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罪惡更黑暗的,美國最大惡極事件高度還原!

參看以往的種種相似情形,這種建立在真實事件基礎上去演繹的影片,想到極強的戲劇張力較為困難。而當我們庖丁解牛般的將這個故事切割開後,發現它竟然可以被劃分為表現母愛的不屈、執法機關的不作為、以及連環殺手故事三部分後。你會感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這個老江湖簡直太偉大了。

《換子疑雲》

比罪惡更黑暗的,美國最大惡極事件高度還原!

不誇張的說,安吉麗娜·朱莉在影片裡表現母愛片段的精彩程度,直逼哈里·貝瑞在《死囚之舞》中的出演。而連環殺手的故事雖然只是穿插其中,卻也比之大衛·芬奇《十二宮》的稍顯絮叨要好得多。

最後,那衝突最激烈的洛城警局不作為片段,雖然沒有大篇幅的描繪,但比起《洛城機密》的多角度衝突也不算遜色,且真實有力。

比罪惡更黑暗的,美國最大惡極事件高度還原!

在開篇的20分鐘裡,無不洋溢著母子二人暖暖的幸福。這一切讓明知道會發生不幸的人們措手不及。使得不幸到來時,那份源自謊言的骯髒赤裸裸的不可迴避。

比罪惡更黑暗的,美國最大惡極事件高度還原!

火車站,一個陌生的男孩,瞬間成為了單身母親克里斯汀的兒子。記者在不遠處注視,人群聳動著不安。站在他面前的警官瓊斯言之鑿鑿,音樂愈加的悲愴,女人毫無方法。鎂光燈的每一次閃動都猶如錘子砸在心上。砰然有聲,躲閃不及。他不是她的兒子。

比罪惡更黑暗的,美國最大惡極事件高度還原!

那是假的,真相只有一個。如果從此刻起,想要只基於一個男孩沃爾特的失蹤,就去牽扯出諸多的線索引發後續矛盾,那便是電影很難掌握的一門學問了。也就是說:“換”!要表現出的是不僅僅是換了一個男孩的身份那麼簡單,這種置換後的連鎖反應才是最可怕的。

母親克里斯汀需要換一個方式嘗試接受這個孩子(當然這種嘗試是徒勞的)。我們需要換一種心態去看故事(原以為只是母愛電影,實則卻不然)。電影本身,也需要換一個角度與講述接下來的一切。

追尋真相代替母愛演繹,成為了後半部分的主題。好在,這個故事的節奏不快,有點細細鋪展供人瀏覽的味道。而鋼琴曲的配樂總是“不合時宜”的響起,讓一切的衝突小心的隱藏在情緒裡,隱忍不發般的牽扯住了觀者的情緒。

比罪惡更黑暗的,美國最大惡極事件高度還原!

影片的前半部裡,克里斯汀的諸多努力夾雜著小人物應有的不安和執拗。在與瓊斯對話,同醫生的交談時。這個女人都在小心翼翼的維護著一個談話環境應有的底限。

很讚的是,反派永遠是“演技速成班”一樣的捷徑。原本看似平淡無奇的臺詞,一句句真實的謊言被扮演警官瓊斯的傑弗裡·多諾萬一臉賤相的說出來,顯得可憎無比,令人倒吸冷氣。

比罪惡更黑暗的,美國最大惡極事件高度還原!

一幕好劇裡的最慣用伎倆就是錯位。而表現錯位的方式的第一種,是讓某人物說出不符合其身份的,邏輯卻通暢的話話。這方法的具體展現,是讓某個小配角用一句無意間的話語點醒劇中人。

但比起這種常見的錯位,《換子疑雲》的錯位顯然要高出一籌,那便是之後所有的談話裡,所謂“反派”人物都在用不符合其身份的邏輯,搞出無法被我們承認的話語。在影片中,警官瓊斯談到的“母親的責任”就是如此。它一字一頓的被說給追尋真相,想找回自己兒子的母親克里斯汀時,帶來的就不僅僅是顯得可笑那麼簡單了。

比罪惡更黑暗的,美國最大惡極事件高度還原!

更多的感觸,是源於“真實”二字的可怕。故事的真實感是《換子疑雲》的最大本錢。你想看一個安吉麗娜·朱莉踏上影后之路的故事?還是想看一個孩子失而復得的經過?實際上,都不完全是。

導演伊斯特伍德只想力求真實感。在影片裡的真實感不只是建立在技術上。真實,不僅僅是那些悠哉穿越城市的老式有軌電車。真實,不僅是開篇黑白瞬間轉為彩色般的畫面效果(別忘了結尾的十字街頭長鏡又重歸黑白,意欲著歷史被再次塵封)。真實,更不只是人物通篇都毫不避諱的爭吵。

比罪惡更黑暗的,美國最大惡極事件高度還原!

這真實源於現實。信口雌黃、黑白混淆、是非顛倒的現象。並非只存在於影片裡的上個世紀20年代。人們喜歡和因為這部電影而感到震撼,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影片再現了他們所經歷的不公,僅此而已。

比罪惡更黑暗的,美國最大惡極事件高度還原!

但是,以往的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如果單純力求真實,往往會失去戲劇張力變得絮叨冗長。這在《十二宮》那裡就是一個例證,那部電影為了展現出被連環殺手摺磨的一代人的生活,讓睡意與幾乎事無鉅細的情節牢牢相伴。

那麼,《換子疑雲》這部電影的流暢和高潮迭起。可以說斯特拉辛斯基的劇本便功不可沒了。從無數的案卷中搞出頭緒,抽絲剝繭,然後將它們賦予電影應有的節奏,實在是太難太難的事情。

比罪惡更黑暗的,美國最大惡極事件高度還原!

於是,只有用一種特殊的方式講述,才能夠將這部片子變得引人入勝。影片採用了頗似老式電影的敘事方式。娓娓道來間,將衝突都包涵在其中。換言之,影片不是《十二宮》的那種“做舊”方式。而是真的很“舊”。可以說,老式的電影,其功能之一便是流暢的敘述。

為了保證這一點,使得觀眾不跳出這個觀影過程。技術上的炫耀在這部電影裡幾乎蕩然無存。影片的技術輔助只有幾幕:開篇火車站一段,旋轉鏡頭不停的在記者與當事人間迂迴。假“沃爾特”躺在房間裡,克里斯汀的與之單方面對話的暗室效果。

還有的,則是殺手弟弟那個加拿大小男孩看到不斷叩擊的直尺時,切換於殺戮現場的聲效放大畫面。這些段落是僅有的幾處技術輔助敘事的場面。整部電影的攝影機簡直聽話得有一點窺探的感覺。它安安靜靜的在那裡四平八穩的講述一個故事。沒有過分出位的技術,不像一部電影,故事才能夠更流暢。

比罪惡更黑暗的,美國最大惡極事件高度還原!

這是真實的舊,與“做舊”的區別。最後來看看扮演母親的安吉麗娜·朱莉。喜歡這個故事裡她的表現,倒不如說是喜歡克里斯汀這個人物。她所言的“希望”,是這個人物身上最鮮明的符號。

故事本身已經很黑暗。但是她的不懈努力卻成為了僅存的光亮。作為母親,她所詮釋的這個人物內心不屈果敢、堅韌且令人動容。那面對殺人諾斯科特時那一句句“我要你下地獄”的呼喊!令人記憶深刻。她的改變,不僅僅是那外表的脂粉豔麗和稜角分明。而且,其演繹的悲愴不似大部分表現母愛電影的刻意。這母親想流淚的時候,你會覺得順理成章的被感染。

這一切,都讓過去一年裡的安吉麗娜·朱莉收過頗豐。她的2008年,顯然不僅僅是輕車熟路的拿著雙槍在《通緝令》裡殺人追擊。當一個明星呈現了多面性而毫無“熟悉”之感時,演員的名字和小金人的光耀,也就在越來越近。

比罪惡更黑暗的,美國最大惡極事件高度還原!

可是,縱然影片留有希望,但是事實卻冰冷異常。我們不願意面對的是那個所謂沃爾特已經不在人世,而母親亦不知所蹤的戲外真實結局。這讓尋找真相的結果變成了永遠是付出代價。不論什麼年代。不論是現實,還是電影裡。

沒想到老牛仔帶來這麼黑暗的故事,從頭至尾都壓抑得喘不過氣。追尋真相的故事最累人,也最被人喜歡。哪怕這被追尋的真相,只有一個稍顯些許光明的結局而已。而只要想追尋,沒人怕這真相傷痕累累,血流滿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