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透液处理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如何避免?

垃圾渗透液处理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如何避免?

12月26日9时34分,北京交通大学市实验室里,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试验期间,现场发生爆炸,过火面积约60平米,并造成了3名参与试验的学生死亡。

垃圾渗滤液污水是高浓度废水,包含各种难降解有机物、无机盐和金属离子等。一般处理工艺是通过药剂进行酸、碱度调节,再通过厌氧、好氧反应,然后进入反渗透膜处理等。

从整个处理流程来看,渗滤液污水是不会爆炸的。一般来说,在厌氧环节会产生甲烷(CH4),也就是通常说的沼气,泄露到空气中,一旦浓度超过5%时,遇见明火就会发生爆炸。而报道中提到的,在现场中闻到刺鼻的气味应该是氨气(NH3),空气中氨气含量在15%-27%之间也会发生爆炸。不过,“氨气爆炸的浓度远高于甲烷,爆炸的概率也低于甲烷。”

垃圾渗滤液的氨含量太高,镁是用来与氨、磷酸根反应生成鸟粪石,从而达到脱氨的效果。但是镁粉容易挥发,一般都是装在桶里或瓶里,密封保存。

“当前,在常规厌氧、好氧的生物处理环节与膜处理环节,也会有一些新的高级氧化技术,比如臭氧氧化、光催化氧化等工艺,这样来进行深度处理。”安峰环保技术负责人说,臭氧发生器环节有部分危险源,有出现爆炸的可能。

“实验的安全还与实验者的操作水平和规范程度息息相关。”安峰环保技术人员说,高校实验室一般都是公用实验室,可能几个老师带领几个团队共用一个实验室。有些学生操作水平高,严格按照实验规范来做,安全性高,反之就容易出问题。有时,上一个实验做完时,该小组的人并没很好收尾,下一个小组来做实验时如果存在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风险就相对较高。”

从化学属性来说,是没有100%的安全,只有100%的安全防范。此外,除了学生操作水平参差不齐,还有实验室的设备也不如工业生产设备那样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没有那么牢固和严密,“甲烷冲破设备而泄露是有可能的”。加上现在正值冬天,北京白天温度都在零度以下,实验室很可能门窗紧闭,泄漏爆炸的概率比夏天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