們用愛溫暖著母子三人的寒冬,卻不願留下名字。

樓道姐弟後續:在新加坡的山東人包了弟弟上學的生活費,每年1萬

微信群裡,大夥兒準備集資給她們租個房子

報道發出後,不少愛心人士添加河南商報記者的微信,要求對母子三人進行幫助。

20元、50元、100元、500元……在一聲聲“錢不多,略表心意”的安慰聲中,兩天內,張旦陸陸續續收到捐助約2.4萬元。她整整登記了三頁紙。

捐助時,當河南商報記者提出留下姓名和聯繫方式以登記時,這些愛心人不約而同地婉拒:一點心意,擱不住讓當事人記著這點事。

樓道姐弟後續:在新加坡的山東人包了弟弟上學的生活費,每年1萬

在一個為幫助張旦一家而聚集起的微信群內,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準備集資給她們先租個房子,躲過這個寒冬。

“我們建一個租房房費群,大家一起幫助把每月房費付了,讓她先分心照顧媽媽,待籌款到位,媽媽手術後,病情穩定了,再好好努力工作。”網友@易輊舒表示。

“我來落實這個事吧,3天內儘量給她解決住宿問題。”郭女士“臨危請命”,“我有做房屋中介的朋友,讓他幫幫忙。”

“我是做房屋託管的,可以免費為她們提供半年的住宿。”一家託管機構負責人表示。

“你媽媽走路不方便,我揹她上樓,我1米8高220斤重!”董先生說,“回家給你們帶山藥來,健脾補腎。” ……

一條條溫情的信息開始刷屏,張旦的眼睛看得酸澀,只能不斷地以一句句“感謝”作為回應。

在新加坡的山東人:弟弟的生活費我包了,每年1萬元

19日晚上7時左右,一個來自新加坡的電話打來,對方自稱姓孫,山東人,目前身在新加坡。

他說,看了報道,被張旦的堅強和孝心感動不已,這讓他想到自己的經歷。

“我也是單親家庭長大的,我的父親有糖尿病,媽媽有精神病。”孫先生感慨萬千,“我經歷過同樣的事情,看到她們的事情,我希望能盡一份力,承擔弟弟上學的生活費和房租都沒問題。”

經過和張旦的溝通,孫先生承諾,將會力所能及地承擔弟弟張行之(化名)未來幾年上學的生活費,每年1萬元。

“讓老人身體恢復,讓孩子考上大學,是我們每個社會人應盡的義務,我希望每個善良的人都能夠得到幫助。”孫先生表示。

不止人在新加坡的孫先生,來自浙江、山東、廣東、四川、福建等等全國各地的愛心朋友,都在關注著張旦母子三人。

83歲老奶奶:我過去也受了很多苦難,我想為她們做點什麼

樓道姐弟後續:在新加坡的山東人包了弟弟上學的生活費,每年1萬

鄭州的愛心人士更是不在少數,他們一個接一個地向河南商報記者打來電話:

“我剛結婚,在錢上可能幫不上什麼忙,但是我結婚的時候的嫁妝,爸媽準備了很多新被子,都是新棉花,我可以給他們送去!”

“我就在天明路農業路交叉口附近,我帶著被子,去看望一下她們吧!”

“惟願老人儘快好轉,年輕的姐弟不要喪失對生活的勇氣與熱情。”……

20日下午,記者的電話再次響起,一個蒼老卻溫柔的聲線傳來——“姑娘,我看了你的報道,我想幫幫她們。”經瞭解,這是一位83歲的奶奶,“我現在在床上躺著。我過去也受了很多苦難,但好歹我現在穿了棉衣,現在已經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了。”

“雖然我這個老太婆身體不好,年紀也大了,但我想為她們做點什麼,我可以把我放著的被子、衣服給這兩個孩子。”奶奶說話帶著咳嗽,“如果我的生活好一點,我會繼續資助這兩個孩子的。”

姐弟倆:心裡一下子溫暖了,也有了繼續努力堅持的勇氣

不僅社會愛心人士積極參與,社會企業和公益團體也紛紛“出動”。

在這個寒冷的冬季,報道發出後,錦榮公益社及錦榮國際輕紡城的商戶對張旦母子一事十分關注,也為他們送去了愛心善款。

“你是一個逆風而行的勇者,前路漫漫,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活出高度,但我們可以活出姿態。”錦榮國際輕紡城秦先生告訴張旦。

錦榮國際輕紡城愛心商戶曾女士也安慰她,人一輩子不可能都是磨難,總有云開日出的那一天。

對於這些精神上的鼓勵和物質上的幫扶,張旦說,“覺得心裡一下溫暖了許多,也有了要繼續堅持下去的勇氣。”

“感謝河南商報的報道,以及這麼多愛心人士的幫助,讓我們在這個寒冬也感受到暖意。”張旦表示,大家的每一筆資助,她都記了下來,會將其用到實處,給母親治病,照顧弟弟上學。

樓道姐弟後續:在新加坡的山東人包了弟弟上學的生活費,每年1萬

20日晚6時左右,張旦家鄉(安陽市滑縣四間房鄉花堤口村)的駐村第一書記楊士躍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目前,針對修繕張旦家坍塌了的老房子,也已報告上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