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確認2022年前送人上太空?專家:僅相當於中國1998年水平

​近年來,隨著世界太空探索領域的蓬勃發展,各類民間航天公司、載人火星計劃也如同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自詡為

世界第五大航天強國的印度也不堪落後。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底,隨著印度國家航天機構ISRO完成了載人飛船“應急救生系統”的測試,印度總理穆迪高調對外宣佈,印度將在2022年前送一名宇航員進入太空,加快追趕中國的腳步。與此同時,印度政府給出了15億美金的項目預算,而印度軍方選拔的宇航員正在國外進行緊張的培訓

印度確認2022年前送人上太空?專家:僅相當於中國1998年水平

印度載人飛船假想圖

在每個領域都願意跟中國比的印度,一提出載人航天計劃,彷彿印度人又一次“高潮”了,已經被中國甩開幾十年的航天工程,彷彿被印度瞬間追上了,彷彿中印“太空競賽”真的開始了。真相是這樣嗎?很顯然,這是錯誤的。印度近期完成的載人飛船“應急救生系統”測試,英文稱作“Pad Abort Test”,是載人飛船設計和製造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完成這一步,一般可以認為飛船設計第一階段的完成,接下來還會進行更多的“發射中止”測試和無人飛行測試,最終具備載人飛行的能力。專家表示,當年中國完成應急救生系統測試(中國稱作逃逸塔測試)是在1998年,而1年後的1999年,神舟一號成功飛天。因此按照印度人目前的進度,僅相當於中國1998年的水平。在該領域,印度和中國至少差了20年

根據目前的進度,印度將在2020年完成飛船的首次無人飛行,並在2022年前將印度宇航員送上太空,並在太空生活5~7天的時間。但是

按照印度人做事的風格,這一時間節點很可能被再次推遲。資深的印度航天分析人員估計,印度在2025年前載人飛行的可能性很低,載人航天的各個子系統目前都不具備,如果硬要把人打上天,那將是無比瘋狂的事兒。因為就算印度在2020年順利完成不載人的飛船發射,在短短一年以後就直接上人,恐怕連最瘋狂的俄羅斯人也不敢幹。

印度確認2022年前送人上太空?專家:僅相當於中國1998年水平

印度載人飛船順利完成逃逸塔測試

該分析人員說,印度的載人飛船設計屬於當下流行的“兩艙設計”,由返回艙和服務艙構成,而拋棄了中俄飛船上的軌道艙。飛船直徑3.1米、高2.7米、側壁傾角約15°,重約7.8噸,標準乘坐三人。飛船模塊在2014年就完成過飛船的大氣層再入和海面濺落試驗,成功的測試了飛船的主降落傘等機構。

印度政府在載人航天領域的態度持續曖昧,時而支持時而不支持,從2007年初步計劃發展載人航天,到今天已經過去了12年的時間,期間印度航天機構在沒有政府支持的情況下獨立完成了多項分子系統的研發與測試。但由於與飛船匹配的印度自制火箭GLSV MK3遲遲無法入役、沒有政府批覆建設的宇航員訓練中心、沒有各子系統的協調搭配、沒有足額的政府資金支持,印度載人航天計劃實際上是步履維艱

印度確認2022年前送人上太空?專家:僅相當於中國1998年水平

印度發射載人飛船用的GSLV MK3火箭

儘管穆迪總理正式立項並宣佈了2022年前載人飛天,但是如期完成這一任務的可能性其實是微乎其微。畢竟,將宇航員送上天不難,難的是如何讓他們安全返回。中國載人航天發展了20多年,從無到有一步步有了今天的成績,但印度卻跟中國、俄羅斯這些航天強國不太一樣,喜歡“空喊一些捅破天的口號,卻最終變成一個笑話”。實際上,很多網友也給印度人提出了很多可行性建議,比如直接購買俄羅斯的聯盟飛船與聯盟火箭,運到自家大門口發射,也就變相實現了載人航天,而俄羅斯也可以通過甩賣上一代的技術,來獲取資金支持下一代能源火箭的研發,可謂是一舉兩得

後記:在科技領域,印度與中國的差距一般維持在10年左右,新生代的互聯網領域這個時間在縮短;但是在航天領域,這個差距卻在逐漸拉大。印度完全不具備跟中國太空競賽的能力與實力,這不是民-族開掛不開掛決定的。關於印度的載人航天,您有什麼想說的話?歡迎在下邊留言與我們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