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科创板有“一石三鸟”的效果,应这样拿钱和选择上市地

李小加:科创板有“一石三鸟”的效果,应这样拿钱和选择上市地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

关于如火如荼的科创板话题,记者出身的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也加入了评论的队伍。

11月27日,在36氪举办的“WISE 2018新商业”大会上,李小加在公开演讲表示,科创板有“一石三鸟”的效果:

  • 在一个新增的板块上尝试注册制改革,减少对存量IPO的影响,容易获得市场认可与接受;
  • 对科创企业先行尝试,可直接落实决策层对创新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 明确向市场提示注册制及创新企业发行的双重风险,力争对个人投资者进行良好的预期管理。

与此同时,李小加也为内地企业支招在融资过程中应该拿谁的钱,应该选择内地上市,还是香港上市或美国上市。

一、科创板有“一石三鸟”的效果

关于科创板,李小加表示,上海即将推出的科创板有“一石三鸟”的效果:

1)在一个新增的板块上尝试注册制改革,减少对存量IPO的影响,容易获得市场认可与接受;

2)对科创企业先行尝试,可直接落实决策层对创新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3)明确向市场提示注册制及创新企业发行的双重风险,力争对个人投资者进行良好的预期管理。

注册制改革意味着IPO更加市场化,意味着IPO定价机制会交给市场,意味着市场波动可能会更大,这对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要求更高,意味着一定要跟投资者讲清楚其中的巨大风险。对于仍然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的国内证券市场而言,预期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

二、聪明的钱还是憨厚的钱,到底选哪一个?

企业融资,要么拿聪明的钱,要么拿憨厚的钱。聪明的钱很难拿,但会带来长期发展的动力;憨厚的钱很好拿,但一定会承受今后的难。

聪明的钱是一对一的议价,所以很难拿。对大量科创企业来说,越是早的钱越难拿,越是早的钱越倾向于国际的钱。这些钱给你高度约束,它要坐在你的董事会上,天天盯着你,而且你经常要靠它帮你找到新的CFO、新的业务模式。对于你来说,这个钱不容易拿,是很昂贵的,但是它给你带来了一种长期发展的动力。

憨厚的钱可能拿到非常容易、非常快,比如内地市场散户的钱。这个钱拿了以后,会给企业的发展一下带来了很大的资金支持和保证,但企业同时也会有深深的责任和深深的负担:因为那是老百姓的钱。如果公司成功了,那是应该的;做不成,那就有可能成为千古罪人。

李小加据此认为,在这两者之间拿钱,需要想清楚。

三、内地、香港还是美国?企业应该选择在哪儿上市

关于这个问题,李小加不忘PR港交所的好。以下皆为李小佳观点,各位自行判断即可。

去美国上市接受的是最聪明的钱。有些公司在美国可能更容易找到知音,因为你的业务模式在美国有,在中国还没有,你可以拿到很好的钱;但一旦知音关系瓦解,就要做好孤独一生的准备。

推出科创板和注册制就是想雪中送炭,但中国是散户市场,如果上市公司这边要普惠,那就可能要在投资者端设门槛,可能要几百万资产以上的才能参与。

美国是机构市场,发行端和投资端都不设门槛,公司是好是坏都可以上,只要你披露。

香港市场不太一样,香港市场有一部分散户,比美国多很多,但比国内少。美国投资者90%以上是机构,剩下是散户,国内是反过来的。而香港20%是散户,80%是机构。所以香港的上市门槛不高,很多公司都可以上,但不能太差。国内必须是好公司才能上,但监管者能鉴定好公司吗?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大家经常批评内地监管者老干预,但完全不干预恐怕又不行,因为中国有大量散户,这也导致内地交易所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非常困难。十个企业里肯定能飞出一两个金凤凰,但剩下的一地鸡毛谁来埋单?老百姓能不能承受?这同样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果上市政策想普惠大家,意味着一定要跟投资者说清楚,这里面存在非常大的风险。很多散户赚钱以后,认为自己是巴菲特;亏钱的时候,认为是政府干预以后亏了钱。企业如果对未来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还是找聪明人拿钱,而且不一定非要通过上市来融资。找聪明人拿钱,拿得少,估值低,很困难,但拿到以后可以做自己的事,不用天天看后面有没有人用唾沫星子把你淹死。

在内地市场、美国市场、香港市场这三个市场中,香港算是一个“中间地带”。因为香港既可以碰到非常好的国际知音,也会碰到很多憨厚的钱。憨厚的钱会带来很好的流动性,知音的钱决定了你的矛应该放在什么地方,两者的结合比较好。

如果企业的根基、客户在内地,不需要太多国际元素,那么在内地市场发展就可以了;如果企业觉得必须要有国际的视野和元素,或者早期投资者就是来自于海外,可以去海外市场发展;如果企业的业务发展,既需要有国际支持,也要有国内市场支持,这样的企业到香港市场发展更合适。


分享到:


相關文章: