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給我閉嘴

當孩子歷經一些自然後果的時候,自己就會覺察,自己會自動去學習。

你給我閉嘴

今天我和大家聊一個話題:關於閉嘴。

好幾位家長因為孩子寫作業,他不願意寫,甚至排斥,甚至隨父母怎麼說就是不寫了,也不想上學了,出現了很多異常的一些情況。

每一次父母來的時候都很著急,那後來我們就相互做一些一對一的諮詢,在每一次諮詢的過程當中,我發現當我在問一個問題的時候,媽媽可能會回答,她的回答不是三句不是五句不是十句,而是我問一句話,她可能會講二十分鐘三十分鐘甚至是更長的時間。

當父母來到你身邊,她的每個動作,每個語言,每一個神態,每一個話語,有的時候都折射出自己當前總體的狀態。所以當家長開口說很多事情,而這些事情又沒有過多的主次之分,以及在邏輯這個層面上也是比較凌亂的時候,包括她依然還在滔滔不絕,跟我訴說的時候,我就發現她家裡面的癥結所在。

有的時候也並不是孩子不愛學,而是父母把孩子逼上了一個不愛學的道路。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看過大話西遊,在大話西遊裡面大家能夠感受得到當孫悟空的師傅在不斷的訴說一些話語的時候,孫悟空也很煩惱。當然這只是電影裡面一個幽默的一個寫法而已,事實不是這個樣子,我只是打一個比方。

那麼,在家庭當中你想象一下,如果我們的父母不斷地在孩子的身邊去訴說,去嘮叨,去唸叨,可以想象你的孩子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

我相信這種感受肯定是不舒服的,因為很簡單,我們可以大膽猜測,一個非常想訴說想表達,一個非常擔心孩子,需要不斷念叨孩子,防止孩子漏掉什麼,忘掉什麼,沒拿什麼,丟掉什麼等等這樣的家長,她在小的時候多半都遭遇過一個事,那就是她的父母也曾經不斷在她耳邊去訴說。

我相信在她小的時候她也很煩惱,所以當她長大成人之後,當她有了孩子之後,可能不自覺的就開始出現了這樣一種狀態,那就是在孩子面前不斷地說。

其實不斷地說的背後是有更深層次的原因,第一個原因就在於掌控,因為我不放心,因為我擔心,因為我覺得你辦不好,所以你一定要按照我的思路來,我讓你怎麼著,你趕緊就得怎麼做,這樣對你是最好的,按照我的標準對你是最好的,這其實就是一種典型的掌控。

第二個在於缺乏對於孩子足夠的信任。

你可以嗎?你很難可以的,我很擔心你真的能做到這個事……第二個就是對於孩子信任的匱乏。

那麼第三個要警覺的,這也是比較專業的,就是你要想一想這樣的父母其實跟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在父母關係裡面,這種分離是沒有做到的。所以當他成長成家有了孩子之後,他也需要跟孩子緊緊的撰在一起,他沒有足夠的界限,而這樣沒有界限的生活將會對自己的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也會對孩子未來的學業,家庭都有直接的長遠的深遠的影響。

所以在這裡我就要告訴大家一個建議,面對孩子在衣食起居還是學習的過程當中,大家一定要記住,第一個,孩子其實什麼都明白,第二個,孩子需要的是科學地對待,尊重地對待。

那麼科學和尊重地對待我給了很多家長的建議就兩個字,閉嘴。聽起來感覺很不舒服,但事實就是這樣,如果你在孩子相處過程當中,你能夠保持不說話,你能夠保持靜靜地等待,你能夠保持一種狀態,給到孩子更多的時間,你要做的就是閉嘴,你要做的就是少說,你要做的是安靜地陪伴。

你會驚喜的發現有的時候當孩子歷經一些自然後果的時候,自己就會覺察,自己會自動去學習。孩子會自動地去學習,這就是孩子的神奇之處,保護他的天性,給他空間,少說話,甚至不說話,可能對你孩子是一個解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