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日記》讀後感

《蔣介石日記》讀後感

《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一書作者是黃仁宇先生。黃仁宇先生生於長沙,1936年到南開大學讀書,抗戰爆發後,投筆從戎,於1950年退伍後赴美研讀歷史。黃仁宇先生作為一位歷史的見證者,從自身出發比較詳細的介紹了抗戰到撤退這段時間的歷史,具有一定的參考性,所以購來研讀。

首先,說到蔣介石先生,中外歷史學者褒貶不一,中國有古話-蓋棺定論。但是事實遠非如此,蔣介石先生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於是在好奇心的趣驅使下我開始了這次探究之旅。鑑於研讀文獻資料有限、認知水平不足,因此權當拋磚引玉。本書一共分為四章,主要從建立黃埔軍校、開始北伐戰爭、軍閥混戰、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這幾個部分。下面我就這部分裡面幾個有意思的細節與大家進行探討。

第一個是中山艦事件。說起中山艦事件大家都知道,在事件前國父孫中山先生去世後,接班人未定,排隊有汪精衛、廖仲愷、胡漢民、陳濟棠,然後才是蔣介石。前三者屬於跟隨孫中山先生多年,已是元老,後者陳濟棠掌管粵軍,據此分析怎麼也不會輪到蔣介石先生。其實,歷史上真實的中山艦事件中艦長並未受到任何人指派,事後日記中寫道“預陷害本黨,篡奪革命之心早已路人皆知”矛頭直接指向後來叛變的汪精衛,事件完後,帶兵到汪精衛家中,見到嫂子陳璧君後痛哭流涕,後悔自己莽撞,當然這也不是汪精衛做的。那麼,你可能要問了,沒人害他,他為什麼去做這樣一件事呢?按照當時局勢,私以為出現中山艦事件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蔣介石先生此舉充分佔據主動性,掌握軍政大權,挑破這層窗戶紙,就能充分佔據主動性,為接下來的排位賽打基礎。

第二個軍閥管理。北伐戰爭結束後,國內實力派武裝主要有蔣、馮、閻和桂四大派。如何對北伐以後的局面進行控制管理呢?這個問題又擺在了蔣介石先生面前,準確的說應該叫蔣委員長。這個問題主要有三方面組成,一方面:給與政治福利。比如蔣委員長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後,為拉攏閻錫山,任命其為“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而且閻錫山也接收了委任狀。其次就是,在太原、開封設立政治分會,以閻、馮為主席。當然任何制度都不是完美的,設立分會是給與福利,肯定會有取消分會,這樣才利於中央集權。二方面:給與財政福利。此舉主要針對西北馮玉祥部隊,收買人心是蔣先生的通常手法比如蔣桂戰爭中,蔣介石趁韓復渠南下邀其去武漢,並用400萬收買,使其歸順蔣介石。三方面是:軍事鎮壓。為的是鎮壓桂系李宗仁集團。比如蔣桂大戰,李宗仁對蔣介石調度軍隊不滿,發表講話說:封靈查辦,尚未執行,下游竟有軍事行動,革命軍隊本為救國救民,豈因局部細故勞師動眾?蔣稱:中央為防範計,且為威信計,不能不調度軍隊,作正當之護衛。於是,一個月後戰爭爆發,緊接著桂系在長江中游的戰事失敗。

第三個做人處事。蔣介石先生有一句話:不行不能知,唯行而後乃能知其知之真偽與是非也。黃仁宇先生評價他為一位冒險家。蔣介石先生修身養性的方法很多,我暫且舉兩例。第一是,蔣先生有寫日記的習慣,一直到1975年逝世幾乎未中斷過,對自己要求很嚴格,通過日記來反思自己的行為,與曾國藩在修身養性方面頗有幾分相似。第二個是哲學的學習。從王陽明到李恭在到請老師講黑格爾,可以看出蔣先生是很熱愛學習哲學(至於原因你可以認真思考)。他非常喜歡清朝李恭注重實踐的觀點,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不行不能知”是不是源自這裡呢?

以上是我基於此書的思考。看待一個歷史人物,我們應該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對待,蔣介石先生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限於能力有限,待我進一步深入瞭解後,再做更全面的分析。


引用文獻:

  • 1926-1937年蔣介石國家統一策略研究 董家強
  • 蔣介石對地方實力派的策略研究1928-1936 郭文昌
  • 蔣介石在日記中如何反省 楊天石

拓展書籍:

  • 馮玉祥 《我所認識的蔣介石》
  • 楊樹標 《蔣介石傳》
  • 楊天石 《蔣介石密檔與蔣介石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